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多维途径探索

2024-03-29 11:41:18海南省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王小燕
新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革命红色情感

◎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第三小学 王小燕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荣光历史,正是一部传承伟大革命精神的教科书,是开展红色教育,弘扬民族革命精神的重要资源,是对学生展开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途径。通过对革命英雄事迹以及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学习,可以加强小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的了解,增强对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和英勇奉献精神的感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从小培养其爱党爱国的热情,以及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

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萌芽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明确并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利用小学语文学科的启蒙优势,将素质教育与红色教育结合起来,将语文课堂和党史教育融合起来,将红色基因从小根植于学生的心田,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精神食粮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经过教育专家组精心编撰,红色革命文化主题的文本注重反映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爱党爱国等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出现的爱党爱国文章有30余篇,其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赞美我们伟大祖国的《2008,北京》《开国大典》《千年梦回在今朝》;有反映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和精神的《八角楼上》《邓小平爷爷植树》《朱德的扁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歌颂我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詹天佑》《十六年前的回忆》;更有讲述无数革命先烈舍身忘死、英勇壮烈的感人事迹,如《刘胡兰》《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保家卫国血染疆场。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讲述了毛主席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中光荣牺牲后,听闻噩耗的毛主席极度痛苦,却最终放弃将毛岸英尸体归葬的决定过程。文本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及动作的细致描写,既呈现出了毛主席常人的情感又表现出不同于凡人的胸怀,读后不禁让人肃然起敬。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文本,同时体现了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红色教育文本的研究,扩大积累,还要对这些文本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努力搭建小学生对红色革命教育内容了解的桥梁,营造良好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传承革命先辈意志,帮助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品质,将民族教育、国家教育从小扎根于心,筑牢红色根基。

二、探究语文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渗透红色教育,培育儿童对祖国的热爱之心,需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下好功夫。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达,各种物质文化形态通过网络、平台等途径影响学生,小学生对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内容因有年代久远的隔阂,很难感受革命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和千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语文教师在红色革命传统文本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文本内容和人物故事本身、相关历史场景等链接渗透红色教育,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呢?

1.立足文本品读,加强红色情感体验

小学生囿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有年代感的红色革命性课文理解受限,教师在教学时,应避免灌输性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抓住重点字词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推敲品读,对人物形象和精神的品悟,从而达到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并产生共鸣。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小学生生活在物质充裕的年代,水资源充足,很难感受当时当地老百姓饮水的困难,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童谣“沙洲坝,沙洲坝,三天不下雨,没水洗手帕”导入,让学生了解沙洲坝缺水的地理环境。课文中的“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通过让学生找关键词“没有”“很远”“挑”,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进行想象读,品味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回想停水的日子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将情感带入体会当地老百姓吃水的艰难。此时,毛主席带领战士们在村子里挖了一口井,帮助解决老百姓吃水难的生活实际问题,得到了老百姓们的敬重。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品质,为深刻理解老百姓为了纪念毛主席和战士们立起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做铺垫。

2.借助信息技术,丰盈红色精神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应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还能帮助师生打通要道解决教学难题,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可拉近与革命人物、事件之间的年代距离,缩短学习时间和空间,培养运用多媒介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巧用多媒体,将声音、图画、文字、视频,融于一体,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解决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人物、事件发生的背景、感悟红色革命精神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如教学新诗体美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时,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课堂上借助幻灯片随着诗文出现“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等地方场景,了解每个场景的意义,拉近与诗歌内容的距离,为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再通过播放朗读示范视频,感受新诗体的语言美,培养学生语感,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做好铺垫。

又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通过播放电影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当时激烈的战争场面。“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瞬间能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重温革命历史,产生情感共鸣,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传承爱国主义精神。教学低年级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可以组织学生观看雷锋电影,收集雷锋的故事,鼓励学生声情并茂讲述雷锋所做的好事,雷锋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触动学生心弦。在这种情感基调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最后,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家一起铿锵有力地歌唱,更加坚定孩子们向优秀革命烈士学习的信念。

