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莺飞
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活动则是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等角度进行设计与实施,使小学生在参与家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提升劳动素养。本文结合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更好地推进小学美术课程活动的发展。
一、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活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
美术课程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理念,让其认识到劳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通过参加家庭劳动教育,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应该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主动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并将自己在劳动中获得的收获反馈给家长和老师。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从而使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劳动中,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有利于明确美术课程的特点
在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美术课程的特点,尤其是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时,更要注重明确美术课程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对劳动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劳动教育和美术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劳动教育和美术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同样发挥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劳动素养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还有利于明确美术课程的特点。小学美术课程中包含了很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绘画、手工、剪纸等,在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时,教师要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生活,从而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审美能力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对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术知识和技能是人们通过长期劳动实践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课程又是我国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能力和把握能力。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
二、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上缺乏创新性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视,导致学生难以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美术知识。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创新,将家庭劳动教育与美术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知识内容的创新,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参与家庭劳动。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兴趣。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在小学美术课程活动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协调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不够频繁,学校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家庭情况,家长也无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导致了两者没有更好的交流沟通。二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比如,对于孩子来说,家庭劳动教育是在学校美术课程活动中进行的,而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的小学美术课程活动中,家长却很少参与其中。
(三)对家庭劳动教育认识不足,课程开展流于形式
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往往以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学生在课堂上仅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流程,难以突出自身的主体地位。部分教师对于家庭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家庭劳动教育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附属品”,从而忽视了在美术课程中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同时,部分教师并未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因此无法科学合理地制定家庭劳动教育计划。此外,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时往往采用敷衍式教學方式,这直接导致了美术课堂中家庭劳动教育流于形式。
(四)教学过程缺乏多样性,未能体现趣味性
家庭劳动教育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家庭劳动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美术教师没有认识到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缺乏多样性,未能体现趣味性,导致学生对家庭劳动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美术教师对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讲解相关内容,没有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导致学生缺乏兴趣,在课堂上表现得无精打采。此外,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而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也难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三、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活动实施策略
(一)明确劳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家庭劳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劳动为内容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家庭劳动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并让学生从美术学习中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课程活动设计时,教师先要明确该课程活动的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例如,在《用颜料做树叶画》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树叶和树叶标本,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绘画技能进行树叶画的创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一幅漂亮的树叶画。在完成作品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动手制作树叶画的文章。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和成就感,还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在收集颜料和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合作学习等方式,了解到美术课程活动并不是简单地学习绘画技能,而是感受劳动中的美、美是如何在劳动中产生的。
(二)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传统的美术课程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不適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将创新思维作为指导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创意手工”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农村进行采访和调查,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美术创作表现出来。比如,在农村可以看到一些废旧物品加工成了各种物品,一些老房子、木屋等,通过对这些实践活动的观察和分析,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家庭劳动中获得的材料进行制作,从生活中获得创作灵感。例如,在“制作家具”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市场上选购材料和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家具。有的学生选择一些废弃物品或废旧报纸、布条等进行制作,有的学生选择一些废旧布条、旧衣服、废弃书本等进行制作,还有的学生选择用报纸做成小凳子、小桌子等。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家具,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创新思维能力。
(三)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的题材和形式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参与创作的过程中感知家庭劳动的艰辛和不易,增强学生的家庭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让学生创作出相关作品来表现自己在家庭中承担的劳动任务,如通过扮演家长和孩子、家长与老师等角色来做一些家务劳动等。
例如,在《家有一宝》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在家里种植的花草、喂养的家禽等作品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家里有哪些物品需要清洗、打扫和整理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利用美术活动中所学的绘画知识来完成这些作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和家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画一幅画,如家庭成员形象、家庭日常用品、日常家务劳动等。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如通过剪纸、编织、剪贴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综上,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关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劳动实践,并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感悟家庭生活的艰辛。
(四)注重劳动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美术课程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劳动经历,创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美丽的家园”主题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与家庭劳动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家庭劳动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在家庭劳动体验中获得情感感悟。
例如,在“创意无限”这一主题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与家庭劳动相关的视频。视频中呈现出很多学生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的场景,如包饺子、洗碗、扫地等,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产生对家务劳动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家庭劳动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与家庭劳动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课程活动的兴趣,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简单有趣的家务劳动活动,如包饺子、洗碗等。
(五)开展家长课堂,加强家校合作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劳动实践经验,很难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小学美术课程活动中开展家庭劳动教育,能够让家长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劳动”,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完成相关任务。可见,家长课堂是家校协作的重要渠道,对加强家校合作、推进家校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在美术课程活动中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教师可以向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美术课程活动开展情况及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家庭劳动教育内容,让家长了解美术课程活动中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师还可以向家长讲解相关作品及制作方法,并请家长将自己创作出的作品拍照或拍摄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里。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庭劳动成果的魅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他人的品质。
通过开展家长课堂,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相关技能的掌握程度、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等情况,还可以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劳动时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校沟通平台了解学生在家庭劳动中存在哪些问题,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学校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劳动所具备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因此,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是推动美术课程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劳动教育背景下发挥着积极作用。美术课程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联系紧密,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到美术艺术魅力。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用,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美术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