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物化探处,河北 保定 072750)
目前,在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各方面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原有的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得企业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工作方式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因此,国有企业应加快管理工作的改革步伐对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工作进行优化,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以提升,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从而能够有效规避成本核算风险,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管理,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成本核算体系指的是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所使用的成本进行分类,并就具体的经营目标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方案,在业务开展的整个过程中,运用成本管理相关理论对业务所需要的成本进行计算与核实以减少或避免企业出现不必要开支的现象,从而达到节约企业经营成本,确保资金充分利用。由此可见,成本核算体系是对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检验,其管理的出发点及最终目标为企业的整体效益[1]。
成本管理是指一个企业内部运营生产过程活动中各种有关企业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分析研究及相关成本决策、成本目标控制措施的信息总和,其组织存在过程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动员企业中的所有内部工作人员在确保成本产出及质量安全的条件下,对本企业系统内部所有的生产运营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地成本分析预测和精细化管理,确保其用最少成本、最小能耗获取成本最大优势的最佳成果,从而实现为整个企业获得成本更多收益。
作为当前企业管理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部分,成本核算管理组成系统结构必须是全面、合理统一且严密科学,对今后加强成本核算经济价值核算、增产与节支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应不断优化并加强应用。
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与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提升创新能力,运用创造性的手段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基于财务管理视角,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如何将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因此,就需要通过一些指标来反映企业的财务业绩,但又不能够仅以这些指标为依据来评价企业的相关工作,而是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员工的长远发展,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提升成本核算工作能力,这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也是国有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完善绩效管理的有效手段。
当前阶段,部分国有企业对于管理工作均是采取较为粗放的方式。例如:多数业务账目的处理方式为简单化处理,只有在涉及生产工作时才进行成本核算。殊不知有些企业在全面普及成本核算后,显著提升了管理工作的效果,并且其成本核算能够全方位地分析管理工作流程,展现工作中的相关细节,为国有企业呈现出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就能够及时地了解企业产品的库存及销售成本,促使绩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并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在传统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在产品的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过程中,通过使用流程卡片的方式来记录这一过程,但这种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经常会出现收不到结算费用的情况,这对成本管理工作而言是十分不利的。而企业在采用成本核算这一方式后,管理人员就能够对涉及产品的整个流程进行控制并及时掌握该产品的利润、成本等情况,进而为企业提供真实的财务数据。
一般情况下,企业资源所涉及的内容是较为广泛的,其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如果各方面的资源能够实现合理运用,优化配置,那么企业就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成本,实现利润的提升。
成本核算的引入,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这一构想,通过成本核算,对国有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资源利用率得到提升,为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因此,要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的进展,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首先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成本核算工作能够通过控制成本以防止资金的浪费,同时并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研发工作中,有了充足的资金,企业才能够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促进产品质量的升级,使产品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增加,形成品牌效应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维护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良好的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而言不可或缺[2]。
企业根据一项业务中各方面投入成本的情况进行收益分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精确的成本核算工作是较为重要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运用科学的核算方式,计算出各方代表所付出的成本,进而确定税后利润,使企业的股东、监事会、董事会等根据企业相关文件的规定,按照利益分配指标确保各方面的最终收益,这些指标包括资金投入、技术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及管理资源的投入等。因此,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是合理分配企业收益的基础。
若要有效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国有企业要具备这一方面的优质人才,通过其专业的工作能力,提升成本核算工作的效果。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成本核算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例如:有些管理人员对成本核算知之甚少,严重缺乏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不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另外,许多国有企业并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及绩效考核工作,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得不到提升,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企业管理工作中要面对大量的信息与数据,并且这些信息与数据的更迭速度较快,如果企业不能够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就不能够对这些信息与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目前,在国有企业中,信息化技术覆盖的范围还不够,管理人员不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监控,仅仅是针对某一个环节,开展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工作,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导致工作效果得不到提升。此外,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上没有设置专门的工作人员通过信息技术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从而使得企业的决策工作缺乏数据上的支持,不能够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计划。
