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03-23 12:50李方正
家长·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章素养能力

李方正

语文是基础学科,在推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方面的作用颇为显著,有助于使学生成长为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综合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持续深入,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在显著提升,关键之一便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大单元教学作为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将同类型的个体文本或元素进行整合,给予学生综合化的学习体验。其既可以缩减教学时长,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带来帮助。基于此,本文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展开研究。

一、以单元目标为统领,深化学生理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对知识的内化,在大单元教学活动当中,单元目标的设定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密切相关。根据认知理论,学习是一个由表层学习逐步转化为深层学习的过程,而单元目标的制定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实现从表面学习到深层学习的转变。深化学生对单元目标的理解,不仅意味着学生能够准确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发挥单元目标的统领作用,要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良性思考,深化其理解和认识,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认识,让学生更好地走入单元内部,完成对所有内容的有效记忆。

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时,本单元包括《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和《十二生肖故事》三篇文章。单元目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理解神话故事的文化内涵,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从而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任务,如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区对于相同神话的不同诠释,促使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此种教学设计使得学生在完成单元目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这对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增强学习体验至关重要,能够更好地发挥大单元教学价值,进而推动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以单元内容为模块,增强学生体验

单元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具体模块,要在教学中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带给学生更为良好的感受。目前来看,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清晰明朗,强调教师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师要借助亲身经历和体验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单元内容为模块,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一系列有机联系的小板块,每个板块旨在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内容的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究、感知、表达,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同时,这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走入课堂内部,赋予学生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对推进语文教学质效的提高非常重要,能夠助力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时,本单元包括《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两篇文章,写作例文则是“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都是与写景密切相关的。本单元的内容突出,教师可以通过以内容为模块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学习《海上日出》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景活动,观察日出的美丽景色,并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对景色的感受。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线上游览的方式展示双龙洞的奇妙之处,让学生通过屏幕获得亲身感受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在写作园地: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景物进行描写,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图片、音频等元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写景的技巧,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对单元内容的归纳整理,赋予学生全新的学习认识,类似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拓展,还在线上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深刻的学习体验。

三、以单元过程为架构,丰富学生认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科能力。单元过程的设计有助于将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消化知识。通过逐步展开、有机衔接的单元过程,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平衡,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单元过程作为架构,强调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目标是促使教学活动变为有机整体,通过更加连贯的过程深化学生的理解,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化所学知识,这对学生综合发展的支持是颇为显著的。在新课程标准的深度应用下,教师要寻找到全新的教学路径,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具体活动和任务,积极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设计有序的单元过程,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形成扎实的学科基础。大单元教学的全过程应当考虑到知识的逻辑顺序,注重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完整的认知图谱。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时,本单元包括《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和《女娲补天》四篇文章。在设计单元过程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单元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文化内涵,逐步展开深入的讨论和解读。在教学中穿插使用多媒体、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加深学生对神话文学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地参观或观摩相关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传承的魅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单元内容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单元过程设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培养了跨学科的思维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以单元问题为引领,优化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问题解决和知识建构来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形成独立的认知结构,而非简单地接受教师的传授。这种理念有助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优化教学内容方面,问题的引领可以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灵活性。通过深入分析单元主题,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能够学到哪些与生活相关的知识?”或“这些文章中的主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其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问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水平和兴趣进行调整,使实际教学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问题解决过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和独立。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时,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文章,首先,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领,提出一个主题性问题:“我们身边的美好风景是如何呈现在三首古诗中的?”这个问题直击文章的核心主题,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景描写的兴趣。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被引导思考古诗中描绘的景色,从而主动参与到对诗歌意境的探索中。问题的设定不仅突出了文章的关键点,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

其次,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细化问题,如“诗中用了哪些生动的词语描绘风景?”或“诗歌中是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这样的问题不仅强调对语言细节的分析,更关注作者情感的表达。在问题的支撑下,学生能够充分结合自己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去挖掘诗歌中的细腻描写和深层次的情感,在阅读中更为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用心之处。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将更加专注地思考、解读文章,使知识的吸收更为深入和系统。而且,这种以问题为引领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五、以语用能力为目标,给予多种认识

语用能力包括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交际技巧、语篇解读和修辞意识等方面的素养。这种教学理念是基于社会交往和实际应用的需求,强调语言是一种工具,其价值在于能够在特定情境中产生预期效果。在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且关键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成长需要,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方式。

此外,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技能,使其能够有效沟通、协作和表达观点。语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学生具备对语篇的深入理解能力,能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语气和作者意图,使语言运用更富有层次感。因此,语用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语法知识和词汇的传递,更注重语言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和发挥,只有将学生置身于真实具体的情境之内,才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的良性思考,促使学生产生思考,明确应该如何顺利地完成对自己所学知识的运用。

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时,本单元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这四篇童话,以语用能力为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首先,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任务,要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小女孩的情境,了解并体验她的生活,进而思考和表达小女孩的情感、心情。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语境中的情感表达,也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解读能力。

其次,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有机会共同设计奇幻冒险故事,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创造故事情节。这种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的语境中感受到语言的灵活性,不仅理解了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图,也在参与交际性的活动中提升了自己的表达技能。语用能力培养不仅关注语言形式,更强调在实际应用中的交际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各种情境下运用语言,提高整体语言素养。

六、以自主探索为工具,转化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彰显学生的本位作用,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需要创建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发挥个人潜能,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其倡导个性化的学习路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对文本的阅读分析和自我思考,最终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学习理解。

比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时,本单元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章,文章节选自我国的四大名著,单元习作训练的主题则是写读后感。为切实有效地深化学生的认识,给予学生可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任务,如提出问题:“在四大名著中,你更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或者“你能从这些文章中找到哪些关于人物性格、情節发展的共同特点?”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和深入探讨。在进行单元习作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写出属于自己的读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共享。在此种教学活动的支撑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会更为深刻,对本单元涉猎的四篇名著形成更加清晰的理解,并在此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这种转化教学模式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文学作品,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大单元教学在推进学生成长方面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工具,充分结合学科内容,做好对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工作,采用更为科学灵活的教育方法,满足对学生理论知识储备的增加、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水平的提升等需要,将学生培养为符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综合型人才,此举意义非凡。

猜你喜欢
文章素养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