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玲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安徽 宿州 234112)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就是在玉米地根据品种特点、土壤条件套种大豆,充分利用高位作物边行优势,扩大低位作物空间,实现作物协同共生、一季双收。2022年,埇桥区积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2666.67 hm2,引导农民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探索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机械化种植技术,破解结构调整难题,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民利益。埇桥区主要推荐玉米带种植2~4行,大豆带种植4~6行,整带幅2.4~4.8 m模式。
2.1.1 大豆品种
选择经国家审定的种植区域包含安徽省内或者安徽省审定的大豆品种,品种应为夏大豆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等特性。2022年埇桥区推荐的大豆品种为“金豆99”“皖宿051”“皖豆203”等。
2.1.2 玉米品种
选择经国家审定或者安徽省审定的包含推广地区所在地的品种(含引种区域),且植株高度在2.6米左右,耐密植、半紧凑或紧凑型、宜机收、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2022年埇桥区推荐的玉米品种为“金丰捷501”“隆平206”“秋乐368”“珲玉830”等。另外,在选择适宜品种期间,还应当着力建立健全种子繁殖基地,保证所提供种子的纯度和原有的优良品性。在播种前选择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控地下害虫并兼治苗期豆秆黑潜蝇等害虫,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根瘤菌接种。
2.1.3 种子量准备
玉米按1~1.5 kg/667 m2准备,大豆按2.5~3 kg/667 m2准备。
2.1.4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并晒种。根据大豆、玉米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
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且相对集中连片地块,pH值中性,地块宽度4 m以上,坡度小于10度,采取横坡聚垄耕作法;选择地势相对平坦、向阳地块,地势较低地块在地面四周开出“边沟”和“十字沟”,方便排水;播种前翻犁1次,耙或旋耕1~2次,精整细平。
2.3.1 种植时间的选择
在华北等地区适合带状复合种植的区域,选择生长期接近的玉米大豆品种,尽量选择玉米、大豆同一时间段种植。这样有利于在玉米大豆播种后统一进行封闭除草处理。
2.3.2 带状套作
安徽省埇桥区的玉米、大豆于6月上中旬播种,可选用玉米大豆密植播种机,通过更换播种盘、调整单体个数和带间距实现玉米、大豆同机播种;推荐4∶6模式,即4行玉米、6行大豆,玉米带宽60 cm、大豆带宽40 c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60 cm。带状间作:云南、贵州等带状间作春玉米、春大豆于4月上中旬播种,四川、重庆等带状间作夏玉米、春大豆于5月中下旬播种,可选用勺轮式或气力式玉米大豆一体化播种机,推荐2∶4模式,即2行玉米、4行大豆,玉米带宽40 cm、大豆带宽90~120 cm,玉米带与大豆带间距70 cm。带状间作或套作要确保玉米株距12~14 cm、大豆株距9~11 cm,玉米基本苗3900~4300株/667 m2、大豆基本苗8500~9500株/667 m2。针对丘陵山区不宜拖拉机作业的地块可选择微耕机带动或手推式播种施肥器。
2.3.3 播种机具
播种尽量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推荐选用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公司和河北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推荐目录中的播种机。建议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具有导航功能的播种机,或者在播种机上安装划行器,保证播种时邻接行距偏差不超过10 cm。也可以利用现有播种机按照相应的种植模式进行改装调试播种。玉米播种机注意按照技术规范调试播种密度,玉米播种机改装为大豆播种机,注意更换排种盘。山地丘陵小地块注意使用小型机械。播种时注意行走方式和保证种植密度。造墒或者雨后抢墒播种大豆播种深度3~4 cm,玉米播种深度4~5 cm;先播种后微喷(喷灌)造墒的大豆播种深度2~3 cm,玉米播种深度4~5 cm。
2.3.4 规范播种
机械播种时要匀速直线前进,建议机械式排种器行进速度不高于5 km/h,气力式排种器不高于8 km/h;当种子和肥料剩余不足时应及时添加。注意地头转弯时要将播种机提升,防止开沟器扭曲变形;播种时严禁拖拉机急转弯或不提升开沟器倒退,避免损坏播种机。
