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泸沽湖是摩梭人的故乡,不仅拥有优美宁静的自然风光,更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牛栏山第一中学人文素养融合课程的开设,正是缘起于2014年地理教研组在泸沽湖的一次科考。这次科考让地理教师们深刻认识到教学与实地考察之间的紧密联系,他们将所见所闻融入课堂,激发了学生们对摩梭人独特的母系社会历史和淳朴生活方式的浓厚兴趣。为了满足学生深入探索人文社会话题的愿望,地理教师联合语文、政治、历史等多学科教师自发组成了课程研发小组。经过多次研讨备课,他们以“婚俗串串烧——摩梭走婚”为主题,成功开发出跨学科人文素养课程。
课程开发以地理学科教师牵头、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地理学是自然和人文属性兼备的综合性学科,与语文、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学科在课程内容、知识体例、思想理念、教法学法上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此基础上融合自然、社会、生活资源,更易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淡化学科界限,开展融合教学。课程开发之初,由于团队教师对课程理念的挖掘不深入、对课程目标的认识不充分、缺少基于大概念下的整体课程设计意识,导致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人文素养课程更像一个学科“大拼盘”,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不强、综合性不足。随着课程的深入開发,教师的课程理念不断升级,在共商、共研、共享、共建中,逐渐凝结成一个跨学科、跨学段的研究共同体。课程团队也由最初的四门学科四名教师组成的“小作坊”,发展为如今的跨文理、跨九大学科的庞大团队。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深化,“融合”已成为牛栏山第一中学课程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新的着力点。学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指导,恪守“立志、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和发展性,坚持课程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融合性和实践性,构建了自律修养德育课程、自主探究智育课程、自强健体体育课程、自信体验美育课程、自立成长劳动教育课程的“五自五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提高生命的质量,提高生命的价值”的课程定位和“全面育人、尊重差异、多元选择、自我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课程理念。
在地理组梁博老师的带领下,学校课程团队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成功开发了“大国崛起”“多元北京”“一带一路”“茶韵飘香”“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以及“永远的长征”七大主题系列的人文素养融合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课程以学生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为主,实行组长负责制,从粗放的课堂集体大讨论,到文理分科后的文科主导,再到新高考选科后的综合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完善,课程也从浅层的学科拼接真正走向深度的学科融合。变化最显著的是参与课程研发的教师,对于每一次的选题,他们不再单纯从兴趣和热情出发,而是共同查阅大量文献,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并结合热点、分析学情,不断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和学科的交叉点。在高位、整体的课程融合意识的指引下,教师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狭隘视野,而是站在培养人的高度去理解课程内容并实施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保持了本学科的特色,又实现了与其他学科的交融,将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知识群,从而突破了学科边界和课堂边界,帮助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中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课程融合不仅是组合知识、组织课程的方法和手段,还深刻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认知和对课程改革理念的践行,蕴含学校对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只有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和学校特色发展进行课程开发,才能真正实现其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