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在重症患者体位的应用研究

2024-03-25 21:06薛敏徐云邬丽娜毛景丹石娉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6期

薛敏 徐云 邬丽娜 毛景丹 石娉婷

【摘要】 目的 探究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应用于重症患者体位护理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入住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体位护理,主要借助枕头、传统翻身垫等进行翻身;实验组应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及提拉带定期更换体位。2组患者持续观察5 d更换体位所花费的时间、有效卧位保持时间,记录干预前1 d及干预5 d后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调查患者及其家属对所用翻身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第1天至第5天更换体位所花费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卧位保持时长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5 d后,2组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1 d,且实验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对翻身方式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于重症患者体位护理中应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可提高体位更换效率、促进患者卧床休养期间保持有效体位,增强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翻身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 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体位护理;有效卧位保持时长

文章编号:1672-1721(2024)06-0101-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国图书分类号:R473

重症患者病情危急、病症变化情况较复杂、症状易反复,往往合并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观察和对症治疗。免疫力较差、年龄较大、既往合并严重疾病史者是护理期间重点关注对象[1]。据相关研究显示[2-3],体位不当是重症患者通气治疗预后不良高危因素,而合理选择体位对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对重症患者实施科学的体位护理尤为关键。考虑到重症患者多需要通过导管进行输液、吸氧、引流操作以维持生命体征,若在体位变化期间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导管受到牵拉出现扭曲甚至滑脱的情况。为防止导管移位、滑脱而出现受压变形,可配合翻身协助工具以便在变换体位的同时固定导管。既往临床多采用软枕或传统翻身垫协助翻身,此类翻身垫稳定性较差、易变形或移位,导致患者难以长期保持有效体位。本研究应用的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配备活动扣眼及约束带,有助于降低翻身垫在体位变换后移位的可能性,延长患者有效体位维持时间。针对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在重症患者体位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为临床重症体位护理提供建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0月入住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55.64±7.13)岁;重症类型,急性脑血管病12例,脓毒血症2例,急性心力衰竭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其他6例。实验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8~80岁,平均(56.06±7.25)岁;重症类型,呼吸系统病变7例,急性脑血管病4例,脓毒血症1例,急性心力衰竭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1例,其他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压疮Braden评分[4]≤14分;有至少1条管道;需要进行约束。

排除标准:入院时两侧髋部已存在压力性损伤的患者;有严重精神障碍不配合的患者;医嘱限制卧床不能翻动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規体位干预及翻身护理,具体干预方式如下。(1)翻身方式。用枕头或者传统翻身垫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护理。基于目前生理状况合理调节体位,按照左侧—仰卧—右侧的顺序翻身,每次翻身后体位倾斜角度控制在30°以下,例如侧卧≤30°。更换体位后,导管需更换至未受压一侧,用别针固定以防滑脱。翻身时可解开约束带,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看护患者,以防坠床、过度压迫体表创口而引起不适。(2)合理调节体位。对无严重合并症者,采取上述常规翻身方式。对合并颅内水肿者,适当抬高其头部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注意保持头部与脊柱在同一直线上。对陷入休克状态者,取头高足低位以维持脑部血液供应。对较难正常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的患者,尽量取侧卧位,以促进口鼻腔内分泌物自行排出。对合并未控制的脑脊液漏患者,取仰卧位,绝对卧床,对症处理期间避免偏向两侧摆放体位,可于头部垫一无菌巾以吸收流出的脑脊液,护士应加强对于垫巾吸收量的检查,及时更换垫巾,维持仰卧位至脑脊液漏停止后3~5 d。对需行颈椎制动的患者,禁用枕垫头,以防颈部屈曲,可在应用颈托固位的基础上取平卧位,若出现呕吐症状则暂时转为侧位促进内容物流出,翻身时保持头-颈-胸在同一直线上,动作缓慢且轻柔。对合并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脾动脉血栓者,取仰卧屈膝位,发病12 h后可逐渐抬高其床头,注意控制抬高角度。对合并意识障碍、上消化道溃疡或出血者,取侧卧位,于发病12 h后逐渐抬高床头,合理控制抬高角度。(3)监测体征。调整体位前后需观察心电监护仪数值是否出现明显波动,检查导管连接状态及贴片贴附状态,通过与患者进行言语、眼神交流了解其是否因体位变换而出现不适感。若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头晕等异常体征,及时与主治医师沟通,采取对症处理措施。(4)针对术后患者的体位干预。若患者仍处于麻醉苏醒期,参照上述体位摆放原则,维持呼吸通畅。待患者清醒后,术后7 h内取20°低体位,配合肢体按摩,以防血栓形成。可每日使用热毛巾对易受压部位进行热敷防止压疮。

实验组基本翻身次序及体位变换原则参考对照组,采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用提拉带帮助患者更换体位。翻身垫主要材料为透气隔尿床垫、宽棉帆布背包带、魔术贴、卡扣、约束带、高密度优质棉布。翻身垫结构为分离的2层,可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节使用。夏季将纯棉透气隔尿垫(长98 cm×宽69 cm)与2根宽棉帆布背包带(宽3.8 cm,厚1.6 mm,长180 cm)连接作为翻身垫,宽棉帆布背包带作为腰臀、肩背部定位提拉带,带上安装有卡扣,可根据患者体质量、腰围等调节长度;冬季于隔尿垫上方加高密度优质棉布(尺寸同前),距边缘3 cm处缝制魔术贴固定下层隔尿垫。在垫单左右边缘的上、中、下段分别缝制有活动扣眼(棉布缝制,直径3 cm),用于固定引流管。在隔尿垫的两侧背面适当位置各缝制1条约束带,用于约束。具体翻身垫的尺寸以及固定带、导管固定位置等见图1。每次使用时,将翻身垫垫在患者腰背部下方,将导管固定于翻身垫活动扣眼上。每次翻身时使用固定约束带对患者双臂进行制动处理,防止手臂垂落牵拉伤口或影响体位变换效率,以患者感到腰背部有支撑感、无疲劳感为宜。2组均2 h变换体位1次。

