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影响因素研究

2024-03-27 11:23王俊邓显石
经济师 2024年2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因子分析法职业教育

王俊 邓显石

摘 要: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加快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文章首先从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因素,再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得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重要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物质、精神、教育和政策,并从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因子分析法 乡村教育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2-133-04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进行了总体部署[1],同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實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重点、人才振兴是支撑[2]。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占农民工总数量的58.15%,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压力。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进行部署,并提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3]。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乡村振兴培养并输送人才,促进人口回流,缓解人口“空心化”带来的压力,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4]。但是,目前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等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加上农业生产条件差、收入低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农村的一些生活习惯及习俗与城市存在较大区别等,导致很多毕业生不愿意返乡就业并扎根农村。同时,由于农村的农产品种类繁多,很多的产业规模小且分布零散,而学校的职业教育无法针对每一个农产品或者农技单独开设课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没能很好地发挥其作业,助力乡村振兴[5]。因此,本文拟探讨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思考如何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二、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人、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以及社会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因素,其中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人,拟分别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人内在因素

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中,学习农学相关专业的比非农学专业的,更容易选择返乡工作;同时,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在满足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后,会追求更高的社交需要,希望在工作外还有自己的社交圈,有自己亲密的爱人、朋友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直接载体就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个人,个人的返乡工作意愿也是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综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个人内在影响因素主要为:所学专业类型、个人情感需求、返乡工作意愿。

(二)个人外在因素

个人外在影响因素主要是指受职业教育者的家人、朋友等,以及带给个人的一些主客观感受。例如,目前很多家庭反对自己的儿女毕业后返乡就业,认为在乡村就业没什么前景,发展空间很小,希望儿女考取公务员或者去大城市拼搏,家庭的反对影响个人的就业决定。家人关系也影响返乡工作的决定,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让人容易产生归属感,而争吵不断的家人关系,则会让人想要远离家乡。目前接受职业教育的大部分为在读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都会开始考虑找对象和结婚的事项,因此,恋人的就业意愿也会影响个人返乡工作。此外,乡村的一些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等也会影响个人的工作地选择,大部分人愿意选择留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工作。同时,返乡工作的岗位待遇和发展前景,以及工作中的生活条件、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等,也是影响个人是否愿意返乡工作的重要因素。综上,个人外在影响因素主要为:家人支持力度、恋人就业意愿、是否为家庭所在地、家人关系、岗位待遇和发展、生活条件、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体,学校提供的职业教育内容需要与乡村振兴产业结构相匹配,否则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适用当前的需要,出现大量人员竞争某一个岗位或者没有相匹配的岗位。同时,学校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以及职业教育培养的对象和方式也是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之一,例如,职业教育的对象如果是在校学生,在校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就业的人群较少,受较多因素的影响,而如果职业教育的对象是已在乡村工作的人群,则学到知识后继续服务乡村的概率较大,并且职业教育是否采取校—村—企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内容是否与现实相脱钩,是否适应当前乡村振兴的需要,也是决定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6]。此外,学校是全日制学生接触社会前的过渡期,很多学生对乡村的情况不了解,带有一定的偏见,学校是否建立完善的返乡引导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毕业后的选择[7]。综上,学校因素主要有: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对象、职业教育方式、返乡引导机制。

(四)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很多就业者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不仅仅只考虑自身的发展,还会考虑下一代是否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情况,附近的医疗配套是否齐全等。当前,大部分年轻人普遍喜欢网购,工作所在地的交通是否发达,物流能否送达也是大家考虑的因素之一。且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中,当地政府是否有一些政策支持,如校企合作、返乡创业融资等方面,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均会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此外,城市的就业环境也会影响一部分人的返乡意愿,如果城市的就业压力大,不能提供理想的工作岗位,一部分人迫于生存压力,也会考虑返乡就业。同时,大环境下的返乡氛围也会影响大家的决定,如身边已经有部分人返乡就业或者社会、学生经常报道返乡就业人群的状况,并且有很好的正向反馈,也会坚定一部分人返乡的意愿,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综上,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政策支持力度、交通便利程度、外部就业环境、社会返乡氛围。

三、因子分析

(一)数据的获取

本研究选择湖南环境生物学院2022届和2023届园林学院的毕业生作为数据获取的对象,采用5分制对上述识别的21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打分,重要性越大,分值越高,例如1分代表该因素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程度非常小,5分代表该因素影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程度非常大。本次共发放120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028份,数据获取对象的基本情况见下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本次数据获取对象中园林学院2022届毕业生占比53.31%,2023届毕业生占比46.69%;有关性别统计显示男生占比46.01%,女生占比53.99%;有关户口类型的统计显示农业户口占比55.25%,城镇户口占比44.75%;有关家庭常住地显示,常住农村的占比36.58%,常住城镇的占比63.42%。根据问卷回收情况,本次数据收集的对象比例比较平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数据处理和检验

