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甘松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4-03-25 19:33张诗雨蔡宗余石炜琦刘水花卢健棋
光明中医 2024年2期
关键词:甘松挥发油细胞

张诗雨 蔡宗余 石炜琦 黄 敏 刘水花 卢健棋△

甘松药用历史悠久,是中国常用中药材,别名又称甘松香、香松、邦贝、苦弥哆等,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属,中国存在甘松(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及匙叶甘松(NardostachysjatamansiDC.) 2种,该植物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多于春秋两季采摘,取材一般为干燥的根及根茎。《本草汇言》首次记载甘松归经:“入足太阴、阳明经”。《药性易知》记载甘松:“辛、甘,微温,治霍乱、吐泻、心腹绞痛”。该药性温,味辛、甘,归脾经、胃经,有理气止痛、开郁醒脾等功效,外用可祛湿消肿。具有抗心律失常[1]、抗心肌缺血[2]、抗焦虑抑郁、抗氧化[3]、神经保护、改善血糖代谢[4]、抗炎[5]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系病、脾系病、脑系病等疾病[6],为进一步探索甘松的作用机制、临床用药,此文将对甘松的化学成分、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1 化学成分

国内外近年对甘松的研究及开发利用不断深入,相关研究发现甘松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黄酮类、挥发油、香豆素类、杂多糖类等[7,8]。张旭等[9]应用HPLC法从甘松中分离得到蒙花苷、熊果酸、二十八烷醇等化合物。耿晓萍等[10]应用水蒸气蒸馏法鉴定甘松和匙叶甘松地下部分挥发油共同拥有11个成分,主要为水菖蒲烯、β-马里烯等。武姣姣等[11]从不同产地甘松的挥发油中提取出马兜铃烯等化合物。余海清等[12]采用GC-MS技术分析甘松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缬草酮、白菖烯等。张毅等[13]对甘松的根及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共分离得到6个倍半萜、2个黄酮和1个三萜类化合物,含有甘松香酮、柚皮素、刺槐素、齐墩果酸等。邓维先等[14]对甘松挥发油进行研究时,同样发现了马里烯、马兜铃烯、水菖蒲烯、甘松酮等有效成分。萜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显著的疾病预防治疗作用,如抗心血管疾病、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抗炎、降血糖、神经保护等[15],萜类化合物也是甘松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其中又以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比如甘松新酮、马兜铃烯等。

2 药理作用

2.1 心血管系统艾玉珍[16]将60只大鼠随机分组并诱导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抑郁模型,证实甘松抗心律失常及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CaMKII/RYR2信号通路有关。曹明等[17]从离子通道水平探讨甘松抗心律失常作用,甘松挥发油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可减少钙离子内流及细胞内钙超载,且同时作用于L型钙通道开发和失活状态,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简鹏等[18]通过研究发现甘松新酮有促进恢复心功能,抑制心肌细胞钙超载,改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cAMP-PKA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产生作用。钱薇等[19]也进一步发现甘松新酮通过影响大鼠心室肌细胞钠通道电流(INa)的动力学,来调控心室肌细胞钠离子通道的激活、失活、恢复状态,起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不过该作用受浓度限制。杨涛等[20]探讨甘松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剂量甘松挥发油可通过激活PI3K信号通路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开放, 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脏,减少心肌损伤。甘松通过钙通道阻滞剂、抑制炎症、延长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等来改善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血压持续升高可致心肌细胞钠电流密度增高,江春媛等[21]研究发现甘松挥发油不仅能抑制感觉神经损伤性盐敏感高血压心肌细胞的钠离子内流,还通过这种机制在高血压病发生时有效保护心脏。

2.2 神经系统李佳园等[22]通过实验发现甘松可下调MAPK3、TNF-α、STAT3等靶蛋白,提高大鼠脑中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抑制神经炎症,缓解帕金森病及焦虑情绪。甘松对帕金森后期出现的异动症也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与甘松增强大鼠TH和Nrf2表达,降低体内ROS的含量,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23]。王胜男[24]从细胞水平研究了甘松对6-OHDA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显示甘松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对神经细胞损伤产生明显的保护作用。李琴[25]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甘松新酮对中枢神经作用,提出甘松可能是通过cAMP、MAPK通路发挥镇静及抗抑郁的作用。武姣姣等[26]在考察甘松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的影响中也进一步提出甘松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实验性抑郁作用,可显著降低小鼠悬尾不动和游泳不动时间。张韧等[27]在研究石甘散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中发现甘松等药具有与丙戊酸钠相似的抗癫痫效应。

