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2016-12-01 13:53李闻钦邓明亮曾智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法对比研究竞争力

李闻钦+邓明亮+曾智

【摘 要】本文采用2015年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发展数据,构建包括15个指标的工业企业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40类工业企业的竞争力进行测度。测评结果显示,我国国有工业企业除在发展规模因子得分上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外,经营效益因子得分和综合竞争力水平均落后于私营工业企业。对此,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过程中应注重发展规模对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力,同时高度重视在经营效益方面国有工业企业与私营工业企业的巨大差距。

【关键词】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因子分析法;对比研究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开展了一轮以“抓大放小”和公司化改制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年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正逐步呈现,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也不断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上一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序推进表示充分肯定,同时也明确提出在今明两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综合利用创新发展、重组整合、清理退出相结合的改革措施,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详细规划,提出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国有工业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如何?竞争力怎样?本文对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测度和评价对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文献回顾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和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研究两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回顾:

(一)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研究

刘伟华(2008)通过杭州市国企改革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国企改革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1]陈君文(2008)居于常德市国企改革的实际,评价研究了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的模式与绩效。[2]代彬等(2011)以2004—2008年的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国企高管通过权力运用对薪酬契约产生的影响。[3]陈林等(2014)以1999—2007年全国工业企业数据为大数据样本,测算出国企所承载的社会性负担和战略性负担,使用双重差分法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4]徐朝阳(2014)基于一个扩展的预算软约束模型,研究了国有企业承担政府职能以后的预算软约束和道德风险问题。[5]原战船(2016)认为深化国企改革要从微观入手,立足问题导向,在顶层设计的总框架下,各层级协同完善配套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资产、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国际竞争力。[6]

(二)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研究

王刚(2010)以山东省为例,分析了国有工业企业的竞争力。[7]于东华等(2010)基于1998-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国有工业企业自创创新效率变化情况。[8]徐明东等(2013)使用1999-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GMM动态面板方法检验了不同转型经济改革方式对国有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的差异化影响。[9]

现有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政策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国有工业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省际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竞争力的测度和比较。虽然省际国有工业企业发展竞争力的研究较为常见,但对于国有工业企业各行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中国统计年鉴》关于工业企业的划分标准,测度了各行业的竞争力水平,并通过与私营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比较,为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政策提供参考。

三、指标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指标的设计

在省际工业企业发展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中,学界主要采用的测度指标包括规模实力、运营实力、经营效益、成长性、综合能耗和技术能力等方面。在各行业竞争力的测度研究中,部分省际竞争力评价指标数据获得性较差,根据指标体系综合性、代表性、操作性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整理出15个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二)数据选取与来源

基于研究内容和测度指标,本文选取按行业分国有工业企业和私有工业企业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整理来自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15)》。本文分析样本中包括工业企业40个分类,统计指标15个。i

     表1 工业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

四、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因子分析法适合度检验

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之前,本文运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来考察各指标样本中的数据能否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本文对各测评指标的变量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2014年统计数据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如表所示,KMO值为0.625,Bartlett球形检验Sig.值为0.000,可见选取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014年数据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与Bartlett检验

(二)公共因子的提取

通过主成分分析对全体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了碎石图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如图1和表3所示。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本文提取了两个公共因子F1和F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提取公共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9.833%,大于90%。这表明两个被提取出来的公共因子足够体现出原有15个指标中的大部分信息,能够精炼地刻画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三)载荷矩阵和因子旋转

为使提取出来的公共因子能够用于对实际状况的分析之中,本文对各公共因子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本文旋转工业企业竞争力初始因子的载荷矩阵之后,通过正交变换予以简化,结果如表4所示。2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没有变化,而各个因子具体分配的方差贡献率有所改变。

(四)公共因子的命名和竞争力测度模型的建立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主因子F1主要由所有者权益、本年应交增值税、流动资产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利润总额、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企业单位数10个指标决定,这些指标反映了工业企业的发展规模,因此将主因子F1命名为发展规模因子。发展规模因子对各指标的贡献达到90.933%,表明了发展规模对于工业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公共因子F2由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人均主营业务收入、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贡献率共5个指标构成,从这些指标的特点可以看出,公共因子反映了工业产业的经营效益,因此本文将公共因子F2命名为发展规模因子。

