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时而变 习得有方 学有成效

2024-03-24 20:49黄铭宽俞晓宏
关键词:实验探究改进创新

黄铭宽 俞晓宏

摘要:教学中一些实验设计看似合理,实际在操作中有一定的不足,会影响到探究的效果。于是笔者从换器材,明实验效果;改材料,达实验要求;巧设计,便实验操作三个方面对教学中的实验探究进行修改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实验探究 创新 改进

经过几年的科学教学,笔者发现有些实验存在一定的不足,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或是实验的数据不准确等现象。面对这一情况,我不断地尝试,进行因地制宜的改进,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换器材,明实验效果

有的实验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迟迟不能得出实验结论。这时候作为教师必须要选择一种能够将实验结果明显化的实验器材,它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直接感知,能清晰地呈现出实验的结果。

【案例1】教科版四年级《声音的强与弱》这课实验设计是:让学生先轻轻拨动塑料尺,再用力拨动塑料尺,通过反复的实验让学生得出“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的结论。

存在的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实验器具只是普通的尺子,学生做了实验,但很难总结出实验结果,大多数人只听到了声音,只看到尺子在上下摆动等等。

创新之处:将塑料尺替换成小音箱,包一层薄膜,在上面撒一些盐,并将音响连通手机,只要手机播放音乐,那么撒在薄膜上面的盐粒就会跳动。如果将音量调高,盐粒跳动得就更厉害。从这样的现象中学生马上能够体会到“声音越强,盐粒振动的幅度就大;声音弱,盐粒振动幅度就小”。在这个过程中,将无形的声音用有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更易理解相关概念。

二、改材料,达实验要求

有些实验材料存在着不足,学生在实验中缺乏可操作性,因为实验器材的不合理性,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学生难以从中得出结论,也影响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实验的材料进行改进,让学生更易操作,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案例2】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二课《昼夜交替现象》中,教材要求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仪模拟地球,以此来研究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存在的不足:执教过本堂课的老师会发现这堂课的实验安排不是很合理。手电筒发出的光是线型的单束光,不能很好地模拟太阳的球形发散光,在验证某猜想时,很容易导致操作上的错误。

创新之处:用球形LED 灯取代原有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使得材料更接近于真实物体,减少不必要的操作误差。

三、巧设计,便实验操作

对于实验的操作,需要特别谨慎,如若不然,就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同,很多时候这样的实验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苛刻的,我们在改进实验设计时就应该将实验操作的难度降低,在教学中“转难为易”。

【案例3】四年级《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中的 “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教材中准备的是秒表、垫圈、小车,通过秒表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比较几次运动的快慢,得出“垫圈的个数越多,小车运动就越快;垫圈的个数越少,小车运動就慢”。

存在的不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挂上垫圈后的小车飞一般地往前跑,计时总是不能很准确,有时起点的位置按快了或是慢了,有时终点的位置按快了或是慢了,每次实验误差都很大,实验很难精确。

创新之处:改进后的实验是用木板做了一个轨道,在轨道的两端安装了两个光电门,起点的位置安装一个电磁铁,按电磁铁开关就能控制小车。小车经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可以通过那个传感器记录下来,并显示在计时器上。这样很好地将难度较大的实验变得简单易操作。

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对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让学生们在妙趣横生的科学课堂中享受到科学的乐趣,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04.

[2]管照生.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趣味化学实验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03期.

[3]陈池林.小学科学要通过切实有效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01期.

[4]康复军.小学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05).

猜你喜欢
实验探究改进创新
“实验探究”与“微观认知”的巧妙结合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