首先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将数据输入到SPSS软件中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样本测度值为0.846>0.5,说明得到的数据满足进行因子分析的要求,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指标值为0,说明存在可以提取的公因子,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三)因子提取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设置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子选择的阈值,采用方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因子旋转,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以上,说明前4个因子包含了原始数据96.567%的信息,因此,本文共选取4个主因子。

从表4可以看出,公共因子F1在是否为家庭所在地、岗位待遇和发展、生活条件、工作稳定性、教育医疗等公共配套、交通便利程度6个指标上有较大荷载,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物质方面因素,将其命名为“物质因子”。公共因子F2在情感需求、返乡工作意愿、家人支持力度、恋人就业意愿、家人关系、工作强度6个指标上有较大荷载,这些指标主要反映精神方面的因素,将其命名为“精神因子”。公共因子F3在专业类型、职业教育内容、职业教育目标、职业教育对象、职业教育方式5个指标上有较大荷载,这些指标主要反映了教育方面的因素,将其命名为“教育因子”。公共因子F4在返乡引导机制、政策支持力度、外部就业环境、社会返乡氛围4个指标上有较大荷载,这些指标主要反映政策和环境方面的因素,将其命名为“政策和环境因子”。

(四)结果分析

根据提取的因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应该重点从物质、精神、教育、政策和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他们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2932,0.2872,0.2271,0.1925,如下表5所示。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

各地政府要优化县域内的产业结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乡村就业机会,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帮助企业和农户打开销售渠道,提高乡村创业和就业收入,利用乡村自身的优势,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乡村生活的舒适度。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加快引导快递企业的物流网点布局,并加强医疗、交通、娱乐以及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投入,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解决返乡创业、就业者面临的子女教育和父母养老等问题,使得乡村生活更便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让返乡就业、创业者享受优质的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提高他们的满意度。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培养学生乡土情怀

家庭和社会大众要营造良好的返乡就业舆论氛围,尊重他人的就业选择,不对返乡就业和创业者横加批判、恶意诋毁,运用法律的工具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同时,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邀请一部分返乡就业、创业的典型代表,以及农民企业家等,对在校的学生开展以乡村为主题的座谈会,改变学生对乡村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乡村与城市的差异及优势,消除对乡村存在的偏见,培养服务农业农村的乡土情怀。在职业教育过程中,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吃苦与不害怕失败的能力。

(三)调整办学布局,创新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实际产业需求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绘制职业教育地图,在各个城市之间形成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协作、共享,针对不同城市和区域的产业人才需求,及时更新学校的专业设置,调整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和办学布局,根据城市未来发展动态,让职业教育的内容适当走在产业发展的前面。同时,创新职业教育的模式,因地制宜开展教学活动,让“田秀才”“土专家”与在校学生互帮、互助、互学,一方面让“田秀才”“土专家”可以学习现代经营管理技能和科学技术,还能加强在校学生对乡村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职业院校还应构建以“扎根乡村”的人才为培养目标,实施基于乡村振兴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加强与乡村企业的对接,了解乡村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要求,建立校—企—村合作新模式,培养毕业后能立马投入工作的专业人员。

(四)出台政策,留住情怀

各级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涉及创业融资、创业风险保障机制、就业补贴等,鼓励并吸引更多的毕业生返乡就业,同时激励乡村的“田秀才”“土专家”深入职业院校一线开展教学活动,构建由高职院校、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的产融合作机制,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通过媒体等渠道,引导社会群众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宣传在返乡就业、创业中表现较好的典型代表,积极开展各项返乡就业和创业活动,吸引更多的人群返乡就业、创业,通过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留住返乡者情怀,让更多的人甘于在乡村这块土地上耕耘。

五、结论

本文从个人、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定性分析了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21个影响因素,以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研究数据获取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收集的21个影响因素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得到4个公因子,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物质因子”“精神因子”“教育因子”“政策和环境因子”。最后提出四条对策建议: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设施;二是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培养学生乡土情怀;三是调整办学布局,创新教学模式;四是出台政策,留住情怀。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XH2021084);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专项(SZ2022-10)资助。]

参考文献:

[1] 王志远,朱德全.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证成与发展路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02):205-212.

[2] 连会斌,谭广兴,徐潇涵.农村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政策梳理、学理逻辑及实践路径[J].成人教育,2022(12):73-79.

[3] 邱锐,邱世锦.职业教育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J].中国果树,2023(05):21.

[4] 钱兴成.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时代意蕴、现实审视和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10):59-64.

[5] 何杨勇.职业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如何回应福斯特的质疑——再读《学校职业教育在发展规划中的谬误》[J].教育与职业,2023(09):5-12.

[6] 代唯良,杨潍熙,何鑫兴.建设“技能型”乡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06):44-49.

[7] 刘志侃,唐萍萍.农村生源大学生返乡创业意愿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陕西省10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4(07):30-35.

[作者简介:王俊,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職业教育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通讯作者:邓显石。]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因子分析法职业教育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