因子分析所得的两个公共因子,即发展规模因子和经营效益因子,可以表示为所有初始指标变量的线性组合。本文运用回归法则解出了线性组合参数估计值,通过这些参数估计值可以计算出我国各类国营和私营工业企业在这两个公共因子的得分。

我国各类国营和私营工业企业在两个公共因子的得分计算模型如下所示:

其中Fi表示发展规模因子(F1)和经营效益因子(F2),

表示发展规模指标的分总和、       表示经营效益指标得分,

和  表示公共因子得分函数的参数,  和  表示工业企业在发展规模和经营效益各指标下的初始值。由于本文工业企业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发展规模包括10个二级指标,经营效益包括5个二级指标,所以      ,     。

根据表3中各个公共因子不同的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模型,如下方程所示:

式中,Fi表示工业企业i的竞争力总体水平,F1i、F2i分别表示工业企业i的发展规模因子和经营效益因子得分。

五、评价结果分析

(一)工业企业发展规模竞争力分析

表5给出了我国国营和私营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因子上的得分,通过国营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国有工业企业整体发展规模因子得分高于私营工业企业,但是在具体工业企业类型上,国营工业企业与私营工业企业在发展规模上各有所长。具体来看,国有工业企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发展规模因子得分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因子得分。

(二)工业企业经营效益竞争力分析

表6给出了我国国营和私营工业企业的经营效益因子得分,从整体来看,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因子得分远远低于私营工业企经营效益因子得分。

具体来看,国有工业企业中仅有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经营效益因子得分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其他私营工业企业经营效益因子得分均高于国营工业企业。由此可见,提高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三)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分析

表7给出了我国国营和私营工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比较结果,从整体来看,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低于私营工业企业,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依旧十分必要。具体来看,国有工业企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开采辅助活动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于私营工业企业竞争力。其他类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均低于私营工业企业,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六、测评结论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工业企业发展数据,建立了包括发展规模和经营效益两方面的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不同类别的国营和私营工业企业竞争力进行了测度和比较,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发展规模因子和经营效益因子是影响工业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子,其中发展规模因子影响最为重要;

第二,发展规模因子得分比较中,国有工业企业得分水平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同时存在较多类型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因子得分高于私营工业企业;

第三,经营效益因子的份比较中,国有工业企业得分水平远低于私营工业企业,仅有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经营效益因子得分高于私营工业企业,可见提高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是国企改革的重点,也是提高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第四,从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水平比较来看,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略低于私营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符合我国当前工业企业发展水平现状,也显示出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仍然任重而道远。

针对我国国有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竞争力水平测度的结果,在后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发展规模对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力;同时高度重视在经营效益方面国有工业企业与私营工业企业的巨大差距。从具体对策上,我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政策应针对竞争力不足的企业类型特点,制定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行性的改革政策,做到精准改革。更具不同类型工业企业在发展规模和经营效益上的不同,有目标的,有依据的稳步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

注释:

i 《中国统计》共41个分类,但国有工业企业中“其他采矿业”类工业企业数据缺失,本文选择去除这一类工业企业。

【参考文献】

[1] 刘伟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本控制——杭州市国企改革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2008,03:29-30.

[2]陈君文.中小型国企产权改革模式与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

[3]代彬,刘星,郝颖.高管权力、薪酬契约与国企改革——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04:90-98+127.

[4]陈林,唐杨柳.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基于早期国企产权改革大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14,11:13-23.

[5]徐朝阳. 作为政策工具的国有企业与国企改革:基于预算软约束的视角[J]. 中国软科学,2014,03:32-44.

[6]原战船.微观视角下的国企改革[J].经营与管理,2016,02:18-19.

[7]王刚. 基于财务评价的国有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D].山东大学,2010.

[8]余东华,王青. 国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基于1998~2007年省域面板数据的DEA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1:94-101.

[9]徐明东,田素华. 转型经济改革与企业投资的资本成本敏感性——基于中国国有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J]. 管理世界,2013,02:125-135+171.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法对比研究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建筑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快递服务配送环节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日本竞争力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在联合中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