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基于扎根理论的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机制研究

2024-03-24 06:17张鹏飞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扎根理论

摘  要: 探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利用扎根理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进行了质性探索。研究发现,就读期望直接影响就读意愿,就读投入与就读产出共同反映了就读性价比,既直接影响就读意愿,也调节就读期望与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自我认识和外界环境所构成的就读内外环境,通过影响就读性价比间接作用于就读意愿,同时也调节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提出应从提升就读性价比,合理控制期望值,注重內外环境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完善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公费师范生; 就读意愿; 扎根理论; 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2-0078-08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自2007年施行免费师范生政策(2018年改为“公费师范生”)以来[1],各个省份相继推出省属免费师范生政策,涵盖了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体系,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共同参与培养,累计培养数达十万人[2-4]。高职公费师范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高职公费师范生指高等职业学院的一种“3+2”的培养方式,即学生接受3年的中职教育和2年的高职教育,将学生以初中毕业为起点培养为高职师范生,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免费的师范教育,并在毕业之后取得大专学历,到农村小学、幼儿园从事教育工作达六年以上[5],有些甚至是十年。然而近年来,公费师范生的违约现象频频发生[6-7],有些省份的违约人数甚至达到10%以上[8-9]。同时,部分公费师范生没有违约,仅仅是因为不愿承担高额的违约金[10]。这些现象,无不对公费师范生本人、家庭、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造成了社会资源极大的浪费。学生就读意愿是决定公费师范生教育质量以及作出职业承诺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部分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不强,很多时候选择就读是一种不能上高中之后的无奈之举[11]。可见,就读意愿缺失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热情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且导致在服务期间对职业产生倦怠。当前对于就读意愿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一方面,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于硕士研究生的读博意愿[12]和本科生的读研意愿[13],对于公费师范生尤其是高职公费师范生的研究较少;另一方面,在研究内容上,主要集中于探寻学生就读意愿的影响因素,如家庭背景、学业表现、社会期待、文化资本等[14-16],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深入探索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为提升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研究证据以及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当前对于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研究较少,对于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研究尚无定论。在核心变量范畴尚未确定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来探索高职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制可行性较差[17]。因此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进行质性研究。扎根理论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进行研究前未做任何理论假设,秉持开放的态度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概括,自下而上建构实质理论的方法[18-19]。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资料中产生理论并且发现内在逻辑,与本研究要开展的探索性工作相吻合,从而能深刻剖析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质性研究中的抽样遵循的是“非概率抽样”原则,不完全遵守量的研究中抽样规则和程序,其使用最多的是“目的性抽样”[20]。本研究基于目的性抽样原则,采用有效抽样方法,抽取访谈对象18名,具体信息如表1。

(三)研究过程

1. 预防谈

在进行正式访谈前,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名高职公费师范生进行预访谈。预访谈采用无结构化访谈,围绕“就读意愿”这一主题,让高职公费师范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自由联想,再报告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根据预访谈的结果,从而了解高职公费师范生对就读意愿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就读意愿等。进而列出访谈提纲,对预访谈对象以及6名专业心理教师进行评估后再次进行访谈。

2. 正式访谈

正式访谈是本研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能否收集到第一手准确而又有效的资料。本研究采用直接访谈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依据访谈提纲对18名高职公费师范生进行深度访谈。最终正式访谈时间依次为从28分钟到82分钟,共计806分钟,访谈文字记录共计128 960字。

3. 编码研究

本研究基于扎根理论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其中对于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初步分析和类属分析两步。初步分析是对访谈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类属分析则是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21]。流程如图1所示。

三、资料分析和研究发现

(一)编码策略

1. 开放性编码

开放性编码是指将收集的资料打散之后逐步进行概念化、范畴化,是将原始访谈资料抽象化的过程[22],是将其相似、相同的本土概念归纳为一个意义范畴的过程。本研究对18个访谈对象的访谈资料进行逐个比对,进一步分析与归纳。总共得出了30个初始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总共得出了11个开放性编码,分别是:职业期望、校园生活期望、自身能力、自觉性、自我抱负、外部舆论、家庭条件、实际产出、实际投入、预期产出、预期投入。如表2所示。

