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健
(作者单位:琼台师范学院)
新文科的核心本质是学科的大融合,其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第二,学科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第三,人才培养的新定位[1-2]。新文科建设是学科定位、专业布局、评价体系的全面创新,其突破点在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以交融互渗、协同共享为途径,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转型和升级[3]。财务管理专业在新文科建设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已是时代命题,是新文科建设中专业育人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大数据会计、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等涌现,给财务管理学科发展和财务管理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根据2018 年牛津大学的统计,财务核算人员可被替代率为97.6%,财务行政管理人员可被替代率为96.8%,甚至注册会计师的可被替代率也达到了95.3%,但是财务经理及总监和业财项目管理人员可被替代率仅为7%。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下,更紧迫的是要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融合,培养具有学科交叉、专业融合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
现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专注专业知识教学,淡化学生教育;学科专业单一,多局限于本专业、本学科;课程体系过时,课程内容重复;重理论轻实践,综合能力欠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教学模式缺乏激励性等[4]。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为适应新时代财会人才的需求,构建文理融合的课程体系,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专业教学,压缩可被智能财务替代的传统知识,重组财会类课程内容,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搭建智能财务综合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俨然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财务人才,精准满足新时代财务人才新需求的必由之路[5]。
在数字经济时代,针对新文科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需要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教学评价,落实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财会类课程的闭环式教学改革,以点到面提升财务人才培养质量。
新技术革命推动了产业革命,当前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科技迅猛发展,科技重塑价值观和思维体系,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财务人才的培养应突破会计学、管理学,与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学习,突出人文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思政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是可以应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的财务数智化挑战,具有数字化、智能化思维,系统掌握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在数字社会中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财务数据处理和分析,善于从财务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具有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重构财务管理课程,并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升财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大数据时代,财务工作将人机并行开展,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可以实现数据识别、计算、记录,财务人员在掌握“财会原理+信息技术”能力下,收集分析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服务。新文科建设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就是要把新技术融入传统专业教育中,增加培养人才数据处理能力的信息技术类基础课、专业课程,确定文理融合的新课程体系,并按认知逻辑重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1.增强通识课程的信息技术能力
通识课程中,适当压缩大学英语类课程学时,增加信息技术类课程学时,将计算机基础课程迭代升级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ython 应用基础、C 程序设计基础等更高阶的信息技术类课程。
2.迭代升级传统财务管理专业课
专业课程中,将目前开设的会计学基础课,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等专业课程按照智能财务的发展趋势,以掌握与运用基本原理为原则,压缩传统会计核算、成本核算流程类以及其他可被机器人替代的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迭代升级。例如,首门专业基础课程会计学就应融入财务智能化流程并重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财务智能化工作理念与思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但在财务智能化趋势下,应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教学内容弱化流程,更侧重企业管理环境与需求分析下的方法选择与应用;财务报表分析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手段下的财务数据收集、智能分析与决策,迭代升级为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更替为管理信息系统,适应业财一体化管理需求,打通财务数据信息流与业务数据信息流,让学生理解财务管理服务于经营管理,并知财务分析决策的所以然;对应的传统审计学也应升级为大数据审计。
3.增添加强财务智能化的专业课程
教育站在未来看现在,为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社会的财务人才需求,我们应贯彻新文科教学理念,将财务管理与计算机数据科学进行学科交叉融合,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财务管理能力为核心,增添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财务共享、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开发与应用、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大数据与商业智能等财务智能化课程,打造与时俱进的智能财务系列课程,创新培养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化财务管理人才。
1.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
新文科也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全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快速推动了“互联网+”“智能+”的在线教学,在科教融合、智能化的学习革命中,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在线课程、翻转课堂与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财会类课程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创新适合学生成长的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学生反串教学以及综合性实践平台、大赛平台等可行途径,将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自我发展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创造式学习,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分类分阶的特色教学模式设计
