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促进全球持久和平发展

2024-03-28 08:36邓宗豪龙玉秀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邓宗豪 龙玉秀

【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自身文化为根基的独立探索,但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封闭自营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政治等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本文从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世界性成就出发,从实践上阐明中国快速发展及其成就助力全球和平发展;从理论上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的种种谜题和陷阱; 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为未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包容的现代化,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让世界共享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和带来的发展机遇。中国基于自身经验,站在全人类高度提出的倡议和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众多公共产品,促进全球持久和平发展。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

现代化一般理解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明等方面全面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由工业革命推动,最先出现在西欧的少数国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扩散到全世界多数地区和国家。现代化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而是内在的含有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促进,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问题。

我国经过百年的努力和探索,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以自身文化为根基的独立探索,具有自身独特气质。但中国式现代化并非封闭自营的现代化,而是与世界现代化同向并进共同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部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成就正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政治等方面发展的积极力量,是世界现代化的推进器和新的增长极,倡导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当前,全球和平发展面临多重问题和挑战,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众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发展鸿沟愈加突出,全球治理赤字明显, 地区冲突不断发生,安全风险日益增多,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这一系列世界之问。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用实际行动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推动了全球持久和平发展。

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就助力全球和平发展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性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探索所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a 这两大奇迹显示了中国式現代化是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可靠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

从经济建设来看,中国在2010 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是制造业、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更是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在两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发展的推进器和稳定器。从政治建设来看,中国在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法治国家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人民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从文化建设来看,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思想文化建设全面推进, 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人们的精神世界愈加充实。同时对外文化交流愈加频繁,文化软实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社会建设来看,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了最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减贫任务。社会安全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治理更加合理,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理结构,让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成果。从生态建设来看,建立了相对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宜人。

这些成就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正确道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实践成就产生了显著的国际溢出效应,对世界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二)中国式现代化展示了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和平发展之路

现代化肇始于西欧,并通过地理大发现和经济全球化扩散到全世界。扩散过程充满了征服、奴役、劫掠、杀戮。b 在发展的早期通过殖民统治残酷掠夺落后国家,在帝国主义时期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又实行新殖民主义,最终使得缺乏现代化意识的传统国家被武力、资本、工业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属品,在全球范围形成了“中心—外围” 体系。

西方现代化体系与逻辑是以西方国家利益和资本家利益为主导的,贫富两极分化内在于其体系以及国家内部。号称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国内贫困问题、两极分化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可见,光鲜的外表遮掩不住西方现代化的残酷性质。随着西方现代化而来的不仅有贫富差距问题,还有环境及人自身精神状态等问题。从生态环境来看,资源消耗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的空气和水体、极端的气候变化等昭示了世界环境质量的下降。从人的精神状态看,恐慌、焦虑与不安充斥着人的内心。这些都表明了在西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身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克服了西方现代化模式中存在的诸多弊端,显示出了巨大的比较优势。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现代化面向全体人民。中国的现代化不落下一个人一个地区——中国有多少人,就要有多少人迈进现代化社会。第二,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两极分化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为核心的西方现代化必然会存在贫富差距,并随着资本的运转和发展而不断加大。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崇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第三,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利益至上导致了物质享乐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盛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而中国式现代化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还重视精神需要,不仅通过发展经济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还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去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第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牺牲环境来换取利益的现代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经济利益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下,私人财产必然圈占自然资源,将自然资源进行货币化后无止境的向自然索取从而破坏生态环境。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讲求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式,强调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而维护好人与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主动承担同国情、发展阶段和能力相适应的环境治理任务,最终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五,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的历程往往伴随着残酷的殖民掠夺和血腥的压榨,而中国却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秉持和平、合作、共赢的宗旨与外部世界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路径为全球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积极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三)“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区域与全球和平发展的动力

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就,并为世界繁荣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需要寻求新的增长空间,世界需要中国发挥积极作用。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让世界与中国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借鉴了古代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但是其主旨在于铸就中国与沿线国家平等往来互利共赢的新交流。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一线,将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结合起来。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并延伸至欧洲,还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太平洋最终到达美洲,从而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可见,“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经济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沿线国家和地区资源禀赋各异,经济的互补性强,“一带一路” 倡议提供了一个沿线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为沿线国家相互开放、资源配置、商品流动提供了新机会,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推进全球经贸格局重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c“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基础,从平台建设、合作内容以及形式创建等方面不断推进务实合作与对话,在实践层面获得了多项成就,是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所提倡的“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协作发展理念不断被认同, 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有关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传统经贸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集双边、多边、区域与全球的全方位合作形式。习近平主席2021 年8 月10 日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 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时指出:“实践表明,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发展至今,在合作平台、合作内容以及形式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多元合作模式,推动了亚欧非及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尤其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权利,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新机遇,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增长动力。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理念

