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娟
(作者单位:闽南科技学院)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推进,刺激了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促使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是农商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占比从2019 年的13.2%上升到2021 年的13.5%。到2022年底,全国有1 539 家农商行,同比增长率高达4.1%。同时,贷款业务的迅速扩张也为农商行埋下了隐患。近5 年农商行的不良贷款总量激增,平均不良资产率高达3.6%,客户质量明显下降,使得农商行的信贷风险进一步扩大。
近年来,银行破产案例屡见不鲜,其中不乏因信贷风险而破产倒闭的农商行。在我国,曾拥有56 年历史的河北肃宁县尚村信用社于2012 年倒闭,成为我国首家破产的农信社。2022 年6 月,银保监会发文,原则同意辽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国民经济运转离不开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信贷,而农商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旦农商行信贷风险管理失当,极有可能引发自身和其他银行的破产,甚至波及整个农村金融体系,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农业农村的发展。因此,农商行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1.研究目的
当前,在全面小康如期完成,乡村振兴政策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经济获得飞速发展,农商行也成为服务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同时,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下沉,农民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进而成为农商行的忠实客户。但农商行信贷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产质量下降、贷款人无力偿还资金的情况,使得农商行独自承担信贷风险,这对农商行的平稳运行和长期发展造成了恶劣影响。本文以农商行为研究对象,找出其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意见。
2.研究意义
在信贷投放过程中,银行承担着信贷偿还的不确定性风险,即信贷风险。而信贷风险往往导致银行资金和收益遭遇损失。鉴于此,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及风险预防成为国内外银行长期探索的问题。直到部分银行破产后,破产银行和监管机构开始探索风险化解和风险处置的途径和方法。可见,必须加强对信贷风险的全过程管理,以减轻信贷风险给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国农商行成立时间晚、信贷管理不完善、资产质量参差不齐,这极易诱发严重的信贷风险。因此,农商行必须严格控制信贷资产质量,做好信贷风险管理,农商行才能减少不良资产和坏账发生的可能性,才能保持自身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民。
国际商业银行德国Herstatt 银行和美国富兰克林国民银行倒闭后,国际组织着手评估和管控信贷风险,并于1988 年制定Basel 1,要求商业银行设立最低资本充足率,以保证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Bodnar Elena 主张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信贷风险。
学界有关信贷风险的识别较早,新凯恩斯主义代表Andrew Weiss(1981)立足于利率选择效应,提出信贷配给理论,认为银行通过辨识借款人的还款概率,可以推测贷款的风险性。其后,西方开始运用风险度量模型来管理风险,比如信贷组合信用风险度量模型、Creditrisk+模型。随后提出Credit Portfolio View、Credit Metrics、KMV等模型。
随着银行信贷风险加大,部分银行濒临破产,我国各界对信贷风险高度重视。1998 年我国央行把信贷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等5 类,以划分各类贷款的质量,进而控制信贷风险。学者指出,银行要重视信贷风险的管理。周骐以建设银行为例,通过VAR 模型得出,GDP(国内生产总值)和拨备覆盖率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的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的增长率与不良贷款率增长率正相关[1]。在此基础上,黄秋月运用CPV 模型来度量 M 农商行的信贷风险,建议该银行要完善信贷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信贷结构[2]。吕昊雯认为CD 农商行应该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加强监督审计、调整信贷风险架构[3]。
农信社改制后,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大量涌现,并逐渐走上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道路。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年底,我国4 个直辖市,及安徽、湖北、江苏、山东、江西、湖南、广东、青海等省份均完成改制工作。2021 年末,13 家农商行已成功上市,其总资产高达6.1 万亿元,在农商银行机构和农村金融机构的占比分别达到16.6%、13.4%,一跃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中的领头羊。同时,13 家上市农商行的不良余额总和为427 亿元,占农商行总不良贷款的5.6%,远低于15.6%的贷款余额占比。整体来看,上市农商行实现了资产收益的增长和资产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地区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差异,大部分农商行存在信贷质量下降,贷款难以收回的现象,而由于风险之间相互牵连,信贷风险还会诱发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
信贷风险是所有银行都无法避免的,为规避信贷风险,农商行对涉及信贷的业务实行统一管理和领导,不仅设立了信贷部、授信管理委员会、合规与风险管理部等信贷管理部门,还设立了相应信贷岗位,以期做好贷前调查、贷中、贷后管理。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呆坏账,我国银行早在1994 年就将资本充足率纳入风险管理的指标体系中,在综合运用不良贷款率,资产拨备率、坏账损失,账龄,存贷结构比等指标后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
