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伟 冯 香 韦绪任
(作者单位:1.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2.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3.凯里学院)
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课程涉及很多教学内容,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按照章节及理论设计,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人才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或不吻合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手段同质化、考核过程及结果偏离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理论掌握不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差等,从而出现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睡觉等现象,严重影响高职院校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
关于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学界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成果,如林珊帅比较了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案例后认为,国内在校企协同培养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上存在内容单一、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可持续差等问题,而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校企协同的组织不够完善、机制不够健全、目标不明确、缺乏协同环境,可以通过加强政府调控与引导、完善校企协同机制、多维度谋划校企合作、多方位挖掘校企共同利益、营造良好的校企协同环境来提高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1]。金春认为,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方式,是推动高校教育发展与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双赢的选择,可以通过确立校企合作模式的宗旨与目标、定位校企合作模式的功能、制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内容体系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
综上所述,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特点,结合企业财会管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在校企协同下重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以高职院校为依托,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打散陈旧的课程内容及框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保留必须掌握的知识,创新设计课程内容,把财务管理的核心模块按项目形式设计,嵌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构建层次化、融合化、平台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打造理实融合一体化课程内容体系,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课题组成员在对12 位来自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师的调研中发现,有5 位教师(占比为41.67%)主要沿用章节形式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受条件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嵌入的思政元素及补充的实践内容较少;有4位教师(占比为33.33%)主要沿用章节形式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少量嵌入思政元素及补充部分实践内容;有3 位教师(占比为25%)采用活页式或项目形式、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大量嵌入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财务岗位的需求适时调整和补充实践教学内容。
课题组在对100 名财务管理课程学生的调研中发现,有24 位同学(占比为24%)认为自己对目前接受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具有很大困惑,接受的理论性、概念性的信息量很大,实践技能训练内容较少,无法辨别哪些内容是财务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61 位同学(占比为61%)认为自己目前接受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仅具有少许困惑,对财务岗位需求的知识与技能较清楚;有15位同学(占15%)认为自己目前接受的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很好,能够满足自己学习的期望,所学知识基本上能够胜任财务岗位的日常工作。
在对资深教师的访谈中发现,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财务管理课程与环境、技术的融合程度很低。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环境和技术下,课程设置中依旧缺乏财务数据库应用、计算机辅助财务决策、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内容,甚至存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嵌入相关内容,照搬传统教材的内容,严重脱离新环境、新技术背景下拓展教学内容的需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单一。在开展教学活动中,高职院校主要采用PPT 投影的授课模式,少部分高职院校率先采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模式(如慕课、微课、雨课堂等),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新设备、新工具、新技术难以有效嵌入课程,教学手段和方式依旧无法摆脱传统PPT 投影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过程单一的困境难以克服。三是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手段落后,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手段,教师主导课堂,课堂互动少,学生陷入被动听课的状态;课后作业、模拟训练等主要采用作业本完成,期末测试主要采用纸质试卷考试;缺乏过程性训练与考核,过度依赖期末成绩。
1.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思路
课程整体设计关系到课题内容及结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在课程整体设计中需要明确项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政目标、教学任务、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分配和课时分配;围绕课程整体设计目标,恰当安排教学过程,穿插知识点与案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岗位的特点,重构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篇与实务篇两大版块,共7 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3~4 个工作任务,分别对应财务管理岗位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综合素养要求,让学生有效掌握财务管理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2.财务管理课程具体工作任务实施路径