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亦可以分为知识理解类的低阶课程,应用分析类的中阶课程,评价创造类的高阶课程,不同类型课程教学模式都得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是其共性,但在实施教学中方法侧重不同。
会计学、税法、经济法、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属于基本知识类低阶课程,其共性是必须遵守相关法规规定,不能创造发挥。此类课程建议采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理解知识,课中线下教师重难点讲解,也可适当让学生在课中反串教学,再答疑解惑式分析重难点,课后学生自主巩固训练的教学模式。
管理信息系统、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投资学、高级财务会计等课程侧重分析与应用,属于中阶类课程,建议采用案例教学为主,学生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知识点,并以小组研讨式、探究式等方式对案例进行课前分析,教师在线下通过分析点评学生分享的案例,画龙点睛讲解易错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学重在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智能财税一体化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仿真实训等依托综合性实践平台、大赛平台类课程,学生重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选择、评价,融入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实战。这类高阶课程建议采用学生参与式学习模式,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多以小组竞赛、成果分享会等方式创造、提升自主学习氛围,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3.持续优化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虽是经过长期教学总结形成的较稳定、可复制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提出将课程分类分阶,按课程共性特点实施不同类型的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但教学过程中还是需要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持续改进,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参与度,将知识、情感融合转换,提升综合能力,更好地对接财务管理职业岗位、人才市场的需求。
系统、有效的课程评价是新文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中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依托智慧树、超星、中国大学MOOC 等学习平台,教师、学生、小组全员参与,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考核,建立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教学评价,督促教与学的成效。
1.课程评价以成果目标为导向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是一种以成果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本,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理念,确定学习成果是OBE教育理念的核心,学习成果既是OBE 的终点,也是其起点。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以成果目标为导向,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对标毕业就业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未来职业发展需求,课程评价内容需具体、可衡量、可达到,并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直接评判教与学的所得所获。
2.全过程课程评价注重成长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自我能力构建提升的过程,课程评价不能只是课程期末考核学生记得、知道和了解多少知识,更不是一次性考核学习的暂时表现。OBE 教学理念的课程评价重在学生内化到其心灵深处的学习过程评价,不局限在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时间、学习方式上,而是聚焦在学习过程中不同时间阶段的学习成果上,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课程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学生、同学、教师、企业导师均可成为评价主体,多元化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习的成长性。
3.各专业课程评价兼顾统筹性
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文理交叉,需要熟悉财务、懂管理,能应对挑战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多学科综合性、创新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短暂的四年本科学习也给教学带来巨大挑战。如前所述,财务管理各专业课程在知识、能力上各有侧重,课程考核评价应避免一概而论,各门课程评价指标需要统筹规划设计,各有侧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通常按学生学习内容和接受能力逻辑顺序安排,层层递进。会计、税法、经济法等具有标准性的低阶课程评价以知识理解、正确应用考核为主;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投资学等中阶课程评价侧重方法选择、运用评价能力、并适当设计考核项目,融入沟通表达协作等素养考核;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智能财税一体化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仿真实训等高阶课程重在综合能力、综合素养评价。
总之,课程评价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学习进程中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侧重点,这些学习成果是从初级到高级,最终达成专业顶峰成果。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课程评价应是螺旋式、成长性评价,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不同阶段,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获得能,形成职业价值观,最终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目标。
财务管理专业的新文科建设理念不能缺位,不能落后,为了确保新文科建设能有效促进新教改、人才培养的新质量,首先要有师资队伍保障,其次要有匹配的实践教学环境支撑。
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将企业财务管理推入了智能化全新领域。面对数字技术的冲击,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新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实施者,财务管理教师首先应更新理念,迅速学习信息技术,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每位教师均需要理解领悟财务智能化原理和财务数据生成流程,与课程思政教育一样适时有机融入每门课程教学中。同时,引进、培养一批侧重财务智能化模块课程教学的优质财务管理教师,能识变、应变、求变,推进文理融合教学改革,升级迭代更新课程,提升财务智能化教学水平。
财务管理专业是典型的实践应用类专业,面临全球经济下滑、人工智能减员提质等多重就业压力,如何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财务职业人,共建产业学院是一种有效途径。与财务管理软件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科技软件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便捷引入业财融合、财务智能化等职业场景,增强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和拓展性。产业学院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升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产业学院就业服务支持,也能更好地对接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提高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