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办学是各级各类学校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五项重点工作中,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位居其首。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进程中,要在把握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寻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主要路径,并以打造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等为抓手,全面落实落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关键办学能力; 内涵; 路径; 项目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4)02-0005-05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并将其作为五项重点工作之首。办学是各级各类学校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能力是指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进程中,要把握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基本内涵,探寻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主要路径,以打造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等为抓手,全面落实落细。
一、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建设:从基础能力到关键能力
(一)夯实高职院校基础办学能力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业学校应当依法办学,依据章程自主管理。该条对职业学校办学活动予以明确,这对职业学校办学提供了基本法律保障。2022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80%以上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到2025年底达标比例提高到90%以上。这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重要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建设要“两手抓”,一手夯实基础办学能力,一手提升关键办学能力。
(二)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
面向实践、强化能力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特征,具体到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一是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优化院校专业结构布局与专业设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在服务发展方面要提高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三是在促进就业方面要在保持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四是在综合实力方面做到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提升社会认可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三)基于重点项目建设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
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需要通过具体项目加以落实,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就是重点项目和具体抓手。课程和教材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教师和团队是推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主力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项目[1]。
二、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之课程建设项目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育的最后目标是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發生的影响纠结在一块儿,构成一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2]课程是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自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抓手。
(一)课程与教学
课程是经过选择、组织和加工了的人类文化知识,是主要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认识成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课程定义为:“为完成预先确定的某项目标或明确规定的一组教育任务而组织的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目标可以是为进行更高级的学习做准备,取得从事某种或数种职业所需要的资格,或者只是为了增长知识及理解力。”[3]我国教育学学者多数持“大教学小课程”观点,他们认为教学是上位概念,课程是包含于其中的,只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在这种对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中,课程往往是教学内容的代名词,属于教学的一部分;课程也往往被具体化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部分。无论如何,课程居于教学的核心层确是人们的共识。
(二)高职教育课程教学与课程改革
课程教学论的基本范畴通常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这是从课程的角度对现实教学进行本质探寻和规律揭示,从学理上讲,正是围绕课程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构建起关于教育的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从性质和功能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践课程等类型。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着力点。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三)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之课程建设项目
1.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03年教育部启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度分别有18门、55门、61门、106门、172门、200门、200门、229门、223门高职高专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课程,累计占国家精品课程总数的30%左右。高职高专精品课程由本领域影响力较大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高职高专院校通常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极大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
2. 高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2013年10月29日,教育部批准1 091门课程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名单,其中高职课程336门;2013年12月20日,教育部批准1 540门课程入选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名单,其中高职课程440门;2016年7月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 686门课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名单,其中高职课程759门,以上三批高职院校累计立项1 53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3. 高职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建设。2015年,教育部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其后,结合课程设计、课程建设、课程实施、应用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设置课程观测指标。2022年3月28日,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上线运行,要求入选的国家在线精品课程统一接入。高职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要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一批课程内容精品、教师水平精湛、教学效果精准的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推动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开发与开放共享,充分发挥在线课程在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深化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国家、省、校各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培育、遴选、共享、应用和持续建设机制,带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4. 高职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5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通知》,确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门,其中包括职业教育类200门和继续教育类100门课程,在职业教育类200门课程中,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2门;在继续教育类100门课程中,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1门。
三、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之优质教材项目
(一)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政策演进
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宏观管理指导职业学校教材建设。《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提出,我国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国家、省(区、市)两级规划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重点组织规划体现区域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和国家规划教材以外的专业课程教材。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2021年《“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开发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形成更多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化教材,建设一批编排方式科学、配套资源丰富、呈现形式灵活、信息技术应用适当的融媒体教材。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职业教育优质教材建设指南:教材呈现形式要新颖、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支持职业教育新形态、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与推广。
(二)活页式教材
活页式是教材的一种组织模式,具有灵活性、流程化、个性化的特点,可依据一定的内在逻辑和教学需求,重构、序化、迭代教学内容,便于职业教育的模块化教学。因此,活页式教材尤其适合实践性強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可模块化的课程。在实践中,活页式教材包含三大类:一是单页式,即教学的最小内容集中在一个单页,方便使用过程中的取放;二是模块式,即可根据课程任务、教学载体,重构、序化活页内容;三是配套式,即将实验实训、报告记录等通过任务工单形式“活”起来,与理论知识结合,配套使用。
(三)工作手册式教材
工作手册式教材是以工作分析为依据,以项目、任务、活动、案例等为载体所开发的教材形式。工作手册式教材与活页式教材可以融合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存在。在实践中,工作手册式教材也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实施开发:一是在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材中依据不同单元的教学需求,设置对应的实验、实训环节,这些环节可以在每个单元之后出现,也可以集中以附册的形式出现。二是在以任务实施为主的教材中依据不同任务属性,可以直接将每一个任务中的部分内容设计成工作流程图表,完成流程图表中内容的填写即为完成一个任务。三是参考企业的工作手册,在已有规章制度、工作具体流程、工作具体内容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提质、归纳,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中。
(四)全国教材建设奖
2021年9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发布了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奖励决定,评选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优秀教材400种。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高专院校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眭碧霞等17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眭碧霞代表200名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在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上发言。
四、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之教师团队项目
(一)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关键办学能力的重要抓手,旨在不断提升教师团队专业素质与技术技能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含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从“双师”素质考量的,另一方面是从“双师”结构界定的。使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结合,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不断优化“双师”结构,持续提升“双师”素质。
(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分专业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2021年、2023年,我国已分三批次共立项建设514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含培育),示范带动建立500多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 600多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2年4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公布了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典型案例,力争形成“双师”团队建设范式。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
“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依托国有企业、大型民企建立1 000个左右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2019年、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公布两批共202家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2022年教育部立项建设17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等真正落实到位。
五、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提升之实践项目
(一)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是集教学、实训、培训、科研、竞赛、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2021年教育部确定215个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其中由高职高专院校牵头建设的有203个。2021年9月,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印发《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指南》,解决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损耗、高风险及难实施、难观摩、难再现的“三高三难”痛点和难点问题。2022年10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公布2021年度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项目名单,39个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11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公布2022年度《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立项名单,有342项课题获得立项。
(二)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是校企联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的重要平台。主要通过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工作岗位、用工人数、岗位职责、关键任务,确定校企双方的职责与分工、成本分担机制等内容。一是校企联合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联合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联合开发课程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二是校企联合设计和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制定项目考核评价标准,明确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三是明确企业导师教学职责,强化学校导师实践能力,制定双导师管理制度。事实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就是通过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来开展的。2023年3月,教育部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开展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每个项目原则上由一所学校和一个企业联合申报,第一批拟立项150个合作培养项目。
参考文献:
[1] 陈正江. 提升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2.
[2]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2.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5.
Key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ssence, Enhancing Paths,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CHEN Zhengjiang
(Zhejiang Financi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primary means through which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are to ser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s and contribute to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Enhancing the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er to their abiliti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elevate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ssue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highlights five key tasks, in which the improvement of key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at the forefront.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t is crucial to grasp the fundamental essence of the key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 the main paths to enhance these competencies, and focus on implementing a batch of core courses, high-quality textbooks, teacher teams, and practical project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essence; paths; projects
(責任编辑:程勇)
作者简介: 陈正江(1977—),男,研究员,硕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