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张莉霞,康虹,陈雅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丹、膏、散、酒、汤、露、锭8种剂型之一[1]。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防病治病、培元固本、调理机体之功效[2]。中药膏方主要从“治未病”的理念出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对许多慢性病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应用广泛,主要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系统疾病治疗、滋补养生[3]。中医膏方是中医理、法、方、药的集中体现,有处方灵活,可随证加减、一人一方,服用和携带方便等特点。
中药膏方的制备工艺被认为是控制膏方质量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其疗效的发挥具有极大影响[4-5]。膏方的制备工艺流程繁多庞杂,需要专业的中药制剂人员操作制备才能保证成品质量。但目前对膏方的制备工艺流程并无统一标准,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相关设备设施、制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制定的相关质量标准、收膏的稠稀程度,判断成膏的方法等都不尽相同,导致中药膏方成品质量差别较大,较难控制[6]。
川贝止咳膏由川贝母、蜜款冬花、麦冬等中药组方而成,在定西市中医院推出此膏方以来,疗效显著,备受患者青睐,尤其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疗效更为显著。在川贝止咳膏的制备过程中,煎煮提取步骤极为关键,本研究以出膏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采用 L9(34)正交试验法,优化川贝止咳膏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中药膏方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
1.1 仪器 微压循环煎药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液体真空浓缩机(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电子天平、电磁炉(苏泊尔电器)、消毒柜(康宝ZTP380H)、不锈钢锅(40 L)、硅胶刮刀、304不锈钢锅(4 L)、榨汁机(MJ-JS12E61,1 L,120 W)等。
1.2 材料 制备膏方所需药材购于甘肃陇脉药材有限公司,经魏平副主任中药师鉴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品种[7]。膏剂处方:川贝母1 g,蜜款冬花5 g,麦冬5 g,蜜百合5 g,蜜紫菀5 g等5种中药饮片。辅料:鸭梨、冰糖、蜂蜜等。
2.1 制备方法
2.1.1 出膏率的计算:将煎煮充分的溶液过滤,转移至浓缩机中浓缩至一定程度,再转移到收膏锅内收膏,以“挂旗”或“滴水成珠”为度,收膏后,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出膏率(出膏率=膏剂总重量/膏剂方剂总重量×100%)。
2.1.2 冰糖的处理:加适量水搅拌至冰糖融化,过滤,加热熬制至冰糖液呈金黄色,有光泽,稍有拉丝即可[8]。
2.1.3 蜂蜜的处理[8]:将蜂蜜置于锅内加热,使之完全溶化,趁热过滤,至蜜中水分大部分蒸发,出现浅黄色有光泽、均匀翻腾的细气泡,用手捻有黏性,以两手指分开时无白丝出现为度。
2.1.4 鸭梨的处理:将鸭梨洗干净,用刀切成小块,放置榨汁机中榨取汁,再将榨取的梨汁用纱布过滤,转移至不锈钢锅中加热煎煮熬制至呈金黄色略黏稠为度。
2.1.5 浸泡时间考察:称取膏方处方药材5份,每份25剂,共600 g。分别加水5 400 ml,各浸泡2、3、4、5、6 h,煎煮2 h,过滤煎煮液,合并滤液,将滤液转移至收膏锅内收膏,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出膏率,结果见图1。随着浸泡时间增加,出膏率逐渐上升,当浸泡时间为4 h时出膏率最高为83.33%,故确定浸泡时间以4 h为考察对象。
图1 浸泡时间考察结果
2.1.6 煎煮次数考察:称取膏方处方药材5份,每份5剂,共600 g。分别浸泡4 h,用5 400 ml水煎煮提取,分别煎煮 1、2、3、4、5次,煎煮2 h,过滤煎煮液,合并滤液,将滤液转移至收膏锅内收膏,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出膏率,结果见图2。随着煎煮次数增加,出膏率随之增加,当煎煮3次时,出膏率最高为92.67%,故确定煎煮次数以3次为考察对象。
图2 煎煮次数考察结果
2.1.7 煎煮时间考察:称取膏方处方药材5份,每份25剂,共600 g。分别浸泡4 h,用5 400 ml水煎煮提取,煎煮3次,分别考察煎煮1次至3次的时间,3次的提取时间分别为0.5、1、1.5、2、2.5 h,过滤煎煮液,合并滤液,将滤液转移至收膏锅内收膏,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出膏率,结果见图3、图4、图5。第1次煎煮,煎煮时间为1.5 h时,出膏率最高为75.83%,故确定第1次煎煮时间为1.5 h;第2次煎煮,煎煮时间为1.5 h 时出膏率最高为72.50%,故确定第2次煎煮时间为1.5 h;第3次煎煮,煎煮时间为1 h时出膏率最高为81.67%,故确定第3次煎煮时间为1 h。
图3 第1次煎煮时间考察结果
图4 第2次煎煮时间考察结果
图5 第3次煎煮时间考察结果
