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燕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积极面的心理学分支,强调个体的潜能、优势和幸福,而非仅仅关注心理问题和障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身潜能,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法治意识,促进个人全面发展。本文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合理地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一、积极心理学基本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包括关注个体的优势和潜能、强调积极体验、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同时,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积极情绪,如愉悦、爱和幸福感等,以及积极的心理品质,如自信、乐观和充满希望等,主要目的是激发人本身所具有的能量,促进人更好地发展。此外,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人既具有积极的心理,又具有消极的心理,前者使人很好地接纳自己,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主动创造更多价值;而后者则使人面对任何事物都显得十分被动和无力,严重时还会使人产生抑郁情绪。这些理念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相契合,教师可以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运用,革新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实践,帮助学生在积极心理学引领下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基于主題教学,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主题的教学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主题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法治意识、获得精神成长。同时,主题教学是一种以主题为核心,整合各学科知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主题为主线,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主题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例如,在《学习伴成长》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习”为主题引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结合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学习”主题内涵。首先,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还没能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往往在学习方式、方法、技巧上难以把握,心理难免会存在一些压抑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积极心理学的引领,给予学生及时帮助与关怀。其次,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当教师呈现出一种强大、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学生自然会被感染。最后,教师可以以“学习”为主题引领,教给学生学习技巧与自主学习方式,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
(二)基于主题教学,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运用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基于积极心理学指导,在实践主题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锻炼社会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借助情感表达、实践活动、信息媒体加强学生学习体验,进而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活动高效开展。
例如,在《做更好的自己》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融入“情感体验”的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懂得自学与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做更好的自己的方法。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新闻联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学生正确反思自己。同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明学生的缺点与优点,通过放大优点的形式明确学生的缺点,并帮助学生及时改正,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小活动来分析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帮助学生深入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而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基于主题教学,提升学生良好品质
积极心理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给予学生积极鼓励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积极情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长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此外,积极心理学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沟通、合作和解决冲突,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之,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还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帮助学生在主题的积极引领下健全人格。
例如,在《在社会中成长》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参与社会生活”,并结合品质积极心理学渗透,帮助学生在品质的培养下实现综合能力与合作水平的提升。首先,教师创设活动一:情景《狼孩的故事》,并指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在其中渗透品质心理学教育,促使学生正视生活中的交往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其次,教师设计活动二:探究人的社会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社会活动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什么针对性的意义(在其中渗透社会积极心理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教师组织亲社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亲社会行为,使学生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基于主题教学,建立学生积极情绪
新时代教育理念发展下,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绪变化,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支持性、开放性、积极性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合理利用网络》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网络”为主题,引导学生树立遵守网络规则的责任意识,知道遵守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意义。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资料与链接内容,并思考网瘾是什么、网瘾的表現以及网瘾的危害。其次,教师为学生展示有关网瘾的社会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感悟网瘾的危害。再次,教师要在主题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情绪,并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织其分享怎样正确对待与预防网瘾的形成。最后,如果本班部分学生存在网瘾现象,教师要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引领学生戒掉网瘾,并通过表扬、激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情绪,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获得更好的发展。
(五)基于主题教学,塑造学生健康心理
积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表现,还能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积极健康心理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乐观、自信、坚韧、自律等积极的心态,并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树立自信心,同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展现出热情、亲切、耐心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维护秩序》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主题“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基于积极心理学指导,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秩序的含义、种类与作用。首先,教师为学生出示两幅图片:一是生活中秩序混乱的场景;二是生活井然有序的场景,并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体现了哪方面的社会秩序,自己习惯在哪一种秩序中生活,以及怎样维护生活中井然有序的秩序。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言,并肯定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正视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在维护秩序中发挥自身优点,避免自身缺点,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实现社会秩序的维护。
(六)基于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基于积极心理学展开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教师应结合积极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格,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道德规范、道德榜样,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教育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教师组织班级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责任感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尝试新事物,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多加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创新改变生活》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全面认识创新”,帮助学生深入感悟创新怎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明清时代到现代生活的改变,感悟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改变,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推动生活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实践活动,让学生轮流根据“创新改变生活”这一主题演讲。在演讲过程中,教师要评价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在学生演讲环节融入道德规范和道德榜样。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创新演讲方式,以引导学生学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创新自我,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与积极人格的塑造。
(七)基于主题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发展,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此外,教师要结合主题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在主题教学中感悟积极心理学的指导意义,使学生在主题学习中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例如,在《参与民主生活》主题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主题“民主”,并融入积极心理学指导,使学生在积极心理学的引领下参与民主生活、增强民主意识。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结合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行为,培养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其次,教师组织模拟学生会候选班级实践活动,以“学生会选举”主题活动为引领,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民主的重要意义。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参与模拟选举,借助选举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学生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意识,使学生认同民主价值,进一步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结语
初中阶段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学正好与这一理念相符合。教师要重视积极心理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情绪、塑造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的人格。此外,借助主题教学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的学习体系,有效加强积极心理学指导,为学生注入积极向上的心理能量,也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奠定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