“双减”背景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4-03-29 23:35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牛征贵
家长 2024年2期
关键词:双减心理健康班级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中学 刘 洋 牛征贵

“双减”政策要求要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意识,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成长。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可以从优化学习方式、进行专题引导、实施自主管理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多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在优化学习方式方面,可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构建学习小组;在专题引导方面,可以举行心理讲座,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在自主管理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创建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班级做出贡献。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学习方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合理规划中培养平和心理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学习习惯。进入初中阶段后,学生的学习科目大为增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由此经常会出现烦躁情绪,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遭受挫折时会出现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学生不能专心学习,并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循序渐进地落实学习任务,培养平和的心理状态。

不同学生所遇到的学习困难各不相同,由此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规划日常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心理压力。比如,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如下方面做出反思:“怎样才能够获得知识?我们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为多少?”学生可以回顾每天的生活经历,将用于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整理在表格中,从而能够发现用于学习的时间较少,由此能够明确产生压力的原因,并合理分配时间,设定学习计划。而一些学生也能够认识到自身虽然用较多的时间学习,但专注度不足的问题,因此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学习的投入性。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不进行额外的拓展学习,导致知识学习不够全面。教师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做出自我反思,并设定拓展学习计划。而个别学生的成绩一直比较优异,但在遭受挫折后会由于虚荣心的作用不能正确看待失败,造成严重的挫败感。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如下方面做出反思:“我们对于哪些知识未能深入理解?未能牢固掌握?”学生可以避免笼统地看待心理压力,而是具体确定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改善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具体反思、合理规划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平和的心理状态。

(二)在相互带动中消除心理压力

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与其他同学互动的意识,在面临困难时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由此会造成长期学习成绩下降,心理负担重。而“双减”政策要求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共同展开学习,具体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形成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氛围,不断消除心理压力。

比如,一些学生虽然思维比较敏捷,但经常不能专心听讲,也不能及时完成课后作业,由此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教师则可以引导学习专注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通过这一方面对其他学生群体发挥带动作用。比如,在课堂中,专注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向专注力不足学生指定学习任务,引导这些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并反馈学习成果,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

又比如,一些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未能专心学习,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深厚的知识素养,对于之后的学习不能有效适应,容易产生灰心丧气、自卑怯懦的心理。其他学生可以在课间以及放学后对这些学生进行专题辅导,与这些学生一同复习之前学习的知识,还可以共同阅读课外书籍,拓展认知视角,形成深厚的知识修养。同样,一些学生虽然学习刻苦,但缺乏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率,由此也会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其他学生同样可以经常向这些学生讲解各种类型的练习题目,分享情景体验、自主想象、模型探究等学习方法,帮助这些学生拓宽理解知识的角度,提高学习深度。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相互带动意识,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通过专题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一)举行专题心理讲座

在初中阶段,学生初步进入青春期,生理和智力会快速发展,容易由此产生相应的困惑,形成心理问题。同时,初中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广泛、个人的追求也会呈现较多的差异性,由此也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而“双减”政策要求要拓宽学生的学习视角,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修养。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利用班会课进行专题心理讲座,让学生借助心理学知识掌握相应的心理调节方法,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能够促进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班会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网页和视频,让学生阅读文字知识,聆听心理学专家的讲解,正确分析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态度与方法,培养文明友爱的人际交往态度。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课余生活,在讲座中向学生分享聆听优美的音乐、参与趣味体育运动、在自然界中自由散步等调节心理的方法,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休闲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要是能够利用专题讲座从不同的方面关怀学生的心理成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怀,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与此同时,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增强,对于心理学专题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缓解考试压力”“做自信的自我”“如何正确看待挫折”这些主题聆听相应的心理讲座,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掌握调整个人心理状态和情绪的方式方法。在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中,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心理科学素养,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

(二)定期开展家校沟通

“双减”政策要求发挥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作用,全面关怀学生的成长,缓解学生的压力。而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日益丰富多彩的特点,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由此所受到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也会产生不同方面的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定期开展家校沟通活动,与家长进行信息的互补,全面了解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与家长一同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