2. 主轴性编码

主轴性编码又称关联性编码,其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22]。在进行主轴性编码时,关注点已从原始资料转移到开放性编码上。对已经得出的11个开放性编码进行归纳,从而得出了5个主轴性编码,分别为:就读期望、自我认识、外在环境、就读投入、就读产出。如表3所示。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性编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和归纳,即从主轴性编码中归纳出一个“核心范畴”。核心范畴具有高度概括性,可以将大部分研究结果概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畴内。本研究在前两次编码的基础上,通过对就读期望、自我认识、外在环境、就读投入、就读产出5个主轴性编码之间的关系进行反复分析和考察,将核心范畴定为“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

4. 模型构建

基于扎根理论的指导,通过对原始材料的不斷分析,以及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的过程,将原始材料构建出32个初始概念、11个开放性编码、5个主轴性编码以及1个选择性编码。其中选择性编码为: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而围绕选择性编码的5个主轴性编码:自我认识、就读期望、外在环境、就读投入、就读产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其中,就读期望直接影响了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由实际投入和预期投入构成的就读投入以及实际产出和预期产出构成的就读产出,共同反映了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性价比。性价比一方面直接影响着就读意愿,另一方面调节了职业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强度。由自身能力、自觉性和自我抱负构成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条件和外部舆论构成的外在环境,共同构成了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的内外环境,一方面调节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强度,另一方面也影响高职公费师范生对于性价比的判断,从而间接影响就读意愿。据此,本研究构建了“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的模型。如图3所示。

5. 理论饱和度检验

理论饱和度检验指对新的资料进行编码,但在数据搜集过程中已发展不出新的主题或理解,所有相关概念类属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都已被探讨、穷尽和确定,继续获取的数据资料已不能揭示新属性,也不能获得对新生理论更深入的理解,新的理论已全面、可信[23-24]。因此本研究对于预留的两份访谈记录进行重新编码。检验结果显示,预留访谈记录并没有发现新的概念与范畴,因此推断“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在理论上达到了饱和状态。

(二)模型阐述

现结合访谈资料对“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进行解析。

1. 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期望直接影响就读意愿

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期望包含职业期望和校园生活期望。职业期望指的是,高职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的期望,以及对教师这一身份的渴望。“S12:当老师很好呀,我就特别喜欢小孩子,以后特别希望和小孩子接触。而且当老师也挺受人尊敬的,时常有人喊一声‘老师好。”校园生活期望则指的是,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高职后对校园生活的渴望。在中学时代,学生学习压力较重,加上不少学生住在家里,父母管教过严。所以高职公费师范生渴望就读后摆脱这样的困境。同时高职校园里的社团、学生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对高职公费师范生充满吸引力。“S8:中学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哪有在这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参加社团,有时间去练习我最喜欢的吉他,还可以谈恋爱,这都是中学没有的。”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和对校园生活的渴望,则直接影响了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

2. 就读公费师范生性价比直接影响就读意愿

高职公费师范生在判断就读性价比时,往往与就读高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对比。就读公费师范生的投入包括实际投入和预期投入。实际投入往往指的是,中考成绩以及就读过程中的学习精力,在时间以及经济上的投入。“S1:其实读这个公费师范生挺划算的,我中考成绩上不了最好的高中,估计以后想考好大学也难,不如读这个,包分配,而且学习压力也比高中小。”在预期投入方面,高职公费师范生毕业后要在农村小学或幼儿园工作,预期投入包括未来的精力与财力的投入以及发展可能性。“S3:以后毕业了也是麻烦,农村交通都不方便,也没办法天天都回家。而且在农村小学,父母都不怎么管教孩子,老师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产出,包括实际产出和预期产出,实际产出往往指的是,就读过程中可获得的收益,比如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毕业后一份稳定的工作。“S9:读公费师范生,学习任务不重,时间自由,就可以做家教赚些钱。再说,只要就读期间成绩别太差,出来就有工作。”而预期产出指的是,毕业后获得的收益。比如,有了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毕业后的工资收入以及社会地位。“S14:女生当了老师,可受欢迎了,到时找对象都很容易。而且教师这个工作,说出去也好听,工资收入也可以。”