2.1.8 料液比考察:称取膏方处方药材5份,每份25剂,共600 g。分别浸泡4 h,分别用料液比为1∶8、1∶10、1∶12、1∶14、1∶16 的水煎煮,提取3次,第1次煎煮1.5 h,第2次煎煮1.5 h,第3次煎煮1 h,过滤煎煮液,合并滤液,将滤液转移至收膏锅内收膏,冷却至室温,称重,计算出膏率,结果见图6。当料液比为1∶10时出膏率最高为91.67%,故确定料液比1∶10为考察对象。
图6 料液比考察结果
2.2 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 参照文献[9],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结合单因素试验结果进一步考察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料液比对出膏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因素与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见表3。根据表2极差分析结果显示,4种因素中对川贝止咳膏出膏率影响大小次序为煎煮时间>煎煮次数>料液比>浸泡时间,表明药材煎煮时间对药材出膏率影响最大,而浸泡时间对药材出膏率影响最小。根据表3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种因素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煎煮时间的F值最大,说明药材煎煮时间对出膏率影响最大。另外,效应曲线表明药材用10倍用水量浸泡3 h,煎煮3次,每次煎煮1.5 h,川贝止咳膏出膏率最高。从生产节约成本角度考虑,结合效应曲线图,用上述工艺制备川贝止咳膏也达到了节约生产能耗的目的,最终选择10倍用水量,浸泡3 h,煎煮3次,每次煎煮1.5 h 作为川贝止咳膏的最佳制作工艺。
表1 因素与水平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n=3)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2.3 验证试验 称取膏方处方药材3份,每份25剂,共600 g。按上述优选出的最佳条件验证3次,按上述方法计算出膏率,经计算3次的平均出膏率为82.08%,RSD为1.36%,方法重复性好,说明该制作工艺稳定可行,结果见表4。
表4 验证试验结果 (n=3,%)
膏剂被认为是重要的中药剂型之一,主要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其独特优势,但膏方的制备工艺在很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3]。一是制作膏方的部分药材品质较为贵重,应从药材源头保证其质量,运用现代制备工艺来提高膏方提取效率、提升出膏率,利用TLC法、HPLC法等现代手段测定其有效成分以加强质量评价,保证膏方疗效。二是关于膏方的评价指标至今还无统一标准,目前对中药膏方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出膏率、相对密度、有效成分等为主,但在实际应用时,出膏率、相对密度、有效成分等指标受到原药材质量、辅料性质等因素影响,需持续的研究与探索,制定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
关于中药膏方的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目前仍参考传统的膏方制备工艺,主要通过目测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相结合,通常以“滴水成珠”“挂旗”等作为成膏标准,缺少具体的科学试验数据支持[10]。收膏时膏方的稠稀程度要适中,太稀则水分过多不宜贮存,易发霉,太稠不符合要求,因此,医院应参考师带徒方式,加强收膏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统一判断标准,膏方的制备程度才能控制好[11]。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国粹,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12],其发展以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为探索目标,仍需继续探究。中药饮片在浸泡时,通常采用陶瓷、铜质、不锈钢等材质的容器,严禁使用铁制材质容器,因为铁通常会和中药某些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影响中药膏方质量。本研究中浸泡容器使用的是不锈钢锅,避免了药材与浸泡容器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膏方质量的弊端。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时,应与实际相结合,且试验与制剂室生产时所使用的煎煮器具、煎煮所需时间也会不同,应作出相应调整,以防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别而产生误差。
川贝止咳膏的组方中除川贝母、蜜款冬花、麦冬等5种中药饮片外,还包括冰糖、蜂蜜等辅料,而辅料无需煎煮提取,直接将熬炼好的冰糖、蜂蜜等辅料加入上述提取工艺下的膏剂中,充分搅拌混匀即为川贝止咳膏。
综上所述,煎煮提取步骤在膏方制备过程中极为关键,故本研究以出膏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料液比为因素,采用 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的川贝止咳膏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10倍用水量,浸泡3 h,煎煮3次,每次煎煮1.5 h,经验证,该工艺简单、稳定、可行,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