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阳艳
在教育不断改革与深化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深入与全面,也正是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教育教学面临着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对象由于其独特的认知和发展特点,需要一种更为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而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学科,不仅关系到技术知识的掌握,更是关乎个体学生在社会中的全面发展。也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紧跟时代潮流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学校的教学实践探索过程中,信息技术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特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但是,学生面临认知和发展上的独特挑战,需要一种更为贴近其需求和特点的教学方法,小組合作教学不仅满足这一需求,还为新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小组合作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促进学生间互动、合作和共同成长的学习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弥补个体学习上的差异,还能提供更多社交互动和情感支持,让每位学生在合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探索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而是一个共同协作的过程,为每位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一、基于新教材的信息技术学科小组合作教学应用价值
(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与探索过程中的需求,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认知、学习习惯和学科理解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小组合作,教师能更具体地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更加贴合每位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次,小组合作提供了一个更为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以适应自身认知规律的方式参与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学习节奏等特点,调整小组任务和活动,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小组内的互助互补机制有助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在小组中,一些在特定领域表现优异的学生有机会通过互助的方式,向其他组员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共同成长的机会,还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互助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好地发挥潜能。
(二)互动引导学生思维拓展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更在于通过互动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多维的互动探索与交流中实现思维的拓展,进一步助力学生智力发展与学习能力的提升。
首先,小组合作注重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通过讨论、分享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学生在小组中能够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借助多样的观点和思考方式,更全面地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促使他们的思维得以拓展。
其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往往需要共同面对问题并协作解决。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边界。通过互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小组合作中的互动能够引导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从组员的不同观点中获得启发,拓展了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认识。
二、基于新教材的信息技术学科小组合作教学设计实施
(一)以情景融合为切入点,关注学生发展科学性
在设计小组合作教学时,以情景融合为切入点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情景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具体、直观、动态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更主动地思考与探索,既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又能够助力学生智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医院的自助服务》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医院自助终端机挂号”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并理解医院自助终端机的挂号过程。首先,在教学开展的导入阶段,教师引入医院自助终端机挂号的场景,简要介绍挂号的重要性和自助终端的作用。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让学生对医院自助终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白板为学生提供模拟医院挂号终端机的交互课件,让学生轮流体验挂号过程。教师详细解释终端机上的各个按钮的功能,如选择科室、输入个人信息等。通过模拟,学生能够逐步了解和熟悉整个挂号过程。最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中一部分学生模拟患者,另一部分学生模拟医院工作人员。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挂号过程中患者和工作人员的互动情景,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际应用的练习,让学生利用自助终端机完成挂号等操作。如教师可以在不破坏原有行政班结构的前提下,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带领学生去当地医院进行实践探索。例如,让学习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为一组,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如设计体验“挂号”“取号”和“缴费”自助机,将信息技术课程融入医院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去本地附近的医院独立完成相关自助服务;而对于学习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上相对较弱的这一组学生,通过教师和学习自理能力、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在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达到认识医院自助挂号机和体验文明挂号操作流程的学习目标。
(二)以信息技术为基本点,凸显对学生的支持性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科内容的学习对象,更是学习工具,具有双重价值。在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充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教学工具,使其发挥双重价值,引导学生在更科学、高效地教学中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掌握适用的中文输入》教学时,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是学习多种文字输入方式。这既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内容,也是为了将信息技术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种文字输入方式,如手写输入、语音输入、键盘输入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小组引导,如有的学生言语能力较差,可能在语音输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支持他们的学习,教师可以在分组中设置专门的支持小组,由言语能力较好的同学担任导师,通过简单的语音输入示范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语音输入的基本技能。同时,鼓励小组成员互相协助,共同解决使用这些输入方式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促进团队合作。针对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通过图示、简单的示范和实际操作,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不同的文字输入方式。在小组中设立具体的任务,如观察图片、模仿简单的手势,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文字输入的基本概念。
之后,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教具,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实践,共同探究每种输入方式的优劣势和适用场景。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文字输入方式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结合场景进行实践探索。如嘈杂的商场环境,学生就需要针对环境选择除语音输入外的中文输入方式。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多元成长。
(三)以小组分层为着力点,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统筹性
教师可以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开展分层性的教学探索,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统筹性。基于个别化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差异化设计,使得教学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
在教学开展前的评估阶段,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以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这些综合评估的结果,教师能够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差异性,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布置拍照任务时,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中都包含A层次学习理解动手能力较强和B层次学习理解水平一般的学生,B层次的学生在A层次的学生的辅助下完成拍照,让他们学习一些基础的拍照技巧。而教师可以指导B层次的学生在拍摄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拍摄角度、曝光度、放大倍率等拍摄技巧。最后教师设计由A层次的学生尝试使用滤镜等编辑功能对拍摄的照片进行美化,这样的设计旨在挑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度理解。通过这样的分组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相对应的技能提升。
(四)以任务驱动为结合点,体现教育发展科学性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与探索中不难发现,教材注重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生活能力为中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结合此特点,教师可以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布置更具生活化的任务内容,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主动探索中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例如,在《时间管理很重要》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利用智能手机做好时间管理的生活任务,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每天需要按时吃药,但是因为对时间的认知不够清晰,所以总是忘记。此时,教师就可以将相同情况、问题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并为小组学生布置“制定吃药计划”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小组探讨中通过智能手机根据不同的吃药时间设置不同的时间提醒,并学会使用时间闹钟功能、日历提醒功能、事项提醒功能等多项功能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开心家庭节日”生活任务活动,让学生询问并记录亲人的生日等其他重要节日并做好日历提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间异质的形式进行小组分组,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维度和角度的探讨交流中更全面和便捷地设置日历提醒。通过这个任务驱动的设计,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使用智能手机的技能,同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符合当前阶段教育发展的科学性,使学生在任务中获得了生活技能和数字时代的新知识。
(五)以生活实践为落脚点,增强教育教学融合性
学校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通过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强化教育教学的融合性,还需要教师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中的真实任务场景,以解决数字社会生活中典型问题为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强化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体现并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融合性。
例如,在第二单元《手机熟练用》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常见的生活情境为引子,即“教师节到了,我想给老师发送节日祝福”。这个情境直接体现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此为任务目标,即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解决类似的生活问题,如发送文本信息、音频、图片、视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等进行合理分组。针对存在言语障碍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发送非语音信息给同组学生的任务,强调通过非语音方式表达祝福,满足存在言语障碍学生的需求,提高他们在信息技术中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设计一些绘画图片,通过组内的合作交流,将设计好的绘画图片发送给教师。
针对有言语能力但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组内学生针对非文本信息的编辑和发送过程进行相互探讨和交流。还可以结合其动手能力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节日当天定时地给教师发送祝福信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动手中提高应用水平。通过这样的小组分工与合作,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在任务中获得实际技能,同时也促使他们在信息技术中积累实际应用的经验。
三、结语
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坚信,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无限的潜力,教学理念不仅在于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还在于引导学生發现自己的潜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未来,教师应继续努力改进教学模式,不断融入创新元素,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学习经验。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助力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世界中展翅翱翔,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