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静 梁淑玲 梁利 胡兰兰 杨小云
(宝鸡市人民医院1.危重症医学科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陕西 宝鸡 721000)
人工气道是指在患者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是临床上救治危及病情患者的重要方式,其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呼吸道出现梗阻,有力保障了患者呼吸道通畅[1]。但临床研究发现,人工气道会破坏患者正常的呼吸道生理结构和功能,将会导致外源病菌侵入患者肺部,从而造成肺部发生感染,又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身体机能退化,这会导致大量痰液堆积,肺部功能下降,长此以往,会导致肺不张、气胸等情况出现,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文旨在探究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ICU人工气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8.67±4.28)岁;体重指数(23.11±1.38)kg/m2。参照组29例,女21例;年龄(48.54±4.05)岁;体重指数(23.14±1.45)kg/m2。纳入患者均年龄>18岁;均长期卧床且行气管切开术;无既往心脏、肺部疾病史。排除颅内压超过200 cmH2O者;近期进行过胸部手术且存在咯血症状者;患有严重的肺大泡、肺气肿等严重心脏疾病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营造安静干净整洁的病房环境,按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适宜的温湿度。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试验组给予人工气道管理小组:(1)组建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并对成员进行培训,包括呼吸机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2)呼吸道与患者连接:使用经口或经鼻气管插管,嘱患者将头略向后仰,以减少插管对咽后壁造成的压力,需严格控制1~2 h转动患者头部;将气管插管固定妥善;重点关注气管导管深度情况,防止其他情况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使用气管套管时,需保证其周围纱布处于清洁干燥状态,每日及时更换气管套管1~2次,避免出现切口感染。(3)吸痰护理:气管导管外径不得高于气管与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一般对于成年人选择10~12号吸痰管,长度在40~50 cm之间,以确保患者气道深处痰液被引流出来;吸痰时间为每隔2 h进行1次吸痰,若患者出现咳嗽且有痰、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及时更换患者体位,合理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依据痰液性质,严格控制吸痰时间,进而减少患者痛苦。(4)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在患者开始接受治疗4~8 h阶段,需选择专人对患者进行监护,实时关注患者体征变化、呼吸机参数等,依据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取坐位,使头颈及肩部处于同一水平,选择合适的面罩;患者治疗初期,应严格控制呼气压力,根据血气指标,使其中压力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气道变化情况,予以患者排痰护理,帮助患者翻身,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系统监测,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患者是否存在误吸等不良现象,若存在,应立即进行有效处理。(5)加强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同时观察患者动作、神态,以防止其他因素影响患者身体质量,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负面情绪严重的患者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多媒体视频、PPT等宣传方式提高患者对于呼吸衰竭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增强自信心。(6)防止并发症产生: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卧位,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半卧位/低半卧位,尤其对于鼻饲患者,进行鼻饲前须需将气囊保持在充气状态,将床头抬高30°~45°,以避免患者误吸;每天进行2次口腔护理,保证口腔处清洁状态,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洗液;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加强对于吸痰管的一次性应用,对吸痰管进行清洗时,注意准备2个贮水容器,分别给予吸气管、口咽部使用,预防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包括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气道相关指标,包括吸痰间隔时间、每日吸痰次数和堵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刺激性干咳、气管黏膜充血、肺部感染、痰痂等。
2.1 血气分析指标护理前,两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周后,试验组PaCO2、Lac水平低于参照组,pH、PaO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对比
2.2 两组气道相关指标试验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参照组,堵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气道相关指标相比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1例、气管黏膜充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参照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干咳4例、气管黏膜充血3例、肺部感染1例、痰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
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大多会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道阻塞症状,使肺通气得到改良。但多数研究[3-4]表明,该种办法会使患者的气道直接与外界相连,使得气道阻力下降,使外源病菌极易通过该通道侵入患者的肺部,进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加之呼吸道加温加湿效果较差,这将极易引发支气管黏膜损伤,进而患者会出现排痰困难的情况,又由于痰液是影响患者正常呼吸的重要因素,所以加强患者的气道护理对于气道切开患者的意义重大。
临床上常采用护理手段对患者的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常规护理虽能够湿化其气道,但是因为针对性差,所以对于部分患者效果较差。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是由呼吸治疗师、护士、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一个团队,其目的是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5]。有研究[6]发现,人工气道管理小组能促进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除,能够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功能,效果较优。本文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试验组PaCO2、Lac水平低于参照组,pH、PaO2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参照组,堵管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分析原因,由于危重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差等因素,导致其在接受治疗时出现各种并发症,这就要求依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7]。与传统的单一专业责任制相比,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可以更好地协调各专业人员之间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在实施护理工作时,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患者进行科学人机连接,其次采用合适的体位;此外,需重视对通气过程的护理,对呼吸机实际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防止并发症产生[8];重视老年患者心理护理,且在坏死性治疗前进行健康宣教工作,拉近护患距离,消除患者不良情绪。现阶段,需要加强对重症呼吸衰竭老年患者护理流程的规范,同时还应及时对患者治疗情况实施评估,制定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及效果。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每日吸痰次数,缩短堵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