大豆、玉米分别控制施氮肥,玉米要施足氮肥,大豆少施或不施氮肥;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单株施肥量与净作玉米单株施肥量相同,1行玉米施肥量要相当于净作2行玉米施肥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玉米的下肥量调整为净作玉米下肥量的2倍以上。
在春播区,可以采取底施和种肥相结合,大豆底肥撒施低氮高磷配方肥(如配方 13-20-12),用氮量不超过4 kg/667 m2纯氮,不再添加种肥。玉米播种时添加种肥或条带集中施肥,推荐缓释复合肥,如配方为20-13-12(N-P2O5-K2O)30~40 kg/667 m2(折纯氮6~8 kg/667 m2),增施硫酸锌1~1.5 kg/667 m2。
在夏播区,应当落实种肥同播。玉米施高氮缓控释复合肥50~60 kg/667 m2(如配方 N-P2O5-K2O=25-8-10或28-10-10,折纯氮12~14 kg/667 m2、五氧化二磷4~6 kg/667 m2)。大豆施用缓控释复合肥20~30 kg/667 m2(如配方N-P2O5-K2O=16-18-11,折纯氮3~4.8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5~5.5 kg/667 m2);或施用15~20 kg/667 m2配方肥(如配方N-P2O5-K2O=15-17-13,折纯氮2~3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4 kg/667 m2),初花期追施复合肥10 kg/667 m2(如配方N-P2O5-K2O=25-5-15,折纯氮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0.5~1 kg/667 m2)。结合病虫害防控,可分别在大豆初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对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同时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3~4次(每次尿100~150 g+磷酸二氢钾100~150 g),人工喷施或无人机喷施应适当调整兑水用量,并避开高温时期喷施。
优先选择对玉米大豆播种前或播后苗前进行灭茬和杂草封闭处理。灭茬除草剂优选草铵膦、乙羧·草铵膦。封闭除草剂优选扑草净·乙草胺合剂。
喷施除草剂的时间设定如下:
第一,在玉米、大豆播种前,喷施1遍灭茬除草剂,施药3~7 d后,再进行作物播种,播种后即可进行封闭除草剂的使用。第二,在玉米、大豆播种后,在出苗前,灭茬除草剂与封闭除草剂一起喷施。注意喷施除草剂时,应加大用水量,对生长的杂草喷匀喷透;同时地面也应充分喷施,形成药膜层,以达到良好的封闭效果。
使用除草剂时,需要注意的内容如下所示:第一,建立提前除草意识,除草要除早除小,除草时期早、杂草小,更容易达到理想的除草效果。第二,在喷施封闭除草剂时,要保持地面土壤湿润,土壤干旱则不宜达到封闭除草效果。如果土壤干旱,有条件的可以提前浇地,提高土壤湿度。要达到理想的土壤封闭效果,用水量不低于40 kg/667 m2。第三,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适当调整除草剂的使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当增加用药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选择除草剂使用量下限[1]。第四,在播种和喷施除草剂之前,对田间残留秸秆进行清理干净,减少田间秸秆覆盖与残留。第五,避开高温时段使用除草剂,在气温高于30℃时,不宜使用该除草剂组合。第六,在杂草较多时,可以添加增加药液展布和渗透吸收的除草增效剂,提高药液在杂草叶片展着与吸收,增强封闭药膜在土壤表面的展布均匀。在播种前选择大豆专用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控地下害虫并兼治苗期豆秆黑潜蝇等害虫,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根瘤菌接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化学控旺所推荐药剂应严格按照该药剂登记推荐时期、剂量喷施,不能重喷、漏喷。在水肥条件较好、玉米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品种易倒伏、对大豆遮阴严重的玉米田,在玉米7~10展开叶期喷施30%胺鲜·乙烯利水剂、玉黄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植株旺长,施药浓度按说明书;可使用喷药机只对玉米机械作业,避免喷到大豆。在水肥条件较好、大豆生长偏旺、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在大豆初花期喷施多效唑、烯效唑等药剂,根据大豆生长情况和天气情况,一般喷施1~2次。调节剂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推荐浓度和时期施用,不漏喷、重喷。
尽可能协调采用农艺、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控病虫危害。针对往年大豆孢囊线虫病、病毒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建议进行轮作;虫害综合治理依据大豆玉米虫害实际发生情况选择用药;病害综合治理依据大豆玉米历年病害发生规律和当年预测预报,适时提前选择保护性杀菌剂预防大豆玉米病害爆发。
