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尝试从哲学视角,在理清“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及价值,探讨哲学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 哲学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2-0104-05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要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需要建设结构合理、能力卓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
一、问题的提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依据。从哲学的功能来说,哲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同时也可以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自然离不开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关于如何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等职业教育界许多教育专家已从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但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因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被提上日程,为此,本文从哲学视角,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二、对“双师型”教师本质的思考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技术教育系统内的专业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形成的[1]。从概念的定义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自我国1995年正式提出要在职业院校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尽管如此,学界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目前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主要有“双能力论”(具备专业理论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师)、“双证书论”(具备教师资格证与职业资格证的教师)以及“双融合论”(具备“双证双能”相互融合的教师)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2]。三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从理论探索的角度来说,多元化视角可以加深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但在实践中,由于内涵界定的模糊,一方面,影响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决策,另一方面,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足够的身份认同,出现职业发展目标模糊、教学动力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且还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界定“双师型”概念时,要充分把握其内在特征,以发展的观点,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全面认识“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掌握其内在发展规律,重点突出“双师型”教师既可以教授理论课程,又可以胜任实践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同时,也要看到“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师的普遍性特征,即教师要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因而,本文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采用叶群声教授在《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提出的概念:“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与职业技能资格,具备传授知识与技能操作能力,并能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教师。由此,‘双师型教师应当符合三个标准,即双资格、双能力以及相应的双素养。如果以教师承载的社会责任而言,则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养成教育。”[3]
(二)“双师型”教师的本质属性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由事物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4]对“双师型”教师本质的探究是使“双师型”教师理论得以不断深化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使“双师型”教师身份得以认同的现实诉求。在理清“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从“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属性、职业属性、能力属性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双师型”教师的本质。
1. “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属性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虽然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其人才培养强调操作性和职业性,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技术精湛,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素质。因而,“双师型”教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属性不容忽视。“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育者,他们不仅要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識,也要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他们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双师型”教师的教育属性,要求其具备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勤于专研的学术精神、卓越超群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 “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属性
职业属性是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教师的根本属性。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教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因而“双师型”教师必须练就技术精湛的专业技能。特别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器层出不穷,亟待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自身拥有的丰富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将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确保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就业就能熟练操作。“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属性要求他们经常进行专业实践,练就各种各样的技能才艺,如进行实操实演,学习调试维修设备等技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属性
高等职业院校具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教育活动,开展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为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并促进个人的生涯发展培养人才,这是其作为公益性教育机构最重要、最基本的作用;二是社会活动,开展技术服务或社会服务,为企业的技术革新、创新以及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做贡献,这是其作为公益性的教育机构作用的延伸和扩展[5]。“双师型”教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功能与作用,与高等职业院校功能相适应,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首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双师型”教师必须能够灵活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并能对其进行创新。同时,教育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学生,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这就需要“双师型”教师具有良好的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其次,作为学生技术技能的指导者,“双师型”教师自身需要有过硬的技术能力,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
三、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价值的思考
所谓价值,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与作为需要对象的客体的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的关系[6]。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实践活动,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更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最高追求。“双师型”教师作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对其进行价值层面的哲学思考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职业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因而,高等职业院校要解决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才能解决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种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是一个持续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7]。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都是职业发展过程中绕不开的重要议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持续不断地追求专业化发展,才能体验到作为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但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是如此。因而,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承担着将现代化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任务。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决定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数量、类别与规格,由于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快,可谓日新月异,所以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始终处于持续变化之中,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适合社会各行各业实际工作需要是衡量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指标。在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驱使下,需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能灵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打牢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要建设一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兼顾一般与特殊、积“量变”促“质变”,全方位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一)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
“双师型”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因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就是说,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但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双师型”教师也不例外,“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由“双师型”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因决定,更是受到外部环境等外因影响。因而,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修养,并且使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升华职业道德修养,需要充分发挥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作用。首先,从内因方面来讲,“双师型”教师要加强自我修养,自觉坚守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爱岗敬业,自觉摒弃浮躁、功利等不正之风,坚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引领学生努力学习,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目标,实现立德与树人相统一。其次,从外因方面来讲,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融入“双师型”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贯穿于“双师型”教师岗前培训和入职后培训及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对“双师型”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的“经师”,完成“传道授业”的任务,更要做学生的“人师”,完成“立德”的使命。同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管理模式,严把“双师型”教师聘用考核政治关,将职业道德素养作为“双师型”教师考核评奖的首要条件,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各项工作与“双师型”教师教书育人同向同行的良好局面。
(二)兼顾一般与特殊,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综合能力
“双师型”教师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技术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双师型”教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殊力量,要具有普通教師所具有的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及保持身心健康,这是“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的一般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教师的行业能力。因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兼顾一般与特殊,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双师型”教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充分重视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所需要具备的特殊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其自身作为教育者所需要具备的一般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强化“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高等职业院校要通过理论学习、授课竞赛、教师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使其不仅能够教书育人,还能发展成为名师大家,实现自我发展。其次,要实现校企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要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紧跟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深入了解行业特征,同时,“双师型”教师也需要在企业中培养教学实践能力。因而,高等职业院校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事务,为“双师型”教师搭建实践平台,促进其实践能力不断发展。最后,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科研学术能力的提升。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精教学、能实践,还要善研究。“双师型”教师受课程特点和自身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对学术方面重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高等职业院校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科研学术优势,优化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强化“双师型”教师科研学术意识,加强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形成科研反哺教学的良好学术氛围。
(三)积“量变”促“质变”,打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基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发展过程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状态,即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可以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包含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8]。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涉及政策、制度、职业院校以及教师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其复杂性和艰难性仅靠某一方面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汇集各方力量,以制度为保障,以激励为手段,以自我发展为动力,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的积极主动性,积“量变”促“质变”,打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之基。首先,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制度。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时,在立足国家政策規划的前提下,应打破用统一标准衡量所有教师的固有思维,根据“双师型”教师不同于其他教师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探索符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客观地对其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要下大力气建立符合“双师型”教师发展规律的教师激励机制,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于教学的教师给予奖励,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奖励机制,加大“双师型”教师奖励力度,扩大教学奖励的范围,强化注重师德师风、能力素质和工作实绩的奖励导向,提高“双师型”教师奖励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精准度。增强“双师型”教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自身要积极主动谋求发展。“双师型”教师要认识到专业性是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最根本特征,而教师的专业性,不仅指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性,而且还指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专业性。基于此,“双师型”教师要树立自我建设的意识,积极主动谋求发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我们相信,高等职业院校只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着力内外因相结合,兼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调动各方力量,就能够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国家建设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石义林,张少华,梁琼芳,等.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哲学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2012(1):113-115.
[2] 张弛,张磊.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概念辨析与建构策略[J]. 教育与职业,2013(9):20-22.
[3] 叶群声.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1(32):83-85.
[4]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92.
[5] 吴全全.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及能力结构解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11-215.
[6] 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23.
[7] 刘小丹,李晓菁.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初探[J]. 当代教育科学,2008(11):40-41.
[8] 苏小柱. 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1-2.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ZHOU Xinyan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has become a key factor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essence and value of“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connotation of“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and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from a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building; philosophy
(责任编辑:姜聪瑞)
作者简介: 周鑫言(1995—),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