资金是企业运行的重要资产,是企业发展的血液,合理筹措资金可以促进企业良性运行。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构成财务管理重要的活动,筹资的时间、数量、风险和资金成本等直接影响企业的良性运行。基于此,财务管理课程设计选择以企业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为例展开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传统章节型的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内容体系通常分成筹资管理概述、资金需要量预测、资本成本、财务杠杆、目标结构五部分。传统章节型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的知识点较分散且枯燥抽象,知识点与财务岗位需求脱节,学生学习吸引力和兴趣都不高,从而出现教师讲着累、学生听着难的困境。基于此,按照工作任务形式进行课程改革,将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作为完整的学习情境,把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的内容体系分为销售百分比法、个别资本成本与综合资本成本、杠杠原理及效应、目标资本结构及应用四个任务,按照财务管理岗位工作特点设计教学情境和内容,通过任务驱动学习兴趣,实现学用结合的目标,从而提升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3.基于案例工作程序重新设计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教学内容
在校企协同下,构建基于案例工作程序设计的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内容,将筹资管理及资本成本内容分为五个环节:第一,学习情景的假设。假设FX 公司属于销售型企业,财务管理岗位的员工正在编制本年度筹资方案。FX 公司的经营状况稳定,资金流量、存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应付账款支付等与商品销售收入的比率稳定,商品销售收入可以进行准确预测。根据FX 公司的财务报表完成资金需要量预测及筹资管理。第二,任课教师发放教学资料。任课教师按照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提前准备好相应的项目任务书,并明确任务的描述、基本要求、时间安排及评分标准,确保学生可以按照既定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第三,任课教师开展教学任务。在开展教学任务过程中,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明确学生扮演的角色、工作步骤和对应的目标。开展教学任务的基本步骤如下:预测FX 公司的资金需要量(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测算FX 公司的资金需要量及外部筹资需求)→对筹资渠道与方式进行分析→对资金成本进行分析(包括个别资金成本与综合资金成本)→对筹资形成的财务杠杆进行分析(包括杠杆效应与杠杆风险)→选择最佳筹资方案(按照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思路确定)。第四,学生模拟实施新任务。设计新的与教学任务高度相似的工作任务情景,通过相同的步骤与思维,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应工作任务,作为知识点的巩固训练和提升。第五,任课教师进行任务评价。教学任务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内容及训练效果评价,开展师生互评、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融合推进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新模式[3]。
1.构建层次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重点正朝着管理型方向发展。基于此,从知识层次上应强化课程基本理论知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融合,创新性开发融入新环境、新工具、新理念的理论课程体系。同时,应当丰富实践与创新创业层次,在实践教学中嵌入创新创业活动,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把创新创业活动嵌入实践教学体系,如实施公司经营沙盘模拟对抗等;二是延伸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创业风险与收益评估等;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把创新创业活动纳入专业比赛,如财务决策大赛等[4]。
2.构建融合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融合化的教学内容体系,促进财务管理课程与新技术、新工具的高效融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强化课程内容与新技术融合,把新技术嵌入课程内容体系,开发智能财务分析、财务云共享、大数据辅助决策等知识模块。二是强化课程教学过程与新工具融合,把新工具有效嵌入课程教学环节,构建课堂面授课+录播课、翻转课堂、慕课、雨课堂等,实施微课学习、线上讨论、在线作业等,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强化课程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拓宽教学过程的教与学途径,创新教学方式,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效果。三是强化考核评价与智能系统融合,借助无纸化考试体系、在线平台等对课程知识进行多维度考核,如在学习平台上设置在线签到、答疑讨论、线上测试等模块,在课程教学中进行随机测试,把签到、测试、作业、讨论等实时传递给教师和学生。
3.构建平台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构建层次化、融合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需要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打造一体化的课程实践体系。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构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借助大量的数据还原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结合多种数据组合、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资源衔接与配置等做出科学财务决策,有效提升学生财务管理决策能力。二是打造移动学习空间,借助腾讯直播课堂、在线开放课程、雨课堂、学习通等,搭建免费流量校园,组建学习兴趣小组,给学生提供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的空间,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三是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借助云平台和技术,给中小企业提供财务托管服务;组织学生分批进入指定岗位开展实习活动,通过设立轮岗制度,增加学生岗位训练的机会,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三)完善财务管理课程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改革持续进行的关键环节,它起到纠正偏差、修正进度、引导改革的作用[5]。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强化过程评价、职业能力评价及综合素养评价,推进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良性循环。开展师生互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提出真实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式。开展学生互评,引导学生从同平台、同起点的视角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构建校企协同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驱动为核心,以层次化、融合化、平台化为抓手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提高高职院校技能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