“人类社会发展曲折起伏,各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程充满艰辛”。d 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引发了社会诸多领域的变革,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出现了各种理论解释现代化进程及其遇到的问题。现代化理论源于社会经济变迁和发展的理论,这一理论分析世界变革原因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与之相应的现代化理论体系。西方现代化理论虽然形成了自身看似完善的体系,但由于其固有的价值观和偏见, 无法解释和运用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则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固有缺陷,为广大新兴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借鉴。

(一)西方现代化理论充斥着“零和”思维

由于欧美国家首先开始现代化并走在世界前列,对于现代化的研究最早也起于欧美等国。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诸多领域变革带给世界的却是痛苦的血腥积累。以资本为主导的西方现代化,物化一切是其本质特征。早期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通过残忍的黑奴贸易和殖民扩张获得大量的原始积累,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对外掠夺的基因深植于西方国家的发展方式、政治理念以及思想观念上,在不同时期呈现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当建立殖民地的方式受到殖民地人民的强烈抵制后,又通过扶持政治傀儡和政治代理人获取他国资源,二战后还通过有附加条件的援助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到现在竟以挑起战争和冲突的方式获得利益。二战后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大国的美国,将刚获得独立的前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运动纳入美国霸权秩序内, 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制度、体制与价值体系作为蓝本,把现代化解释成西方化、美国化,将现代化过程与道路简单化为西方模式, 渗透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意味。

西方现代化理论还提出了后发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陷阱”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为“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经历一定程度的發展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向高收入阶段的转变中,由于成本升高和竞争力下降,未能实现这种转变,经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甚至倒退。实际上,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身工业化和现代化,在追赶发达国家进程中,要与已形成成熟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竞争,面临非常多的难题。“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这需要进行各种层面的创新,因而现实中很少有后发国家实现这种转变。当然,关于是否存在“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对其定义准确性及其适用性的质疑颇多。“修昔底德陷阱”用来描述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有大国,而现有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这一被创造出来的术语,现下主要用于描述随着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必然导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潜在冲突。与这一术语类似的概念还有“文明冲突”,认为在冷战后以及未来世界国际冲突将主要源于文化,未来国际争端主要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文明冲突是对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这一论调基于政治和“西方中心主义” 立场,将中国和美国推向了文明冲突的前台, 将崛起的中国视为敌人。

上述论调体现了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的一种主流思想,认为世界资源有限,不可能有更多的国家都达到美西方的发达水平,一国的发展强大只能以牺牲他国为代价,是典型的“零和”博弈思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只是想让发展中国家成为自己的资源开发地和商品倾销地,并不是真正想让发展中国家走上现代化之路。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在论证后发国家如何发展时提出“踢掉梯子理论”, 就是说当一个人攀登上高峰后,他就会踢开自己攀登的梯子,以剥夺其他人在他之后攀登的手段,并指出这就是亚当·斯密的世界政治学说,也是与他同时代的威廉·皮特以及他在英国政府中所有继任者的世界政治倾向。e“踢掉梯子理论”是西方现代化理论中“零和”思维的真实写照。

西方现代化是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代化, 用资本衡量一切社会活动,进行剩余价值的剥削,对内造成人与社会的全面异化和社会的尖锐冲突,对外不断进行资源掠夺和殖民扩张, 挑拨地区冲突和民族对立,引发国际间的矛盾与纠纷,利用他国战争与冲突谋求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这种现代化不仅将本国人民作为工具,也将世界人民作为工具,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霸权地位,必然不断压制和提防其他国家的发展。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文明开蒙”的方式掩盖将其他国家作为附庸的真实目的,将其他国家纳入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中,将西方现代化理念包装为唯一的现代化路径,否认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和实现现代化路径的多样性,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以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理论陷阱,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

