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命令式”教育

2024-03-27 02:14郑蕾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家教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合肥市命令意见

文/郑蕾 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这样的对话在家庭中司空见惯。当孩子的行为没有办法达到父母心里的标准时,大人会用“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们这样做或者那样做,为的是满足家长内心的期望。可是这样的沟通方式真的有效吗?事实证明:命令式教育,看起来立竿见影,但是在孩子眼里,滋生的却是“恐惧”和“压抑”,长此以往,在“命令”中长大的孩子要么习惯于“被命令”着做事,而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要么一直不满于“被命令”,性格上会变成两种极端——自卑和叛逆。

孩子随着年纪增长,会越来越有自己想法的同时也会越来越“不听话”,那么,作为家长又该如何有效跟孩子沟通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点做起:

启发式沟通

启发式沟通就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达到沟通的目的。比如:“你能不能帮妈妈拿一下快递?你能帮爸爸扶一下桌角吗?我手里的东西太多了,拿不下怎么办?”这样的沟通方式,能让孩子感到时刻被需要,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更容易主动接受父母的意见。

询问孩子的意见

不要直接命令孩子去做什么,而是耐心询问孩子的意见。当孩子说不出意见时,请给孩子提供选择。比如:“你觉得早晨几点起床不会迟到呢?你是先看会儿电视还是先去做作业?”把决定权尽量还给孩子。虽然从结果上看,孩子都是去做了父母希望他做的事,但是在孩子看来,这却是他们自主做出的决定。

多向孩子表达爱意

天下父母,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但是中国父母似乎不太擅长对孩子直接表达心中的爱和关心。其实,要敢于直接跟孩子表达爱意。诚如戴维·埃尔金德所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常常和孩子说“我爱你”“爸爸妈妈有你这样的宝贝真幸福”,能让孩子深刻而热烈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也会觉得倍加幸福。当孩子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父母不会因为自己做错事或者做得不好而不爱他时,他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乖巧懂事。

在一段和谐的亲子关系中,父母的话,孩子乐于听;孩子的话,父母懂得听。只有与孩子好好说话、平等交流,才能告别“命令式”教育,培养出内心强大、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颜蕾名班主任工作室支招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养育孩子应该以爱、尊重、自由为基础,如果只有命令和服从,那么孩子的心便会无处安放。作为父母既要保持适度的严苛,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和心声,让他们勇于表达。别让那些过于严厉的表达,遮蔽了爱的流动。

(合肥市颜蕾名班主任工作室,由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颜蕾老师任主持人,工作室成员由合肥市各区(县)优秀班主任、教师组成。)

猜你喜欢
合肥市命令意见
只听主人的命令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合肥市朝霞小学
评“小创”,送好礼
移防命令下达后
这是人民的命令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