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助推初中地理教学

2024-03-29 11:41:18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初级中学郑心明
新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信息技术

◎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初级中学 郑心明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地理课程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地理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能对世界、中国和家乡所面对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评价,可以说能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重新修订后,如何提高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地理老师思考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广泛,功能强大,便于呈现知识和处理数据,也方便对教学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目前学校的信息技术手段有多媒体黑板、平板电脑、实物投影仪、录播远程课堂、云平台、微视频等,利用这些手段构建智慧校园,可以为初中地理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解决学科教学中的很多实际问题。

一、开展问题研究,构建智慧校园

笔者主持的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推广课题“基于智慧校园环境的初中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针对学校校园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学校各班级均有多媒体一体机设备,但校园网络未能完全覆盖教学区,且存在网速慢、未能实现班班通;原有的一些系统独自工作,成为信息孤岛;学校无法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与维护,难于为上层应用提供一致性的基础数据。利用录播室和教室多媒体一体机等现有的教学设备还不足以建立互动课堂、同步课堂等模式。

课题组与课题推广指导专家团队相互交流与探讨,如何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成绩,减负增效。同时,课题组也多次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智慧校园建设,分享学科之间如何相互协调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相互取长补短。

课题推广组在初中地理课堂建立起直播课堂、同步课堂、互动课堂,实现“一带二”“一带多”教学模式创新。“直播课堂”是以微格教室为中心,通过网络辐射所有教室,由优秀教师以直播形式开展同步教学,实现多个班级同时上课;“同步课堂”实现不同教室或不同学校间的同步在线互动上课,让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互动课堂”是由一名教师对多个班级学生进行授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

这种由主讲老师与辅讲老师同备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利于名师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各班级学生同上一堂课,在声音、课件、图像同步传输的基础上实时互动。这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授课形式,使课堂探究活动更深入、有效,交流互动更立体、畅通,评价反馈更及时、多元,同时学生聚焦学习与个性化学习交互呈现,有效地促进了课堂生态平衡。

通过问题研究,笔者深深体会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创新应用直播课堂、互动课堂、平板课堂、微视频应用课堂等辅助教学,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建立互动课堂,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达到教育公平;通过建立直播课堂,可以“一带二班”“一带多班”教学,解决地理教师紧缺的问题;可以录制课堂微视频,在课堂多次播放,有利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地图集、地理模型、标本、模拟实验、景观图片等资料很丰富,利用这些资源教学对丰富地理课程的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初中学生在地理课程中遇到较为抽象的内容时,思维难以打开。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设逼真的情境,图文并茂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气氛。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初中地理课本内容空间跨度大,跨越时间也长,许多地理事象学生难以想象,教师口头也难以表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通过数字地理资源,如数字地图、视频素材、数据可视化图以及其他地理网络资源,让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打开思维,扩展空间想象,加深其对地理事象的理解,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信息技术查找与教材有关的具体案例辅助教学,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例如八年级下册(湘教版)第八章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教学。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找海南省的相关地理内容,与台湾省做比较,让学生了解海南省和台湾省在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相似性、差异性,台湾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海南省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应该借鉴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哪些经验,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地、有效地学习身边的地理内容,激发学生能够立足家乡、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进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地理信息技术助推初中地理教学,可将课本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地图、课文、视声、图像等多种地理信息集中在一起,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描述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更易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智慧校园构建,更加有利于学科教学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地理课程与小学科学、小学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有关内容相衔接,与初中其他课程部分内容相关联,为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基本的地理知识,探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认识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形成保护地球家园的观念、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以及关心世界的态度,不断增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并提高健康生活、终身学习和实践创新等能力。

从初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中看出,地理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很大,如七年级的“学会使用地图”要与数学学科关联,“海陆变迁”及“世界的气候”内容要与物理、化学学科关联,人文地理要与历史、时事等内容关联。

因此,初中地理教学要借助智慧校园的功能开展学科教学,首先是智慧校园建设,智慧校园建设要求领导重视,学校领导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智慧校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够购买先进的设备设施,同时要有技术保障。

其次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这包括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要把传授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教师明确课堂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是学生思维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智慧校园的各种信息技术方式方法,有效地选择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与地理学科相关联的学科内容,在智慧校园地理资源库中发现与教学相关联的素材,设计到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智慧校园平台认真备好每节课,设计好教学过程和内容,利用微课小视频,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设计课后检测内容,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教师要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参与集体备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认真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研究学情,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课堂改革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智慧校园的各种平台可以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为初中地理教学助力,解决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可以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有效进行教学管理和个性化辅导。同时搭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平台,提供一系列便捷、个性化和互动性强的地理教学服务,有利于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校园的早晨
琴童(2017年3期)2017-04-05 14:49:04
春满校园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