1.3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每日更换体位平均所花费的时间、有效卧位(包括去枕仰卧位、中凹卧位、屈膝仰卧位等)保持时间,持续5 d。(2)对比2组干预前1 d、干预5 d后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5]。GCQ评估内容包括生理(5题)、心理精神(10题)、环境(7题)及社会文化(6题),每道题根据符合程度依次给予1~4分,分数与舒适度成正比。(3)采用自拟体位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及家属对于所用翻身方式的满意度,百分制计分,>90分为十分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例数<5采取连续性校正,检验结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更换体位所花费的时间、有效卧位保持时间比较

实验组更换体位所花费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效卧位保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3 2组干预前后GCQ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GC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实验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及家属对翻身方式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翻身方式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重症患者是临床护理期间的重点关注对象。此类患者一般治疗时间较长、病情进展较快,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案、所需设备相对较复杂。护理人员需要通过密切的监测确认患者的生理状况稳定性,还需要通过体位管理防止卧床时间过长而继发压疮,避免体位变换操作牵拉设备管道而影响治疗效果[6]。

翻身操作是体位干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探索有效、科学的翻身方式,本研究对比传统翻身方式、应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翻身效果。本研究发现,后者在重症患者体位护理当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对于提高体位变换效率、延长有效体位维持时间均有积极作用。体位护理相关研究报告指出[7],一般情况下,针对营养、免疫状况较差且需长期卧床治疗的重症患者,应当每2 h翻身1次,通过改变重力作用方向,促进口鼻腔脑脊液等内容物流出,减少呼吸道内分泌物残留,降低肺部、脑部继发感染的可能性,防止肩部、骨隆突处摩擦力及压力过大而出现压力性损伤。由此可见,合理变换体位、促进患者在有效体位下维持通畅的呼吸状态是稳定机体生理状况的关键。本研究中,2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体位护理,在合理控制翻身角度的前提下根据其治疗需求,如保证肺通气、促进脑脊液流出等,合理调整体位,可在一定程度上为患者保持通畅的呼吸状态、减少口鼻腔分泌物残留等提供支持。对照组应用传统翻身垫及垫枕进行翻身,虽能够改变重力作用方向,但传统翻身垫两侧未配有固定带,难以进行制动,需要护理人员与家属一同配合协助患者完成翻身动作。传统翻身垫未设有专门的导管固定带、活动扣,需对各管路采取额外制动措施。重症患者治疗期间往往需要借助多根导管连接各类治疗、体征监测设备,若翻身期间过度牵拉导管而导致静脉输液管道滑脱,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下降[8]。采取传统翻身垫及垫枕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导管滑脱的可能性。观察组应用的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可同时解决传统翻身方式在双臂制动、导管固定方面的不足。该翻身垫将用于翻身的垫子、用于约束肢体的约束带以及导管固定装置设计为一体化模式,实现了翻身垫样式上的创新,便于护理人员一次性、高效完成翻身操作,无需在翻身期间额外采取制动措施,有助于提高翻身效率。设备中约束带、导管固定装置一体化,可防止翻身后導管移位、滑脱、受压,消除有效体位维持的不利因素,延长有效体位维持时间。

翻身后有效体位维持不利因素得到控制,有利于患者在舒适体位下开展治疗。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在根据实际治疗体位要求合理调整头抬高角度、体位的基础上,选择更为灵活、高效的翻身方式,对于降低卧床压疮可能性、促进输液及通气管道通畅、维持稳定的血氧饱和度等均有积极影响[9-10]。本研究所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将翻身、固定组件融合为一个多功能装置,可利用活动扣眼固定各管路,避免翻身期间导管移位、受压而增加体征波动可能性,确保各管道发挥留置功能,借助约束带来提高翻身期间固定效果,减少拔管次数,使患者保持有效体位的同时维持稳定的生理状态,提高舒适度。重症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有序接受治疗,可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科学翻身方式的有效性,进而对翻身护理效果表示认可。观察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对重症治疗者应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变换体位可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于重症患者体位护理中应用改良式多功能翻身垫,可提高体位更换效率,促进患者卧床休养期间保持有效体位,使患者在舒适的状况下卧床接受治疗,有利于获得患者及家属对于翻身护理效果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陆黎丽,徐英.基于医院感染防控epic3指南护理终端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21,35(9):684-686,690.

[2] 单慧慧,张青青,黄林敏,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2,60(6):182-184,188.

[3] 严锡祥,郑爱东,张振恩,等.重症肺炎患者肺复张治疗中不同体位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11):1647-1649,1653.

[4] 陈洁雅,张国龙,宫玉翠,等.三种压疮风险评估工具预测无创正压通气患者鼻面部压疮的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7):1645-1650.

[5] 田竟,张杨,张红梅,等.减压床垫+细节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舒适度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5):386-388,398.

[6] 李季.应急护理在重症内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0):3489-3492.

[7] 刘红芳.改良式翻身护理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肺部感染转归的影响[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0,32(1):38-42.

[8] 臧学峰,薛新颖,常晓丽,等.设计一种便于危重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翻身支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8):1016-1017.

[9] 张亚琴.气垫床配合积极翻身措施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防压疮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增刊1):53-55.

[10] 熊想莲,武小红,李丽红,等.使用翻身床辅助治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管道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20,19(4):45-49.

(编辑:张兴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