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发脾气”

2024-03-27 02:14秋秋
家教世界 2024年5期
关键词:脾气生气负面

文/秋秋

“我家孩子特别爱发脾气,哄也哄不好,每次都要吼一顿才能消停”“孩子太爱哭了,一点小事就哭,说什么也不管用”……

同为妈妈,十分理解这种心情:小孩子调皮淘气好动都能招架,唯独发脾气大喊大叫,实在让人抓狂。孩子有情绪,父母试图跟孩子讲道理:“这事明明是你不对!”制止和压抑孩子的情绪外现:“别哭了,有什么好哭的,闭嘴!”可各种方法都试过,却根本不管用,一遇到点事儿孩子还是会发脾气,弄得家长也是“没脾气”了。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呢?

耷拉着脸、大哭、摔东西、大喊大叫、坐地上不起来、不说话、赌气不吃饭,这些都是孩子发脾气的“戏码”。越小的孩子越不会隐藏情绪,开心就笑,难过就哭,生气也哭,害怕也哭。反而慢慢长大,才开始有不同的反应。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书中说:“孩子任性、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生理和情感的发育,超出了自身的沟通能力。”孩子发脾气,是生理和心理逐渐发育的表现。在成长中,他会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但是能力又暂时跟不上,需求无法实现,心里就会产生挫败感和无力感。这个阶段的孩子,理智脑发育比情绪脑发育滞后,很多感受孩子无法用语言描述,就会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

发脾气=脾气差?

很多人一直以来对发脾气都有误解,觉得发脾气就是脾气差,是无理取闹。其实,生气是人的正常情绪之一,是表达情绪和需求的一种方式。负面情绪谁都会有,孩子有情绪、发脾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人类最大的弱点,是强烈的情绪,尤其是强烈的负面情绪。一出现负面情绪,就“发脾气”,这一个反应链条会形成习惯回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上瘾”。脾气可以发,但对此上瘾可不是什么好事:你怎么对待情绪,孩子就怎么对待,他能对照的只有你。如何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是人类一生都在面对的问题。大人的大脑是发育好了的,确实有很多办法来代替发脾气:我们要做的本该是学习如何迈步,如何更上一层楼,而不是指责孩子或者自己为什么停在原地。

事实上,做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教育,我们一生都会受益无穷。

学会正确发泄情绪

发脾气是可以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的情绪有很多种,我们能接受正面情绪,却总是排斥、打压、忽略甚至嘲讽负面情绪,相较于抑郁、难过,愤怒、生气是更不能被接受的一种负面情绪。但生气并不羞耻,可以生爸爸妈妈的气,可以生朋友的气,也可以生自己的气。儿子摆卡片摆得歪歪扭扭,会跟我说:“妈妈,我的心里很痒,很想跺脚或者撕东西。”“对,这是在生气啦!你心里想摆好这些卡片,偏偏自己没做到,就会生气。这是没关系的,谁都可以生气。”帮孩子识别情绪,并允许孩子生气,是教会孩子好好生气的第一步。

《非暴力沟通》里提到:每一种愤怒的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期望和需求,表达愤怒,就是充分地将这些期望和需求表达出来。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压或者消除情绪,而是该如何和情绪和平共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教会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绪,尊重负面情绪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孩子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而阻止孩子发脾气,造成情绪堆积才有害。

可以把情绪说出来。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没有准确感知自己是何种情绪的能力,也没有办法描述出引发这种情绪的原因,即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可能是羞于表达的。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替孩子说出他的情绪,进而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情绪。“得到老师的夸奖是不是很开心啊?”“妈妈回家没有第一时间抱抱你,所以你生气了是吗?”对于很小的孩子,刚开始或者需要你做示范,用语言说出来,孩子来回应“是的”或者点点头。

别小看这样的一句话,既能体现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又能给孩子做示范:表达情绪的方式除了肢体动作,还可以是语言。日积月累,孩子也会慢慢学会这种情绪表达方式。除了“说”,发泄情绪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前提是不破坏物品,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比如,可以深呼吸,从1 数到10;可以画一幅画;可以约定生气了互相抱抱对方等。当孩子主动用语言表达情绪时,家长要回应孩子的情绪表达。比如孩子说:“我不想自己去卫生间,我害怕。”这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要忽视孩子的表达,而是帮助孩子纾解这种情绪。可以打开所有灯,陪孩子去趟卫生间,了解孩子害怕的是什么,讲讲害怕时的感受以及怎么应对。

沉浸一会儿也没关系,不用急于从负面情绪里走出来。负面情绪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需要经历、感受自己的内心从平静到被扰乱、不高兴,经过发泄或者自我消化最终又走向平静的过程。这对孩子是有益的。我们当然希望自己做了什么就能让孩子立马好起来,可最终让孩子好起来的是他内心的感受,不是我们“快快好起来”的殷切期盼。

对发脾气“祛魅”。“爸爸妈妈一发脾气,我就不哭了。爸爸妈妈一吼我,我就不闹了,难道发脾气真有用?”但是当拼不好积木,身体里的情绪怪兽钻出来,发泄完了才发现:其实静下心来拼,也能拼上了。参加比赛输了,很伤心,连饭也不想吃,多加锻炼后也能赢。

小小的孩子经历人生中的一个个不顺意,最终能让这些磨难和挫折一一翻篇的,并不是生气、发脾气、哭闹,而是走起来不停在原地,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允许孩子发脾气,是为了让孩子看清楚:发脾气很重要,但远没有解决问题有用。

不论孩子现在学没学会“好好生气”,一定要让孩子坚信一件事:“爸爸妈妈是爱我的”。当孩子的情绪不佳时,一句接纳的话语、一个拥抱、牵牵小手、拍拍后背,家长的态度更能让孩子感受自己是被接受的、被爱的,这比讲道理或者表达情绪更重要。请让孩子知道:你可以悲伤、沮丧,不用时刻微笑。哭泣不是软弱,发脾气不是无理、不乖,你的感受很重要,不必为此羞愧。无论怎样,你都是被爱着的。

猜你喜欢
脾气生气负面
七七的怪脾气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生气汤
一座脾气古怪的城
论负面教育
树的怪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