比如,在一段时间内,一些学生对于学习和人际交往都存在着一定的自卑心理和怠惰心理,经常会出现急躁、悲观的情绪。教师可以与家长充分交流,了解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比如,通过沟通能够了解到家长经常在外工作,很少会陪伴学生,造成学生的心理状态过于孤独,缺少积极的情感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繁忙时经常与学生电话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节假日时能够与学生一同出门旅游,增进亲子关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接触现实世界。又比如,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经常表现出自卑怯懦的情绪。通过家校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到家长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经常会严肃批评学生的不足之处,很少认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家长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经常挖掘学生在家庭劳动、学习中的亮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可。同样,教师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视角开展家校沟通活动,增加家长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借助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比如,家长可以向学生分享日常的工作状况,让学生了解家长工作的辛苦,学会体谅家长、关怀家长,从而增进亲子互动,让学生体会亲情的美好。又比如,教师可以经常向家长分享学生在学习和班级生活中的其他优秀表现,让家长不断认可与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不断拓展自我。在这样的家校沟通过程中,教师能够和家长形成紧密的配合关系,共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

三、参与班级管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建丰富的班级文化活动

“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活动中才能够热情参与人际交往,忘却烦恼和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形成多种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共同创建班级文化活动,丰富班级课余生活,营造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对此,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构建文化活动;另一方面可以从全体学生成长的视角出发,构建具有教育意义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比如,两名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因为琐事产生了矛盾,相互之间关系越发疏远,并由此对人际交往丧失信心,经常产生烦躁抑郁的情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趣味运动会,让学生参与双人运球、双人跳远这些体育游戏。在这些活动过程中,两名学生能够共同探讨运动的方法,保持协调的运动速度,充分感受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有效化解矛盾,培养宽容友爱的人际交往态度,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比如,一些后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较为普通而存在着较强的孤僻和自卑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歌唱比赛、故事表演活动,让他们与其他同学一同完成任务,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帮助这些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培养乐于交往的心理状态。同样,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具有心理教育意义的特色班级活动,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状态。

比如,在过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共同制作饺子、粽子、月饼这些美食,借助传统节日文化感受集体生活的美好。在国庆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红色故事宣讲、红色舞台剧表演、红歌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弘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顽强乐观的品质,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班级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探索与创造,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日常生活,及时缓解压力,培养相应的心理品质。

(二)发挥优势,积极贡献

“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塑造学生的独特个性,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发展。而进入初中阶段,每个学生在性格、知识修养、爱好特长等方面都有了各自的特点,形成了属于自身的优势。因此,教师要打破唯分数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自我的意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参与到相应的班级生活中,帮助班集体解决困难,做出贡献,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实施这一类型的活动时,教师一方面可以全面观察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优势,寻找合理表现自我的平台;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特长自由选择方向,提高参与活动的效果,提高自我认可度。

比如,一些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较为不足,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容易产生较重的心理压力,经常存在悲观情绪。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学生在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优势,引导这些学生绘制班级学习园地,书写各种字体,描绘各种图画,还可以引导这些学生组织班级歌唱活动,发挥这些学生的带动作用。由此,这些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的优势,消除自卑心理。又比如,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普通,但对于劳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班级大扫除活动中,这些学生可以制作精巧的劳动工具,利用相应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提高擦拭污渍的效率,展现个人良好的劳动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培养自信品质。同样,一些学生的意志力原本比较薄弱,在遇到困难时经常表现得消极退缩,但对于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这些学生为班级构建图书角,带领其他同学定期开展课外阅读,落实相应的阅读任务,让这些学生提高责任感,增强勇于挑战困难的勇气。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些自主管理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作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邀请其他同学创建团队,一同进行专题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交往的空间,丰富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形式。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给予学生感受自我价值的机会,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

四、结语

“双减”政策提出了多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能够充分作用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深入研读这些理念,从优化学习方式、进行专题教育、班级自主管理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形成刻苦学习、乐于探究、团结协作、宽容平和、自强自信等多种优秀的心理品质,充分感受日常生活的美好,获得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双减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