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媛
小学高段数学具有实践性强、趣味性强等突出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高段数学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开展。小学阶段常见的实践活动教学形式主要包括游戏竞赛、实验操作、合作互动以及生活实践等。本文结合苏教版数学教学内容,重点研究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然后从游戏竞赛、实验操作、合作互动、生活实践以及社会调查作业五个方面对小学高段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效开展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提供支持。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身份,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对接性思考,对数学教学开展的活动形式、内容、组织以及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整合与优化,从而促使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开展,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达到小学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小学高段数学知识面有了较大程度的拓展,其与中低段简单的数学运算相比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综合实践性,对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小学高段数学的特点以及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实践活动教学成为小学高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但如何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一、实践活动教学在小学高段数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有利于实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转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高段数学包含的知识点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将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引入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该模式的作用,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并使实践活动成为合作探究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将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也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说明了实践活动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活动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区别,长期以来,教师结合教材照本宣科,所讲授的数学知识过于理论化,部分学生只是了解了教材内容,学会简单的计算方法,但关于数学知识从何而来并未开展探究學习,缺乏课外知识的延伸,通常是以知识讲解穿插作业习题的方式完成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很多学生会因此对数学丧失兴趣,缺乏主动性。实践活动教学是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不仅从教学形式方面使学生耳目一新,还从教学方法层面转变为多样化方法,如游戏竞赛、生活实践、实验操作等。这些方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对数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高。
(三)有利于与教材的教学内容相匹配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高段数学课本内容均加入了一些实践性元素。如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课将互联网普及的内容加入其中,说明数学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将李伟家附近部分街道平面图引入教材中,突出体现了确定位置一课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由此可见,小学高段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关联,实践活动教学更加契合这一关联性,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培养学生活学活用、创新实践的能力提供支持。
二、小学高段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开展策略
从小学高段数学学科视角来讲,可采取的实践活动形式主要包括游戏竞赛、实验操作、合作互动以及生活实践等形式。因此,下文分别从数学教学中常用的这四种形式着手,对具体的教学策略做如下探究。
(一)合理开展游戏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小学生经历中低段知识学习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并且在整数的加减法学习后,对数字形成了一定的敏感性。同时,小学生一般喜欢做游戏,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游戏竞赛这种实践活动教学的条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开展游戏竞赛活动。数学和游戏对接,将数学知识引入游戏竞赛中,可以使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高段数学学习中。在开展游戏竞赛活动时,教师必须结合高段数学教学内容合理开展游戏竞赛设计,在设计游戏竞赛内容和规则时结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公平竞赛,使学生在参与游戏竞赛活动中遵守规则,避免出现秩序混乱、偏离游戏主要方向等问题。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教学时,当完成这节课的基础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在班级中开展了“闪卡”游戏,具体的游戏竞赛内容和规则设计如下:
第一步,游戏竞赛开展前准备:将班级学生每5人分为一组,预先制作“小数加法和减法”卡片,每组每人安排5个卡片计算题目,完成所有题目回答的达标时间设置为2分钟,同时准备4块秒表用于记录时间(根据分组数量确定秒表使用数量)。
第二步,游戏竞赛内容:共有8组分组,要求前4组先进行“闪卡”比赛,由后四组派出代表负责记录时间,根据答案核对每个题目回答是否正确,正确在答案后方打“√”,并记录小组“闪卡”计算时间。前4组完成后,由后4组开始竞赛,同时前4组派出代表记录时间、核对计算正确与否。
第三步,游戏竞赛规则:通过对游戏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各组平均时间以及准确率,准确率高且平均时间短的小组获胜。