3.通过指导诵读,升华红色精神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理解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美,感悟爱国主义情感,都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贯穿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理解感悟。如《七律•长征》,这是一首威武雄壮的革命史诗,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惧困难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一篇非常好的指导朗诵训练的美文。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了解长征相关的背景资料,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其他教学工具理解重点词语,再连词成句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逶迤”“磅礴”“铁索寒”“千里雪”等感受长征的“难”;通过“腾细浪”“走泥丸”“心开颜”等词语体会红军的“不怕”。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朗读,更容易读出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又如指导朗读梁启超脍炙人口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音节韵律有节奏,气势磅礴有力量,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全文。从“智”“富”到“强”,从“独立”“自由”到“进步”,从“胜于欧洲”到“雄于地球”,层层深入,将文章情感推向高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品、多悟,感受梁启超文字散发的力量,反复朗读后再指导学生配乐诵读,文字的力量与声音的力量相结合,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鼓舞,内心情感油然而生,同时坚定了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决心。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班级、校级经典诵读比赛,创建活动平台,加强对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促进朗读技能提高,在朗读中升华情感。如举行“红色经典诵读”大赛,指导学生朗诵革命先辈的经典诗词佳作;开展“革命故事我来讲”讲故事比赛,指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素材,反复练习讲述革命故事,积累对革命历史和人物的了解,反复回顾革命英雄的奋勇壮志。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和洗礼,不仅增加对革命先烈的认同感,也加强了革命精神情感在内心的根植。

三、语文实践活动与红色教育有效融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连接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组织学生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对革命事件,革命人物,以及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有更加深入的学习和体验,汲取革命先辈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提升学生的革命文化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意识。

1.扩展红色经典阅读,延续革命情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味。”在设置“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教师应分学段为学生制定革命文学作品阅读计划,培养阅读习惯。从低到高学段分别推荐阅读《小英雄雨来》《雷锋的故事》《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革命烈士诗抄》等红色主题书籍,拓宽学习渠道,加强渗透党史教育,让学生对革命历史文化,优良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烈士进行了解。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将课内外的读书收获及时记录,撰写读后感,举办读书会,分享交流读书感受;指导学生参加“童心向党”读书征文比赛;收集整理革命诗歌、故事,编辑摘抄英雄人物故事小报,结合建党日、国庆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手抄报比赛,展示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成果,既能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累积,又能加强党史文化学习,延续爱国爱党的情感教育。

2.利用本土红色文化,树立民族自信

本土红色文化浓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之旅。如带领学生参观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了解琼崖红军从独立队成为抗日先锋、抗日中流砥柱的发展历史;定安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曾两度保存了琼崖革命的火种,是“琼崖革命的摇篮”;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记录了琼崖第一支妇女武装队伍为琼崖抗战立下的功勋;临高角解放公园的热血丰碑纪念雕像、烈士纪念碑,铭记着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中惨烈牺牲的忠魂烈胆……海南本土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不胜枚举,遍及各个市县,是青少年了解党史,进行革命精神熏陶,传承海南本土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既可以由学校组织,教师带领,也可以发挥家长的作用,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园、革命遗址,走访慰问老革命,聆听革命烈士后裔讲述革命故事等,不仅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土红色革命文化,还能提高学生对乡土红色革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传扬家乡优秀的革命文化。例如培训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的“小小导游”“红领巾宣讲员”,鼓励他们主动为本土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宣传;举行“自贸港好少年,红色精神我来传”红色教育宣讲微视频比赛,引导学生将本土革命文化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挥国际旅游岛小小主人翁的时代精神,为家乡代言,传扬乡土革命文化。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深入了解挖掘素材的过程中,提升革命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腾飞,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作为教师,我们更要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融合,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党史知识储备,提升教育教学组织能力,探索多种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对学习红色革命文化精神的兴趣,增加学习体验,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将革命精神传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自信自强中实现人生价值,成长为有爱国之心,有民族之气,有学识之长的国家人才。

猜你喜欢
革命红色情感
红色是什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红色在哪里?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追忆红色浪漫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19:42:51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