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元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00)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指标,如果项目安全管控不当,不仅影响工程项目基本的管理指标,严重的还会引发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技术手段完成安全管理工作,是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笔者结合行业实际管控要求,在某地铁配套工程项目中主要采取本质安全理念、海因里希法则、建立安全体系等方式作为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通过前期的本质安全设计以及过程中严格的安全管理,实现了工程项目全周期的安全目标。本文就安全管理技术手段在案例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
南京地铁5 号线某站配套工程涉及地下超大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建造。此位置的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支撑系统、脚手架作业均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在项目施工过程中,管理团队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针对该工程段建筑安全管理要求和特性,应用全面的技术手段展开安全控制工作。
本质安全理念是指通过设计、技术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具有本质上的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具体来讲分两点:一是“失误-安全”功能;二是“故障-安全”功能。该功能在规划设计阶段就纳入考虑,即在项目策划阶段通过各种信息化建设和技术手段、工艺改造等措施,通过对危险源的有效识别,使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安全冗余系数高,即使工人误操作或大型设备故障也不会导致人员伤亡。本质安全的作用机理为:对危险源展开全面的识别工作,而后进行风险评估和危险源控制,所有危险源均在合理范围内,即可确保工程项目的整体安全[1]。
在该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本质安全理念是安全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需要识别危险源,见表1所示。
表1 项目现场危险源
应用本质安全理念,针对表1 所示危险源均采取事前防范的机制,确保现场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通过增加安全系数,从而增强工程项目的抗风险能力,避免因工程管控失误带来的危险问题。
海因里希法则是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种管理技术手段。海因里希法则证实,当项目发生一起人员伤亡事故时,则此时所具有的隐患至少为该事故风险的数十倍。
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工业事故预防理论,其适用于安全管理体系,表明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 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 件潜在的隐患。海因里希法则的目的是通过对事故成因的分析,这要求项目的安全管理需以事前防范、全面管理的机制推行。而项目的人员伤亡问题是不可预知且不具有先兆性的,这就要求在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明确各类问题的诱发因素,并提出专项优化管控措施。结合项目管理的需求,该工程项目以零人员伤亡为安全管理目标,针对项目所具有的一系列风险点,提前进行防范。
(1)现场人员组织架构。该工程项目现场人员组织架构较为齐备。安全管理方面,由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安全管理分项当中具有相关技术负责人、各领域管理专员。按照工程项目的具体工程量以及施工内容的不同配备安全员,以此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推进。针对个别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亦可通过旁站安全监督的方式实施安全监管。
(2)安全管理制度。该工程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建设方、监理方以及施工方均提出明确的安全分工,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制度开展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探索全面且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针对项目实施阶段的安全巡检、安全奖罚措施等予以明确,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安全管理系统能够最大化保障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本质安全要求: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在任何管理动作之前,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确保生产环境的安全性,从而实现工程安全。结合行业内公开数据,对比同期其他类似的工程项目,该工程项目整体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项目。其主要表现有:
(1)工程项目所有材料的应用合格率100%,从材料方面杜绝现场隐患问题;
(2)工程项目在当地政府方安全检查、建设方联合安全检查等多次检查中整体评分较高,安全生产隐患极少;
(3)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齐备,所有特殊作业人员均具有相关资质,现场参与施工的所有工人,三级教育覆盖率100%。
事实证明,通过本质安全理念的全面落实,配备充足的安全管理资源,科学全面的安全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现场安全生产隐患,避免出现安全事故[2]。
海因里希法则要求安全管管理进行事前防范,相比于其他工程项目而言,该工程项目整体安全投入成本较高。工程项目在安全生产及其衍生方面的投入费用约为30 万元,相比于其他同体量工程而言,安全投入提高50%。安全管理成本提高,现场安全生产也得到了更为完备的保障。
人员方面,该工程项目增设专职安全生产人员2名,对于特殊作业过程中的旁站监督管理可落实;安全措施方面,该项目严格落实安全帽及安全带的全面管控,所有安全生产物资由施工方统一提供,同时督促劳务方人员进行定期的自检自查和主动更换。
上述工作虽然导致工程项目的直接成本投入提升,但有效降低了现场安全生产隐患,避免因安全事故发生带来的额外支出。