“闪卡”游戏竞赛可以提高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注意力,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运算的熟练程度。通过游戏竞赛活动的方式,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其中,使整个活动的讨论氛围更加强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重视开展实验操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实验的操作性表现非常明显,内容主要包含数学探索、观察以及验证等操作。在进行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知体验,从而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欲望。在设计实验操作活动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实验操作活动每个环节的优化处理。针对怎样开展实验操作活动,教师可以将设置一些实验操作活动所需材料的准备任务交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准备材料时能够对即将开展的实验操作活动有所了解,进而更容易参与到实验操作活动中。小学高段数学内容包含一些几何知识,在安排和设计实验操作活动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几何知识内容作为切入点,立足于图形类实验操作活动的特点进行开放性设计,锻炼学生实操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内容教学时,借助计算公式的推导内容,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实验操作活动,先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引入这节课中,然后通过数学问题导向的方式,使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方法,然后为学生准备剪刀、卡纸等材料。同时,明确实验操作要求,使学生能够自主制作平行四边形实操学具,同时试着利用拼接、裁剪等操作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结合实验操作的做法和结果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在此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操作,或者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活动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和纠错,掌握图形转化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最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该实验操作活动的难点在于图形转化思想的渗透,教师在开展实验操作前必须引导学生“温故”,从而为实验操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三)合理开展合作互动活动,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往往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应该科学分组,为学生开展合作互动学习提供条件。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化差异选择合适的分组方式,如学生个体化差异过大,宜采用异质分组,如果个体化差异较小可以自由分组。完成分组后,教师还要对各组成员进行组织,使组内学生均可找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位置,从而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开展合作互动活动时,为了提升合作互动效果,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引导法、任务驱动法以及变式训练法等方法开展综合性的合作互动活动。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时,教师应预先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小组5名学生,利用任务驱动法开展合作互动活动。将任务主题设置为“校园绿地面积的统计”,并对每组各成员分配各自任务,由2人负责量尺,1人负责记录,1人根据记录内容负责编制校园绿地面积统计表,余下1名学生负责绘制条形统计图,通过各自分工的方式完成整个项目任务。统计表内容包括草坪、花圃、树木以及其他绿地对应的面积。
由此可见,在校园绿地面积统计任务活动开展中,虽然组内每一名学生负责完成的任务不同,但每一项任务均是不可缺少的,组内的合作互动,使小组所有成员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知识的了解程度得到提高,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对知识进行思考,进而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四)重视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能力
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分不开的,在开展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程度,并据此设计具体的生活实践活动,将高段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对接,如采取实地勘察、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完成生活实践活动。小学高段数学与实际生活存在的对接点比较多,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数学知识、生活元素以及实践活动进行有机融合,增强生活实践活动的综合性,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学时,笔者根据课本中王大叔用木条围长方形花圃的案例题改编了一个生活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如下:李先生是本市农村地区的一家养殖户,打算使用22段1米长的铁围栏将养殖的鸭子围起来,为了使鸭子的活动空间最大化,保证围栏的内部面积最大,请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办法。这时,学生一一列举长方形的长与宽并绘制统计表,对不同长和宽的长方形面积进行计算,最后选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这一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统计学等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五)巧设社会调查作业,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
作业属于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教师在完成课程讲解之后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其中实践类型的作用具有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的作用。因此,教師应充分重视社会调查作业的重要性,将社会调查作业作为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例如,在完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课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家校合作模式,鼓励家长参与到社会调查活动作业中,为社会调查作业的开展提供支持。由于社会调查作业需要与当节课程讲解的统计表知识以及条形统计图知识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将留置社会调查作业定位于社会热点话题,保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如工业废水产出量与处理好的废水排放量统计图,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如分析废水产出量与处理好的废水排放量之间的关系,统计某化工厂每年的废水污水排放量,分析化工厂废水污水排放量的变化趋势,从而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因学生的年龄尚小,还需要家长陪同孩子开展社会调查作业,以更加促进家校合作的作用得到发挥。
三、结语
实践活动教学符合当前新课标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小学高段数学与中低段数学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教学内容更加具备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因此,在开展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实践活动教学的形式,使实践活动教学的作用得以发挥,从而推动高段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