现代化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前进方向, 是社会基本矛盾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化,内容和特征也不相同,它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概念和发展阶段。“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f 世界存在不同文明,文明并没有优劣之分;不同文明相互接触一定会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不可否认,现代化具有共性特征, 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经验对于后发国家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但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方式、路径和原则是由各个国家的文明历史、文化基因以及国情状况所决定的。实践证明,照搬他国模式采取依附方式,是不能实现现代化的。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经历了诸多探索才找到的,它是在西方现代化的“炮艇外交”中倒逼出来,“落后就要挨打”的耻辱记忆让中国对于实现现代化有着紧迫的压力。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之路树立了典范,即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将国家发展进步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人云亦云、依附发展。国内外学者实证研究证实“中等收入陷阱”并不适用于中国。实际上,“中等收入” 的界定标准也不严谨,把国民收入简单平均, 忽视了贫富差距因素。相比之下,“共同富裕” 才是更值得追求的目标。g 一些学者只是人云亦云地接受了这一概念,然后就把中等收入国家存在的问题都归结为是“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象。h 中国通过科技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了人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能迈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拥有独特的文明传承。中国式现代化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历史文明根基,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文化传统,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追求和平稳定的和合共生思想、谦虚包容的处世态度以及和而不同的处世智慧,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几千年文明史,和平早已深深植入了人民的基因里。中国历来奉行“以和为贵”的理念,经历过战争创伤的中国,一直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稳定发展环境和国际局势,把发展的基点放在自己身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中国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握开放主动权,积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增强国内经济实力的同时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023 年6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谋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奉行和平、发展、合作、共贏外交理念, 以和为贵,互利共赢,努力让自身的发展推动周边国家和世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发展。就中美关系来说,“中国从来无意挑战或取代美国,无意与美国全面对抗。中国最关心的是提高本国人民的福祉,最重视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最期待的是世界的和平稳定”。i2022 年5 月28 日, 针对记者问询,美国务卿布林肯发表政策演讲时表示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重的长期挑战”, 中国外长王毅表示:“我们想告诉美方的是, 中美关系不是美方设计的零和游戏”。j 基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一贯立场,中美关系也不会落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

全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发展共同体,中国在与世界进行交往过程中不断释放着发展正能量,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与中国一同发展进步,这与以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维护自身发展的西方现代化有着最本质的不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了各国现代化建设可以惠及全世界人民。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载入宪法的国家,也是五个核武器国家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2021 年9 月21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中华民族传承和追求的是和平和睦和谐理念。我们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侵略、欺负他人,不会称王称霸。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将继续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k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削弱了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对世界的控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选择非西方式的、非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空间。中国式现代化深化了对人类现代化的认识,突破了现代化道路唯一性的思维束缚,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现代化方案,为谋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成功典范和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信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这一重大论断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

三、中国式现代化为未来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当今世界,新兴国家持续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关系出现“东升西降”的态势,美国和西方少数国家不甘心失去自己的优势地位,在国际上惹是生非,成为全球治理的麻烦制造者、国际秩序的破坏者,全球治理赤字严重。与此同时,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政治冲突和武装暴力等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加剧。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既寄予期待又感到困惑。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增加确定性,是当今世界之问。面对这一局势,中国从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内核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开放的、包容的现代化,是为世界带来发展机遇并与世界共享成果的现代化。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和平发展的稳定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破解西方式现代化谜题和陷阱的现实途径。世界呈现出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国之间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复杂形势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从各国共同利益以及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面对国际环境愈益复杂、全球性挑战和危机不断增加的情形,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危机,需要调整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消弭价值分歧,达成共识。只有引导人类走出价值分歧以及文明冲突的旧价值体系,摒弃零和思维,才能树立新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契合各国的共同利益,才能有效推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大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得各国利益紧密相连,互相依存,共同面对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得到了许多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肯定和认同。中国一直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取向,尊重各方的自决权和选择发展道路的自由,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力促国际关系朝着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纷繁复杂的世界发展注入了确定性。