我国农商行主要支持传统种养业、农村(龙头)企业,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提供融资便利。2017 年至2022 年,我国农商行不良贷款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占我国所有类型银行不良贷款总和的25%左右,且不良贷款率远高于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另外,农商行资产利润率和拨备覆盖率同向变化,从2017 年到2020 年,资产利润率从0.9%一直降到0.62%,同时拨备覆盖率也出现大幅下降。伴随着存量不良贷款的化解,农商行不良贷款总量回落,利润率和拨备覆盖率有所回升。
传统农业生产极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这导致农户的还款来源具有不稳定性。加之农户获取收入的渠道比较单一,突发事件往往会切断其主要的经济来源,导致农户无力偿还贷款。如:新冠感染疫情引发的停工停产,使得家庭劳动力在农闲时无法外出获得务工收入,丰收后的产品也无法按时变卖,这将导致农户不能及时还款。
由于贷款信息不对称,处于信息劣势方的农商行在评估和审核信贷对象的资质时更加困难。因此,银行贷款时会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人,以达到风险转移的效果,但部分担保人和担保公司自身都存在风险,实际上缺乏担保能力,选用这类担保人无疑会加剧信贷风险。
银行的贷款无法收回,银行和信贷人员也有一定责任。在银行层面,一些农商行网点通过降低信贷审批条件以抢占市场。同时,农商行缺乏必要的信贷管理机制,简单地把信贷风险管理转嫁给做信贷营销的业务员,导致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为了完成贷款指标,草草给贷款者放款,疏忽贷后管理,很容易导致信贷风险。
贷前调查是贷前审批的重要环节,是有效预防信贷风险的手段,但在开展业务之前,农商行并未明确规定贷款对象的准入标准,信贷员仅仅依靠贷款者提供的资料和自身查找到的数据制定信贷档案,会给寻求贷款者提供虚假骗贷之机,使银行成为风险承担者。
在贷款审查和审批环节,审核人员主要关注申请材料是否完整,却忽视了材料的真实有效性,为收回贷款埋下一定隐患。在最后的放款环节,农商行无法保证贷款者会履行合约规定,也无法实时监控资金的动向。
农商行业务员迫于业绩压力,在发放贷款之后急于寻找下一个潜在的贷款者,与已经获取贷款额度的贷款者缺少联系和沟通,对资金动向、贷款者目前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并不了解。此外,一些业务员不重视贷后检查。由于很少和已贷款客户联络,业务员无法及时更新定期的贷后检查表或报告的数据。还款期限临近时,业务员才发现无法联系到该贷款客户或客户已丧失还贷能力,使信贷资金演变为银行坏账。
大部分银行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做了充分的准备,提足了相应的风险准备金。但农商行自身资金实力弱,风险承受能力低,客户贷款逾期且无法偿还本金时,其客户经理为了避免损失掉全部贷款资金,往往会鼓励客户在本行进行新的贷款,然后用新的贷款先偿还旧的贷款。这种做法将原有的风险转接到未来的贷款中,当该客户依旧无法偿还未来的贷款时,银行仍然要承担最终的损失。此外,在考虑到当前经济环境、客户短期的偿债能力等综合因素后,农商行推出一款在额度有效期内可以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循环贷。因循环贷这种贷款模式具有循环使用的特点,也获得众多客户的青睐。循环贷存在额度不可控的风险,一旦贷款人贷款的总额度超过约定额度,银行将丧失抵押物的优先受偿权,或没有权力要求保证人依法承担保证责任,加大信贷贷款回收的难度。
总之,农商行在处置逾期贷款和坏账时,采取的风险处置手段比较保守,借新还旧和循环贷都无法完美地规避掉信贷风险。前者掩盖了信贷资产的真实质量,延迟了信贷风险暴露的时间,但累积了更多的信贷风险。后者的出发点是控制信贷风险,但无法掌握贷款的用途、去向和累计额度,这又会激发新的信贷风险。
贷款无法收回的罪魁祸首就是宽松的审核流程,因此,在审核客户信息过程中,除了严格依照信贷管理办法审核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去核实资料的真实可靠性,不能仅靠客户提供的信息作出评判。信贷员可通过实地走访和入户调查深入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并结合市场价格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的报价,给抵押物/担保物设定合理的抵押率。审核的主要流程还应包括对贷款人信息、贷款用途,担保人资料、以往的经营数据进行复核和审查,并对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来源做综合分析,形成贷款的可行性报告。上级部门再分析和研究该可行性报告,给出最终的贷款审核意见。
客户和银行之间存在贷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减轻由此带来的风险,银行必须要做好贷前信息的调查。客户为了贷款提供的基础信息,有时会存在真假参半的情况,这就要求银行工作人员做好鉴别。同时,农商行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信贷风控管理[4],通过搜集和分析客户的消费数据,做好客户画像,以此作为客户的信用评估参照物。
有效防范信贷风险,贷中管理也不可或缺。信贷员要对贷款者的一举一动都保持敏感,做好客户的风险评估、价值评估、流失评估,并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一样的策略。
贷后管理直接影响着信贷风险的大小。做好银行贷后管理,有利于避免和减轻信贷风险,农商行要把贷后检查和贷后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一方面,农商行要制定相应的工作条例和操作要求,以规范贷后检查行为;同时,有关部门要及时督促信贷员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在放款之后,信贷员要按时追踪资金动向和使用情况,定期对借款人进行回访和调查。事后,信贷员将更新后的贷后检查表或报告提交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最终评估资金的安全性和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如果借款人还款意愿低且缺乏还款能力,农商行有权要求其新增抵押物和担保人,减少银行的可能损失。
针对逾期贷款,农商行可以借鉴其他商业银行的经验,积极主动地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经工作人员提醒,若当事人仍不归还逾期贷款,农商行可通过借款方或担保方的账户扣除本息。此外,农商行要加大合法催收力度,在必要时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确保银行损失降到最低。资质优良客户因特殊情况无法及时还款,农商行可以破例为其办理缓期还款手续,或先收回部分贷款,还可借助多元化的抵债方式或转债行为来提高资产收益率[5]。针对无法收回的贷款,农商行要及时用贷款损失准备金冲抵坏账损失,并为下一年计提充足的拨备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