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始花期)、玉米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重点防治玉米螟、蚜虫、蓟马、棉铃虫及苗期病害等。对没有进行种子处理的田块,苗期进行茎叶除草(采用物理隔帘,严格控制漂移)时可加入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30 g/667 m2+5%啶虫脒乳油制剂用量30~40 mL/667 m2+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制剂用量60 g/667 m2进行喷雾,同时防治苗期病虫草害。杀虫剂也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菌剂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施药器械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拖拉机悬挂的喷杆喷雾机。
在大豆始花期-花荚期、玉米抽雄期-吐丝期,重点防控对象为大豆点蜂缘蝽、玉米螟,要严格监控、科学用药、适时防治。
在大豆始花期、结荚初期、鼓粒期,玉米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期、吐丝期,主要防治对象为大豆点蜂缘蝽、玉米螟、大豆食心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大豆霜霉病、大豆炭疽病、大豆叶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锈病等。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杀虫剂选择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苏云金芽孢杆菌、苦皮藤素、金龟子绿僵菌、噻虫嗪等,杀菌剂选择苯醚甲环唑、咯菌·精甲霜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咯菌腈等。
在点蜂缘蝽(症青)发生严重的区域,在大豆结荚初期(始见荚期)、田间发生点蜂缘蝽成虫时开始用药防治,杀虫剂需10~15 d施药1次(建议使用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30 mL/667 m2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25 mL/667 m2),连续施药3次。防治点蜂缘蝽的同时,防治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玉米茎腐病、大豆霜霉病等[2];也可选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杀虫剂进行喷雾。
施药器械采用植保无人机飞防。采用无人机施药时要注意在安全的前提下降低飞行高度,添加飞防专用助剂,亩用药液量要达到1.5~2.5L。特别是防治害虫时,要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以保苗、保芯、保产为目标开展统防统治。
在大豆鼓粒期-成熟期、玉米成熟期,主要防治对象为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斜纹夜蛾、大豆叶斑病、玉米锈病等。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精准选择用药,推荐药剂同中期用药选择方案。
结合地区实际情况确定玉米和大豆的收获顺序,其中,春玉米和夏玉米收获期分别是7月下旬~8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春大豆和夏大豆收获期分别是9月中下旬和10月下旬~11月上旬。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玉米与大豆的机械化收获期间,要求始终控制先收作物的整机宽度保持在低于后收作物带间距离的条件下,大小设定为20 cm以上,以此避免在实际的机械化收获期间发生夹带后收作物的问题,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如果先进行玉米的收取,那么可以在实际的机械化收获期间,投放整机宽度不大于1.6 m的窄型两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并在完成玉米收获后,进一步使用大豆收获机完成对大豆的机械化收获处理。如果先进行大豆的收取,那么可以在实际的机械化收获期间,投放大豆联合收获机(3行大豆模式下的整机宽度不大于1.8 m,4行大豆模式下的整机宽度不大于2.1 m),然后再进一步使用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如果大豆玉米同时收获,可选用当地大豆、玉米收获机一前一后进行收获作业。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能够实现地方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实践中,需要合理把握品种选择与处理、地块选择与整地、合理种植与机械播种、合理施肥、田间除草、化学控旺、病虫防治、机械收获等一系列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要点,实现增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