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成
(灌云县南岗中心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203)
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德育性质的活动,可以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极大程度上推动教学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积极交流,了解彼此的思想状态,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以构建科学、高效的品质化课堂。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是具有可行性的,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实践应用,都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改革等均有着重要作用。从教师教学角度来看,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势必会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进而衍生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为教师发挥专业素养搭建舞台,科学挖掘教师的教学主导功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提质增效。同时,德育的本质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课堂中不经意展现出的行为、语言和精神面貌,都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样一来,在数学教育与德育的融合中,教师可以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引导者”。其次,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数学知识与德育的融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思维品质的机会。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包括对学生思想、能力的引导,有效落实德育对培养优秀人才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时,应为学生搭建合理的教学环境,助力其身心健康成长。从课程改革角度来看,数学教学与德育的融合符合新课标理念,还有助于落实科学育人的理念。教师在推动数学知识与德育的融合时,应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设计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活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发展其综合能力。
德育是教育的重点,教师也在不断尝试将其融入课堂中,但以往教学中“人为”的痕迹过重,多是将德育元素生硬、刻意地融入学科之中,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更多是“左耳进,右耳出”。面对这一窘境,教师应转换角度,立足教材内容,多维度对德育素材展开剖析,再将其有效整合,以保证知识与德育的联系更加紧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要深入钻研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利用趣味故事、科学家故事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科学探究的精神;第二,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更多数学文化资源。由此,学生才能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自身道德素养。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本课知识时,为了合理渗透德育,应多渠道挖掘德育素材。首先,教师结合教材情境图中的“1 分米=米=()米”,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同时引入《九章算术》关于十进制分数的介绍,让学生结合“米、分米”等长度单位转化规律,尝试理解“十进制分数”的基本含义,如1 分米=0.1 米,而0.1 用十进制分数表示为。让学生在调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文化知识更深入地认识小数。其次,为了进一步渗透德育,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搜集更多与小数相关的文化资源,如《律吕成书》中的相关记载,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的同时了解小数的发展和研究历程,真正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最后,在学生对小数追根溯源后,教师再有序讲解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在具备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和文化观念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探索小数相关知识。教师借助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后,再引导其探索新知,明显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制定,对教师和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能助力德育渗透到课堂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明确德育的具体工作目标,并结合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向。在实际授课时,在案例、情境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并规范设计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接受爱国教育,进一步强化智育、德育的共同发展,形成优秀的文化品质,让学生透过数学文化感受祖国的魅力。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圆周率”相关知识时,可以在课堂中引入祖冲之的故事,将理论知识与民族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首先,教师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剪出3 个大小不同的圆,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后,再计算每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并将三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面对这一活动任务,学生大多采取用绳子或线量出周长后,再用直尺量出绳子的长度。经过实践后学生探究三组数据,发现圆的周长比直径的3 倍多一些。面对这一现象,部分学生难免产生质疑:“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都符合这种关系吗?”教师要赞扬学生大胆质疑的行为,顺势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次,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以动画的方式模拟祖冲之的研究成果,让学生在故事和直观画面的双重冲击下,对圆周率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并设计习题要求学生计算结果,学生利用公式计算轻松解答。教师在课堂结束前,要利用祖冲之的故事升华教学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积极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唤醒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
新课标强调教学应贴近生活,教师不能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让教学“脱离”实际,否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感到晦涩、难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强调德育,要平衡好德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对此,教师可以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通过课堂教学,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形成哪些素养,再以生活为背景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师要在德育目标的正确引导下,立足生活化育人观设计教学活动,并基于此设置具体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化活动中,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观念。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德育时,应贴近生活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秉持着“生活化”的理念设计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以“生日”为主题,收集班级同学的生日月份,并探究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其次,布置任务后,如何收集数据成为学生亟须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忆生活中他人是如何收集数据的,大胆提出建议,有的学生认为“可以让每个人在便笺上写出自己的出生月份,再利用唱票或画正字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还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先组织小组内的调查,再整合所有小组的调查结果”等。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建议的可行性后,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引导学生完成数据收集工作,并以统计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从本次活动中大家收获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实践经验畅谈感悟,使其认识到数据分类的正确方法及重要性。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贴合生活实际,降低了学生的探究难度,学生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能构建更全面、具体的内容体系,并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统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思想导向功能。教师要合理运用这一特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助力学生良好探究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合作学习是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落实合作育人思想,结合具体课程目标制定探究任务,鼓励学生在课程探索过程中结合知识储备、思维能力,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入探索。同时,在学生合作探究中为其提供科学的指导。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教学为例,本课的抽象性较强,且需要理解的公式较多,教师应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驱动性问题“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利用教材、工具书收集圆柱与圆锥的相关资料,再合作制作圆柱和圆锥的模型。结合文字资料和直观模型,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两种图形所具有的特征,为后续高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要求学生利用剪刀将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剪开,深入思考两种图形的组成结构,发现圆柱由上底、下底和侧面组成,上下底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圆,而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则由底面、侧面组成,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在此基础上,再探究表面积、体积等多方面所具有的数学特征,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辅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具体的数学模型。最后,要求各小组制作PPT 或绘制思维导图,将合作探究成果直观呈现出来,并在汇报环节讲述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及其他同学给予针对性解答。由此,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构建完善的知识网络,对圆柱和圆锥形成深刻的认识,还能在合作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精神与合作意识,实现智力与德育能力的双重发展。
以往的教学中,德育往往局限在课堂之中,学生在课后往往无法继续接受德育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的全面性。对此,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德育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利用课堂规范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尝试设计拓展活动,将教学延伸到课外,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设计规范性主题活动,让学生思维受到启发,以更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和学习,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相关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中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特点后,在课后围绕“轴对称特点”设计创意图形的主题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作业这一契机,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任务,要求其利用课余时间寻找身边、大自然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需要用双眼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如眼镜、发卡、椅子、树叶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由此,学生不仅可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轴对称图形,还可以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态度。其次,教师要求学生想办法将轴对称图形拓画下来,或是发挥想象力自行创作设计,画出各种轴对称图形。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展现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表达自己眼中的轴对称之美。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剪纸、折纸等方式,创作出轴对称作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这一环节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主实践与创新意识也能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中展示创作的图形模型,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制作方法,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在真正开放且自由的环境下建立良好的自主意识。
总的来说,教材是承载德育的媒介,若要推动德育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就要在课前深入备课,积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灵活运用恰当的资源和教学方法,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品质融入课堂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