2.3 消化系统何跃等[28]经实验发现甘松提取物不同部位不同剂量组合用药具有良好的促肠运动功能,可能与甘松能增加胃肠运动协调性的机制相关,甘松还能有效预防乙醇所致的急性胃炎,对急性溃疡的治疗作用显著,有抗菌消炎的药理作用。杨帅等[29]还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发现甘松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炎。

2.4 内分泌系统袁代昌等[30]对拟高糖环境下体外培养的TCMK-1细胞加入不同剂量的甘松饮含药血清,发现甘松饮既通过降低细胞内ROS及升高JC-1以减少细胞凋亡,还通过下调SGLT2、上调SIRT1激活SGLT2-SIRT1信号通路,促进TCMK-1细胞内的自噬,减轻肾脏损伤。袁玲等[31]将也发现回回甘松饮可下调足细胞中ROS、p38MAPK、TGF-β1、FN、ColⅠ的蛋白表达量,改善高糖诱导下足细胞的损伤而减轻肾损害,并将回回甘松饮含药血清组和坎地沙坦含药血清组的调控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5 其他卢靖等[32]同样对甘松的抑菌效果进行观察,发现甘松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但有浓度依赖性。此外有研究表明甘松精油具有杀虫作用[33]。

3 临床应用

3.1 心律失常程爱芝[34]对三参甘松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使用三参甘松汤的治疗组在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平均心率、中医证候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杨苓等[35]将104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为对照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和观察组(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联合参松养心胶囊),结果也表明美托洛尔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改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且无不良反应增加。葛志强[36]将11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参松养心胶囊加常规治疗),结果表明参松治疗组患者在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症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组,该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参松养心胶囊具有改善心肌缺血的功效。

3.2 抗炎 保护血管内皮李华等[37]对108例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加用甘松复脉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NO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管内皮受损指标TXB2、机体炎症反应指标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甘松复脉汤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情况,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新生。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这种慢性炎症过程,临床观察发现甘松等药物能够减轻炎症物质在血管局部的聚集,延缓炎症反应,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指标[38]。

3.3 降血糖毕然[39]收集12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予甘松降糖颗粒治疗,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口服治疗,结果显示甘松降糖颗粒在降糖、调脂方面与盐酸二甲双胍片疗效相当;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能自行缓解,对照组则需停药后方可缓解。党毓教授在治疗中老年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经验中,多选用甘松、黄精、山药等,重视健脾益肾、祛瘀化痰,疗效确切,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0]。

3.4 慢性胃炎刘志冬[41]通过观察和胃止痛类中药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发现,甘松与理气活血类药物搭配使用,对气滞型胃脘痛的患者疗效显著。名老中医温启宗认为甘松具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在临床上常用该药治疗各型胃炎的胃胀,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42]。

3.5 失眠 焦虑抑郁张斌霞教授临床中治疗不寐用药时尤喜用甘松,脾胃是心肾相交枢纽,脾胃失枢,气机逆乱是不寐重要致病因素,甘松性甘温,能醒脾健胃、理气开郁,有肝脾同调之功[43]。黄俊山教授总结长期临床经验,认为甘松有助肝气疏泄、养心安神、开郁醒脾之功,在治疗失眠方面重用甘松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44]。姚祖培教授[45]在冠心病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多用双心汤,其中取甘松芳香畅中、开郁醒脾作用,能增强疏肝理气、怡情悦志之功效。

3.6 其他李巧彤等[46]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西药联合中药石甘散(甘松、石菖蒲)治疗原发性癫痫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马大正主任在治疗妊娠阴肿时取甘松配苍术煎汤外洗临床疗效显著[47]。

4 结语

甘松药性整体平和,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包含倍半萜类、黄酮类、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及血管内皮、抗氧化、抗炎、降压等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有抗帕金森、抗焦虑抑郁、改善睡眠等作用;在消化系统疾病中有促肠胃运动、止痛、抗菌等作用;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有降糖、降脂、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肾脏等作用。甘松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展现,如甘松治疗心肌缺血、高血压病的相关机制及临床观察较少,有待今后进一步探索,以更好为临床用药提供证据和思路。

猜你喜欢
甘松挥发油细胞
陇南茴香籽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测定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细胞知道你缺氧了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中药甘松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基于总量统计矩法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甘松挥发油成分
牛扁挥发油的提取
甘松和匙叶甘松的比较研究
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