3. 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的内外环境通过影响就读性价比间接影响就读意愿

影响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内部环境主要指高职公费师范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身能力、自觉性以及自我抱负。其中对自身能力的判断,会影响高职公费师范生对就读性价比的判断,进而影响就读意愿。往往自身能力评估越低,则认为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越划算,对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性价比估算越高,学生就读意愿越强。“S4:我读中学时成绩就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语成绩特别差。要是读了高中,肯定更差了,到时哪能考什么好大学,还不如读公费师范生。”学生对自身自觉性的判断也会影响就读意愿。通常而言,自身自觉性越差的学生,往往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意愿越强。“S5:我是不自觉的人,当时要不是班主任天天盯着我,我连公费师范生都考不上。要是读了高中,没人盯着我,八成也考不上大学。”自我抱负往往指的是职业抱负,也就是人们对职业的志向与愿望[25]。选择就读公费师范生,则意味着未来少则六年,多则十年,甚至更久,要待在农村学校任教。学生自我抱负越高,对就读公费师范生的性价比估算越低,就读意愿则越低。“S12:我是女生,没有什么太大的理想。只想以后有个安安稳稳的工作,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很满足了。”

外部环境对就读意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条件和外部舆论。家庭条件通常指的是家庭的经济收入与负担。家庭条件的优劣,会影响高职公费师范生对就读性价比的重视程度。往往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则越为看重就读性价比,进而影响就读意愿;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反而对就读性价比的考量并不多,他们通常认为学费、住宿费的减免与毕业后包分配,性价比已经很高,进而就读意愿也很强。“S16:因为我妈妈身体不好,全家就靠爸爸一个人挣钱,家里还有一个弟弟。所以我选择读公费师范生,免了学费、住宿费,还分配工作,等毕业就能给家里赚钱了。”外部舆论主要指的是,周围亲戚朋友对于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看法。通常,外部舆论看法越积极,学生对性价比的评判则越高,就读意愿就越强烈。“S7:周围亲朋好友都说读这个挺好的。现在本科生、研究生找工作都难。像我姐,本科毕业两年了教师编制还没考上,还不如现在读个公费师范生,省钱省力又省心。”

4. 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性价比和内外环境在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

性价比的调节作用。对于认为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性价比很低的学生而言,就读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读意愿;“S14:我知道读公费师范生,要学很多,又要跳舞,又要画画,还要学钢琴,比单纯读书累多了。但我很想当一名老师,所以也就无所谓了,正好提升一下能力。”而对于认为性价比很高的学生而言,就读期望对就读意愿的影响较小。“S7:当老师工资不高,感觉也就图个温饱吧。但我来读公费师范生比高中轻松多了,而且毕业就有工作,所以还是选择来读了。”

内部环境的调节作用。内部环境在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是自身能力。就读期望越低,自身能力越低,就读意愿越强。当学生就读期望值低时,考虑到自己能力较低,即便进行其他选择也未必有好的发展,所以也就有较高的就读意愿,想要成为一名人民教师。“S8:我本来是不想当老师的,但看着自己的中考成绩,又想到自己数学成绩很差,就选择读公费师范生了。”二是自觉性。就读期望越低,自觉性越低的学生,就读意愿越强。自觉性低的学生,就读高中时因为自觉性低而影响成绩,从而选择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S9:虽然老师这个职业对我没什么吸引力,但是我太不自觉了,读了高中怕也考不上大学,还是来读公费师范生吧。”三是自我抱负。就读期望越低,自我抱负越低,就读意愿越强。当就读期望较低,自我抱负较低时,学生本着随遇而安的心态,加上高职相对轻松的生活,也会有较高的就读意愿。“S10:我对未来没什么特别大的理想,虽然不是很喜欢当老师,但是读这个总比高中轻松。”