从安全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的所有施工工人,包括专业技术工人、零星用工、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施工工作参与者均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具有现场危险源识别的能力,安全问题的报送和处理机制较为成熟。该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所应用的技术形式包括:现场张拉的安全标语、设置的安全标识牌更加齐备,同时展示方式多元化。以朗朗上口的标语、指引明确的漫画为主要方式,能够使施工人员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自主地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
此外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多次组织如晨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文化活动,建立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同样能够有效提高现场安全生产能力。
(1)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点。该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包括主体建设方面、外部环境影响、机械设备安全、材料限制等多个方面,在进行项目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也需以本质安全的理念进行危险源的精准识别,实现工程安全风险的降低。
(2)行业内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以该工程项目为例,安全管理体系仍具有一定的不足。我司作为施工方虽然具有明确的安全监管制度,但并没有细致化到针对各类安全问题的具体处置流程和防范方法;现场施工方与监理方更多地以结果为导向,仅是提出有关安全管理的相关目标而未落实管控方案。
(3)其他管理指标的影响。除安全管理之外,工程项目还需考虑到进度和成本等关联指标。包括该工程项目在内的大部分工程项目均具有较为严格的成本管理限制和进度管理目标。当成本限制较为严格、工程项目进度要求较高时,必然会导致工程的安全风险提升。
4.2.1 提出事前统筹规划的安全管理机制
该工程项目以本质安全的基本理念进行安全管理生产,提出的管理机制为事前统筹机制。应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就开展全面的现场管理,从而降低现场隐患。对现场各个生产阶段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分类识别,而后对上述危险源进行专项管控。通过明确责任人、明确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就能够对隐患问题进行科学且有效的处理,以此实现现场生产工作的平稳推进。
4.2.2 加强行业安全监督管理控制
(1)施工方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开展。目前仍有少量施工方认为安全管理工作属于外部监管的内容,自身并不主动开展安全管控,其各类安全管理工作均是建立在监理方以及其他监管方的要求之上的。而实际上施工方作为生产工作的主要实施方,与各类安全问题的关联程度最高,因此,完善的安全管控需要施工方主动开展。
(2)监理方和建设方等对安全管理问题的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并不能以结果为导向,而是需要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指引,确保安全管控工作的落实。例如该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求施工方编制安全管理方案;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安全问题检查等方式,确保现场安全生产。
(3)政府方对项目安全管理的监管完善。结合目前行业法规以及实际应用来看,政府方的安全管理仍集中在工程项目的前期审批环节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环节,针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事故事前管控机制并不够完善。政府方可通过加强临时巡检、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引导各参与方落实正确的安全管理工作。如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其特殊性,当地政府方组建临时小组进行专项管理。
4.2.3 建立科学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项目在施工工作开展之前偏向资源投入的一类计划方案,能够指引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利用何种资源开展何种工作。该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利用BIM 技术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过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引导,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时间、开展方式。当工程项目进展到相关环节之后,即可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引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避免安全管理存在随意性和临时性的问题[3]。
同时,施工组织设计也能平衡各个管理指标之间的关联影响,例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也会涉及项目的资源应用和成本投入,以事前的科学规划资源最大化防范安全问题的发生,避免因缺乏资源支持、缺少成本管理所造成的安全应用问题。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从目前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工程体量的增加以及工程需求的复杂化,也会给安全管理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安全管理与评估过程中的技术手段。针对复杂的安全管理需求,仍需采取事前防范的控制机制,提出安全管控措施。通过危险源的精准识别,实施全过程安全管控,才能够最大化地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推进。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可结合工程项目的不同需求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优化,从而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