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静 施如意 程洁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上海 200433)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0%以上[1]。有研究[4]显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发现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特别是免疫抑制剂治疗使NSCLC患者获得了更长久的生存期,以及部分患者获得持久的临床疗效。不过一些免疫治疗方案可导致患者的出血风险增加,并且由于其驱动基因突变罕见,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低氧血症、肺不张等情况,不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3]。预防管理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其应用目的是提高护理质量与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应用措施通过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患者康复[4]。本文旨在探讨预防管理护理模式对NSCLC免疫治疗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50例。预防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59.87±1.68)岁;体重指数(20.11±1.19)kg/m2;临床分期:ⅢB期25例,Ⅳ期25例;受教育年限(15.09±2.11)年。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9.22±2.09)岁;体重指数(20.48±1.47)kg/m2;临床分期:ⅢB期26例,Ⅳ期24例;受教育年限(15.87±1.57)年。纳入患者均为经病理组织确诊为NSCLC,具有免疫治疗的指征;不具有手术治疗指征;卡氏评分(KPS)>60分;临床诊断为ⅢB期或Ⅳ期的NSCLC;意识清晰,预计存活期≥3个月。排除合并语言交流障碍、沟通障碍、精神障碍的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合并有高危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临终患者;失联患者;本身有皮肤疾病和免疫联合化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大量缺失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免疫治疗,包括帕博丽珠单抗(批准文号:注册证号S20180019,Merck Sharp &Dohme Corp公司)单药治疗,治疗观察2个周期(每个周期为4周),两组的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在整体上一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组:实施常规护理+预防管理护理,具体如下:(1)建立预防管理护理模式小组,其中2名循证护理导师负责项目指导,1名医生负责医疗指导,1名护士组长负责人员培训,3名成员负责与患者及照顾者沟通,同时参与临床审查与整改措施,2名成员负责证据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数据汇总与分析等。(2)教会患者使用自我监测手册,积极对手册内容进行宣教与培训,在接受免疫治疗前停止使用化妆品;积极进行认知干预,并以小组形式进行集体宣教,每周1次,每次30~60 min,干预内容包括肺癌基础知识、肺癌家庭护理、肺癌疼痛管理、免疫治疗知识、心理护理等。(3)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训练时要摘取佩戴物品、关闭通讯设备,在训练过程中积极进行流程讲述,督促检查患者训练的效果,训练每天2次,每次45 min左右,从而获得理想的放松效果。(4)积极进行团体心理干预,每组8~12人,每次45 min左右,每次制定一个主题及详细的计划,促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介绍团体心理干预的形式,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以抗癌标兵的实例向患者说明不良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并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充分理解。
1.3 观察指标护理后对患者进行总体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病例数]×100.0%。在护理期间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皮疹、皮炎、瘙痒、免疫性肺炎等。在护理期间采用自制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与计算,依从性=(完全依从+一般依从)/组内例数×100.0%。在护理前后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QLQ-C30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的评价,包括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等维度,每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2.1 客观有效率对比预防组患者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3例,客观有效率为84.0%;对照组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2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8例,客观有效率为64.0%。护理后,相比对照组,预防组的客观有效率更高(χ2=5.198,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预防组患者出现皮炎1例、瘙痒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患者出现皮疹2例、皮炎3例、瘙痒2例、免疫性肺炎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预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05,P<0.05)。
2.3 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预防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n=50]
2.4 依从性对比预防组患者非常依从40例、一般依从10例、不依从0例,依从性为100.0%;对照组患者非常依从30例、一般依从11例、不依从9例,依从性为82.0%。护理期间预防组的护理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890,P<0.05)。
肿瘤的免疫循环包括肿瘤细胞释放特异性抗原、抗原提呈细胞提呈抗原、激活T细胞、T细胞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有许多免疫检查点参与这些过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阻断上诉通路,激活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抑癌作用[5]。但是免疫治疗的周期比较长,治疗费用比较贵,且受众人群也会得到限制,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本文结果显示,护理后预防组的客观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预防组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预防管理护理模式在NSCLC免疫治疗患者的应用能提高客观有效率,改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从机制上分析,预防管理护理模式能对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护理方案,从而阻止患者病情进展,可在早期对患者病情的发展进行阻止,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
预防管理护理模式是临床比较现代的护理模式,通过对患者护理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对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从而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7]。生活质量是评价NSCLC免疫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预后标志物。预防管理护理模式能够从患者的需求与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内外在负面因素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刺激,持续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8]。本文结果显示,预防组护理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预防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预防管理护理模式以加强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为主,可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预防管理护理模式在NSCLC免疫治疗患者的应用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提高患者的客观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说明/Conflict of Intetests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及知情同意/Ethics Approval and Patient Consent
本研究通过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