外部环境的调节作用。外部环境在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外部舆论。外部舆论对就读期望值本来就低的人,影响更大。当就读期望值较低时,外部舆论对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评价,极大影响学生就读意愿。“S15:我本来不想读,可是家里人和亲戚朋友都说,不读会后悔的。以后即便考上大学都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想想也是,于是我就来读了。”家庭条件对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没有起到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家庭条件对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的影响是随机的。就读期望值低时,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可能会促使其就读意愿变高,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所以渴望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早日挣钱。但家庭条件较差也会促使就读意愿变低,因为家庭条件差,教师待遇又不高,所以未来想从事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四、讨论与启示

本研究表明,就读期望、自我认识、外在环境、就读投入以及就读产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存在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创造性地构建出了包括五个范畴在内的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该模型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Vroom)提出的期望理论,也称“效价—手段—期望”理论[26]。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目标未达成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一种期望,进而对个人动机产生相应的影响,成为激发力量[27];同时,“激发力量=期望值×目标效价”[28]。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扩展,首先,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激发力量(就读意愿)不仅受到期望值(就读期望)和目标效价(性价比)的影响,还受到了内外环境的影响;其次,内外环境除了直接影响就读期望和就读意愿之间的关系,还通过影响性价比间接影响就读意愿;最后,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得出了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下的5个主轴性编码、11个开放性编码和32个初始概念,不仅构建了我国高职公费师范生就读意愿的影响机制,也为我国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招生和培养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提升就读性价比,增强目标效价

已有研究显示就读学生的激发力量(就读意愿)=期望值(就读期望)×目标效价(性价比)[28],就读意愿是就读期望和性价比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发现,高职公费师范生对就读性价比判断较低,是由于就读高职公费师范生的预期产出较少,而预期投入又太高。针对预期产出较少的情况,建议有关部门一方面保障教师的待遇,尤其是提高乡镇教师的待遇和补贴,从而提升其职业吸引力。另一方面为教师提供合理的上升通道。由于当前公费师范生要在毕业后回生源所在地市的中小学从事六年以上教育服务[29],服务期内一般不得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当师范生服务期结束之后,基本是年近三十的年龄,无论是想再继续深造还是转换人生赛道,都有些滞后。因此,针对有能力、有决心的同学,应当适当弹性处理其服务年限,给予其继续深造的机会,从而提升预期产出。高职公费师范生预期投入太高,主要在于乡镇学校工作任务较多,地點较偏僻,生活不太方便。但是,国家设立公费师范生的初衷则是让毕业生到条件较为艰苦的乡镇地区工作。因此,学校应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引导,提升学生的承诺意识,提升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激发其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的职业服务过程中,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师工作。

(二)合理控制期望值,与性价比形成联动机制

期望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动机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两种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期望值是指达成目标的程度[30]。然而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期望值都很高,学生有着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向往,但绝大多数学生是因为高职学习任务少,管理宽松,而且还拥有毕业后“有编有岗”等优惠条件而有较高的期望值。然而过高的期望值,使得很多学生在没有立志从事乡镇学校的教学工作时,就冲动地选择了高职公费师范生,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动机减弱,处于得过且过的状态。针对此情况,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引入淘汰机制,对上课出勤率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进行末位淘汰。同时对入学后确实不愿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也提供退出通道。应使高职公费师范生的期望值处于合理区间,从而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三)注重内外环境影响,引导社会舆论氛围

内外环境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的就读意愿有着显著影响,内部环境主要是指自身能力、自身自觉性以及自我抱负,学生对自我判断越低,反而就读意愿越高。这可能导致高职公费师范生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够。为了提升生源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一是要完善公费师范生的考核录取方式,充分了解报考学生的报考动机和职业倾向,真实有效地选拔出乐于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初中毕业生。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加强对高职公费师范生理想信念和教育情怀的塑造,激发高职公费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家庭经济条件以及社会舆论。为此,要落实高职公费师范生的“两免一补”政策[31],同时对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额外设立助学金。在社会舆论方面,学校对公费师范生的宣传,不应局限于毕业分配工作,还要加强对乡镇教师的热爱以及奉獻精神的宣传。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EB/OL]. (2018-07-30)[2021-12-29].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8/10/content_5313008.htm.

[2]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2015—2020年)的通知[EB/OL]. (2015-12-18)[2021-12-29].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5/12/18/art_46144_2545390.html.

