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荷花 任云青 车昌燕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教研室,汾阳 032200)
互联网技术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教育的革新。课堂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冲破传统,有了更广的拓展,于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更好地被融入其中。如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 Based Learning,CBL)是通过教师设置代表性案例,激起学生兴趣,引导其思考讨论,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理念[1]。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要把此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2]。医学院校培养的是医学专业人才,是健康所依,性命相托的守卫者。教师更应深入挖掘所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实现“传授知识”与“引领价值”齐头并进。一直以来,学校教育想要培养的都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从三大方向去塑造,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包含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国家认同和社会责任。这几方面的内容成为本教学团队教学设计的着力点。本次改革的课程为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挖掘思政元素,将其嵌入理论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思维方式进行训练和引导,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2019级25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课程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出发,对其构成进行分解后,将要素体现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中。课程思政与教学相融,实现全方位育人。对于专业课来说,大部分课堂时间还是放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上。因而关于课程思政本课程采取了以CBL为基础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1.2.1 在抗体学习中学会感恩,体现人文底蕴讲授免疫球蛋白功能时,线上视频学习会谈到IgG是唯一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而SIgA则可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母亲通过这些方式为我们的成长保驾护航。这本是教材中的两个知识点,课程就此知识点自然而然地谈到母爱的案例,并就此在线上拓展关于感恩话题的讨论。同学们各抒己见,谈到了对父母、家人、朋友、同学等的感恩,还有近几年国家对新冠疫情的防控及治疗所做的工作,大家更是对祖国感恩不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生作为祖国新世纪的未来和希望,不仅要有高超的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更要有知恩、感恩、报恩的心。学生乐于参与这样话题的讨论,同时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1.2.2 在诺贝尔奖案例中体现科学精神 两个诺贝尔奖得主的案例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精神。1977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了ROSALYN YALLOW,她创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法,这也使她成为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在学习“放射免疫技术”章节时,课前采用线上平台给学生推送YALLOW放射免疫分析法发现的小故事,让学生在讨论区讨论所思所想。学生得出的思政要点主要有:①持之以恒。YALLOW夫人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帮她最终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②合作共赢。YALLOW和BURSON的合作精神也是科学研究的优秀品质,他们分别擅长物理学和医学,二者合作才有了放射免疫技术应用于临床的发现。③女性能撑半边天。YALLOW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也可以和男性一样有自己的舞台。因为检验专业女生偏多,教育女孩子要突破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做一个独立自主的新时代女性。在介绍YALLOW的研究时,同时将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教授给学生。
1913 年,RICHET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以表彰他在过敏反应方面的工作。在讲超敏反应一章时,线下先播放微课视频介绍过敏反应的发现,学生当场发弹幕表明对此事的简单认识。这个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需要极大的勇气。在RICHET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免疫都是有利的。但RICHET经过反复实验证明,免疫应答不一定总是产生有利于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反而可能引发造成机体损伤的免疫病理反应。自他之后,人们陆续发现了很多免疫有害的方面。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探索与创新的精神。提示学生要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对待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视角,而改变视角则可能带来意外的新发现。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对疾病的探索,应该勇于研究、主动探索、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要突破常规,不为固有的理论所束缚。
1.2.3 在检验科昨天、今天、明天的发展中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体现学会学习 在讲授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时,线下采用照片搭配讲解的方式展示检验科的发展史。昨天:几十年前,简陋的化验室里,工作人员纯手工操作,任务十分繁重。但也只能做最基本的三大常规检测,即血、尿和大便常规;今天:宽敞的检验科里,拥有自动化的流水线作业、大型全自动化仪器,检测快速准确,误差极小,能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几百项。线上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畅想明天:(同学想到的)明天的检验科,也许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网上预约检验项目,网上下单,有采血机器人上门抽血,减少患者往返医院和在医院等候的时间,检验服务也更加人性化。检验科发展历程的变化中也包含免疫学检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变化(本章重点知识内容)。发展史案例让学生懂得不要成为仪器的奴隶。要有不断探索、终身学习的精神。适应时代发展,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成为时代的引路人。
1.2.4 从身边事例中懂得人生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体现健康生活 学生对同龄人身上发生的案例更能感同身受,因此笔者在三个章节中选取了以下素材,包括正面教材和反面教材,并在课程临近结束时开展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论。