内部管理及控制工作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的基础,国有企业应不断深化内部控制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管理及控制作用。然而,大多数国有企业没有实现良好的内部管理及控制。在具体的工作中,内部管理与控制的应用程度不足,致使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无法取得进展。在进行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时,由于内部控制工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核算结果的应用及反馈出现一定的问题,进而造成成本核算效果的不佳,绩效考核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使国有企业的管理工作陷入僵局,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工作[3]。
第一,作为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人员要深入学习成本核算及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如可以通过网络教育手段,学习资深专家所提供的成本核算管理教育资源,如视频教学、文档资料、软件教学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将企业中具备成本核算管理知识的人员组织到一起,共同学习相关管理技能,促进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二,国有企业要开展培训工作,对管理人员识别成本管理风险的能力进行重点培养,使其能够在日常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地预测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
第三,国有企业应强化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使其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处理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工作中的问题。
第四,在绩效考评工作中要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考核标准,确保成本核算管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提高其处理问题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的业务发展规律和科学技术进步很难做到避免信息化同业务外部大数据应用的剧烈碰撞和技术交流,因此要适时采取积极措施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不断学习提高管理成本核算业务及内部绩效考评管理领域的整体信息化及应用化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让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环境下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首先,企业经营成本核算制度及运营绩效报告管理研究工作开展的核心重点在于实现对公司各类运营信息全面的有效收集处理和运营质量控制,意味着今后企业运营要实现贯穿运营与管理中的其他所有关键环节之间的业务数据逐一进行分类收集,通过计算机专业信息系统逐一进行有效分类、汇总。
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获得的各类数据情况分析及它们表现出来的技术特点等设置一个相应程度的数据信息的评价分析指标,以便管理者及时分析识别企业异常运营数据,确保对这些关键数据评价的绝对安全性、正确性。
最后,企业经营信息化分析管理评估系统主要的功能应用研究目标则是进一步提高对于成本核算系统及综合绩效系统管理应用的信息化数据收集分析研究能力,其研究能够实现借助企业更为全面先进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的手段,对自身企业实际的日常运营与管理活动状态的展开及综合性进行评估,从而有助于中小企业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并在成本核算及绩效管理工作中应用内部控制,使其能够进行有机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彼此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可以通过管理职能整顿内部控制环境,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内控制度,设置相应的内控岗位以加强监督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等。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工作提升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的质量。
另一方面,要从企业的运营效率入手,以此来强化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将企业的发展计划进行细化,并加强对每一工作环节的管理,使企业在良好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开展成本核算与绩效管理,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4]。
在该项目中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要对企业的收入、利润及各项费用进行核查,并形成企业各部门的收入与支出清单,针对费用支出较高的项目要重点进行成本控制工作。
二是分析企业各部门的财务情况,明确各项目的盈利及亏损情况,并利用财务专业知识形成亏损成因报告对其提出整改建议,使其了解项目亏损的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
三是要对收入、成本及收益进行比较,通过采取项目开展前进行预测、项目进行中进行监督、项目完成后进行总结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核算工作,进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项目运营成本,使企业资产双面性的功能得以发挥。
在加强预算管理及控制时首先要重点进行项目的事前控制,避免管理工作陷入被动局面;其次要做好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工作,并将其作为成本核算的基础;再次是制定出符合企业预算工作的预算模板,并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最后是将分解后的预算指标融入具体的会计工作中,并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其进行校正。
在确保预算控制的实施结果时,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济预算目标进行分解,使企业的工作压力得以降低。另一方面要使用信息处理系统比较预算值与核算值以便第一时间能够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找出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
首先,管理人员要通过企业的成本管控制度、当地市场的具体情况、项目的收入及企业各方面的资源生成一套适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标准,为总收入及总成本预计模型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国有企业要委托软件开发公司并结合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需求将成本管理工作的标准设置到软件功能区中,并在软件中设置大数据及智能技术,通过其强大的分析功能对企业成本控制环节进行监控及风险分析,并根据监控及分析的结果预计项目的总收入及总成本。
最后,该软件可以将数据清单与业务数据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总收入。与此同时,项目的模块主线也得以明确,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地开展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工作[5]。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整体利润,也是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管理人员要采取并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对该项工作进行优化,以实现该项工作的有效管理。在具体的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开展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二是要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四是要构建全成本核算分析体系;五是要加强预算管理及控制;六是要建立并落地信息化总收入与总成本的预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