[3]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EB/OL]. (2021-01-20)[2021-12-29]. http://jyt.hunan.gov.cn/jyt/sjyt/xxgk/tzgg/202101/t20210120_1031662.html.

[4] 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做好2020年公费生及委培师范生招生工作的通知[EB/OL]. (2020-07-24)[2021-12-29]. 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0/7/24/art_11990_9343064.html.

[5] 崔丽君,左光霞. 情绪教育干预五年制定向师范生心理适应性的方案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3(23):91-92.

[6] 陈胜祥. 农村中职免费政策失灵:表现、成因与对策:基于浙、赣、青三省的调查[J]. 教育科学,2011(5):13-19.

[7] 王清涛. 公费师范生违约风险及其治理: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9(Z2):119-124.

[8] 王有斌,鄢然,邓明智. 乡村振兴战略下公费师范生的思想引领探析[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22(1):130-135.

[9] 冯瑶,徐鹤翔,姚坤,等. 有关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22(13):34-37.

[10] 张素雅. 免费师范生教育信仰现状、原因与对策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 免费师范生为何频频违约?[J]. 广西教育,2014(44):30.

[12] 肖苗苗. 硕士生读博意愿的生成机制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20.

[13] 熊凯,黄禄臣. 普通高校本科大学生考研意愿与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8(5):94-98.

[14] 牛晶晶,周文辉. 谁更愿意读博士: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读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21(4):82-88.

[15] 赵万霞,邹娟. 社会期待与读博意愿:一项基于身份认同理论的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2020(2):81-88.

[16] 田牧野,张春兰. 文化资本对农业院校毕业生考研意愿的影响:基于南京某院校228份样本数据[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8-73.

[17] 徐伟琴,岑逾豪. “读博”还是“工作”:基于扎根理论的硕士生读博意愿影响机制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21(7):67-77.

[18] 陈向明. 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54-68.

[19] 陈向明.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4):58-63,73.

[20] 吴继霞,黄希庭. 诚信结构初探[J]. 心理学报,2012(3):354-368.

[21] 卡麦兹. 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 边国英,译.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54-88.

[22]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06-288.

[23] HENNINK M M,KAISER B N,MARCONI V C. Code saturation versus meaning saturation:how many interviews are enough?[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17(4):591-608.

[24] MORSE J M. Data were saturated[J].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2015(5):587-588.

[25] 高娟. 社会阶层对职业抱负的影响[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26] VROOM V H. Work and motivation[J].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 Practice,1964.

[27] 龚孟伟,南海. 高校教师自我身份认同及其提升策略探析:基于弗洛姆期望理论的考察[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8):31-33.

[28] 李德勇,陈谦明. 基于期望理论的组织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多维构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44-147.

[29] 刘毅玮,张云晶,封文波.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困境与突破:基于乡村教师对政策感知与态度的调查[J]. 中国教育学刊,2020(6):95-100.

[30] 张正堂,赵李晶,丁明智. 授权型领导对员工主动变革行为的影响机制[J]. 科研管理,2020(10):218-226.

[31] 陈雪飞. 公费师范生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探讨[J]. 高教论坛,2022(11):50-53.

Forced by Helplessness or Proactive Choice: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Influencing the Willing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ZHANG Pengfei

(Zhang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Zhangzhou 363000, China)

Abstract: Exploring the willingness of vocational public-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can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raining and teachers teach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uses grounded theory to qualitatively explore the willingness of vocational public-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academic expectation directly affects academic willingness, and both academic input and academic output reflect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ing academic willingness and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ademic expectation and academic willingnes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composed of self-awarenes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directly affects the willingness to study by influenc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tudy, while also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expectations and willingness to attend. On this basis, a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willingness of vocational public-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was constructed, an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of vocational public-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three aspects: improv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study, reasonably controlling expected valu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funded normal school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study; grounded theory; influence mechanism

(責任编辑:姜聪瑞)

基金项目: 2019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高职生学校适应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JAS19670)

作者简介: 张鹏飞(1993—),男,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扎根理论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企业经营绩效与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与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