(二)三大全球倡议为全球和平发展明确了进路

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以构建人类发展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和人类文明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紧紧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在发展、安全以及文明领域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设计蓝图和实践思路。三大全球倡议为全球和平发展指明了路径。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 年来首次下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2021/2022 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人类发展面临多重危机,绝大多数国家人类发展正在倒退。南北发展鸿沟逐渐加大, 发展合作动能不断减弱,全球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面对这一局面,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愿意与世界共享发展经验,向世界提供新知识、新经验。2021 年9 月21 日,习近平 主席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行动导向。“全球发展倡议”有效凝聚了共促发展的国际共识,目前已有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近70 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全球发展倡议”提出,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利,各国在追求自身发展时也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推动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国正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从全球发展层面出发,基于自身发展经验和对全球发展现状的把握,对接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 提出了能够解决全球发展问题、破解全球发展困境的“全球发展倡议”,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顧他国合理关切,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延伸和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为各国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繁荣提供稳定的发展空间。如何阻止全球安全形势持续恶化,如何破解全球安全困境,回应国际社会对和平安全的强烈期盼,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急需解答的问题。2022 年4 月21 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的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l 以直面世界之变,回应时代之问,为乱变交织的世界注入了“稳定剂”,为推动解决全球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为实现世界和平安全指明了方向。2023 年2 月, 中国政府公布了《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如何践行“全球安全倡议”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行动指南。中国作为“全球安全倡议”的首倡者和践行者,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分歧和争端,促和促谈、斡旋调停,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用行动让“全球安全倡议”落实落地,推动世界沿着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方向前进。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联系的今天,挑战和风险席卷全球,人类社会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继续西方的“文明优越论”还是倡导“文明平等论”,是继续西方的“文明冲突论”还是倡导“文明互鉴论”,是继续任由西方某些国家大搞阵营对立、价值观对立,让世界陷入战乱纷争,还是反思其根源加以应对, 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2023 年3 月15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的主旨演讲《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中用“全球文明倡议”给出了答案。m 各国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要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要重视传承和创新,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推动世界文明平等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进步。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国、各文明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各国人民想要在和平和稳定的环境中发展自己,想要在公平正义的国际交往中获得自己正当的合法权益,想要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不想接受西方发达国家以经济控制或者其他强迫方式所强加于人的价值观和模式,想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就需要各国以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其他文明,不搞意识形态对抗, 不将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全球文明倡议”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出发,发现了多种多样的文明底蕴下可以生长出不同形式的现代化之路, 现代化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品”,不是必定要选择一种模式,一个国家的人民可以结合自己的文明底蕴选择自己适合的发展道路。至此,中国廓清了现代化建设的迷思,为其他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智慧和经验。

中国从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出发,提出了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价值内核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方案和倡议。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为基点带动区域发展,构建“一带一路”区域发展共同体,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实落地,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其成就经验告诉世界,要以对话弥合分歧、以合作化解争端,用团结、共赢的思维应对复杂交织的安全挑战,共同推动构建全球安全共同体。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和包容的文明观,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推动形成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文明新局面,构建全球文明共同体,推动全球文明共同发展进步。中国基于自身经验,站在全人类高度提出的倡议和方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众多公共产品,促进全球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方向持续发展。

【注释】

a《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国政府网,2021 年11 月16 日,https://www.gov.cn/ xinwen/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访问时间: 2023 年9 月23 日。

b《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821 页。

c 蒲小平:《“一带一路”十年建设的成就及时代内涵》,载《国际论坛》,2023 年第3 期,第36—50 页。

d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载《人民日报》,2023 年3 月16 日,第02 版。

e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7 年,第343 页。

f《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123 页。

g M ichael R. Powers, “Avoiding snares of conventional wisdom”, China Daily Global, 2022-02-10, https://www.chinadaily.com. cn/a/202202/10/WS620452cfa310cdd39bc85b37.html, 访问时间:2023 年9 月23 日。

h 郭熙保、朱兰:《“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吗?——基于统一增长理论与转移概率矩阵的考察》,载《经济学动态》, 2016 年第10 期,第139—154 页。

i 王毅:《维护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载《环球时报》, 2020 年7 月10 日,第14 版。

j《 王毅回应布林肯:中美关系不是美方设计的零和博弈》, 侨报网,2022 年5 月28 日,https://www.uschinapress. com/static/content/SH/2022-05-29/980443695847714816. html,访问时间:2023 年9 月27 日。

k《 习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2021 年9 月22 日,https://www. gov.cn/xinwen/2021-09/22/content_5638596.htm? lsRedirectHit=20560931,访问时间:2023 年9 月28 日。

l 习近平:《携手迎接挑战,合作开创未来——在博鳌亚洲 论坛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共中央党校网,2022 年4 月21 日,https://www.ccps.gov.cn/xxsxk/ zyls/202204/t20220426_153731.shtml,訪问时间:2023 年9 月28 日。

m 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载《人民日报》,2023 年3 月16 日,第02 版。

(截稿:2024 年3 月 责编:季哲忱)

作者简介 邓宗豪,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龙玉秀,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大学精神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