讲授常见的组织及器官移植时,线下讲授采用PPT展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18届护理专业毕业生于某捐献肾脏救治两位肾衰竭患者的事迹。于某在工作1年后,在网上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2020年10月,她被查出患有血管母细胞瘤,在与病魔抗争后遗憾离世。她母亲尊重女儿意愿,向她工作的医院捐献了女儿的肾脏。最后两位肾衰竭患者移植了她的两个肾脏。提问学生为什么她的器官只能捐献给那两位肾衰竭患者,引出下一节内容,即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与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组织配型与器官移植的关系,课后线上给提供学生一些器官移植最新进展的相关问题促使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身边同龄人的事件可能会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于某这种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同时也体现了我校“仁术爱仁,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
在讲述免疫层析实验时,先在线上给学生推送一个名为《别让爱成为“哎”》的短视频,该视频讲述了一个女大学生因未婚怀孕影响学业甚至影响人生的故事。在线上分组让学生就视频中的内容进行讨论,课上分组阐述自己的观点。线上推送短视频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习形式,也愿意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己观点的阐述。大学时期正是学生婚恋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以该短视频作为反面教材,帮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①学习为主,恋爱为辅;②不慕虚荣,经济适度;③懂得自重,能够自爱。
在讲述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时,以近期网上的热点新闻引入:19岁的小强(化名)就读于某重点高校,多次与陌生网友见面。在与一名陌生网友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两周后身体出现不适,HIV抗体快速检测结果为疑似阳性,当周在疾控中心确诊。借用这则社会新闻引发大学生对性安全教育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意识到艾滋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引导学生思考艾滋病传播的原因,如性观念开放、性安全知识缺乏等,警示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弘扬真诚、忠诚、自律的美德。想要预防艾滋病,就要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也是本章节的知识点。作为一名医学生,要了解并宣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通过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拒绝毒品等途径切断疾病的传播。同时要关心、帮助艾滋病患者,不歧视HIV感染者。网络蓬勃发展给年轻人带来的诱惑是一种巨大挑战,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会让青少年少走弯路,不要为自己曾经的无知付出惨痛的代价。
1.2.5 爱国主义教育中体现国家认同 通过电影《战狼2》引出人工制备抗体的重要性,课前让学生在线上完整观看整部电影,要求每人交1篇观后感。用优秀的影视作品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开场引入。片中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因为这份热爱,我们才会用生命时刻守护祖国。而祖国也从未让我们失望过:“当你在海外遇险难,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电影中出现这行字时,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影片也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责任和使命,什么是团队合作。学生自己挖掘的思政点:①爱国主义;②顾全大局,牺牲小我;③团队合作精神;④责任和使命。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影片中的冷锋由于不慎感染病毒,注射了随行女孩帕沙的血清就奇迹般地恢复,是什么原理?抗体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引出本章内容。
1.2.6 职业教育中体现社会责任 2020年初暴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新型疫情。疫情中,白衣天使冲在了最前方。1977年的张宏是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专科护士长,疫情来临时,她主动申请,第1批进入隔离病房。她始终坚守岗位,每天工作12 h以上,曾连续两周以上没有离开病区。进入隔离病房的第10天,收到儿子突发高烧,症状极像肺炎的消息,她彻夜难眠,但第2天她依旧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工作中,她对待患者如家人,每天给患者做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康复的信心。2020年9月她被授予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正是有了许多像张宏一样的医务工作者(其中不乏有很多我们的校友——课中展示我校参与支援新冠疫情校友的信息和照片),中国人民才没有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倒。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测是本教材的知识点之一,专业相关的社会热门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组织学生一起在线上讨论相关案例,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疫情中,医务工作者是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涌现了很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医学生传递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对患者全方位关怀的人文精神等[3]。
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作为教科书。深度挖掘该教材中的以上思政素材,契合课程属性,嵌入教学知识,如盐溶于水。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将其融入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素材均匀分布在不同章节的教学中,达到全程育人的目标,正反面案例均有,显性和隐性教育同时运用,详见表1。希望能通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表1 课程思政元素的章节分布Tab.1 Chapter distribution of curriculum thinking and politics elements
1.2.7 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 要知道“课程思政”建设是否有效,就需对其进行评价[4]。教研组采用双评价课堂效应系统标准,分为教师评价系统标准和学生评价系统标准[5]。
1.2.7.1 教师评价系统标准 教师评价从三方面进行,一是评价思政是否有五进,即“进大纲、进教案、进讲稿、进课件、进课堂”。二是评价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契合性、渗透性和适度性的把握。三是通过教学督导,教师学生座谈的反馈,评价思政运用的效果如何。
1.2.7.2 学生评价系统标准 学生评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过学生评价表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思政进课堂的反应如何[6]。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评价表和调查问卷向学生进行调查,满意度学生评价表包括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改革在内的6个问题,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则包含9个问题[7]。同时进行几个开放性问题的调查(如学生对这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看法、评价及建议等)[8]。二是课程考核模式的变动。本门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思政考核被引入形成性考核中占一定比例,同时教学中很多线上线下学习的平台得分(视频观看、讨论参与、课堂投票与活动等)也计入形成性考核中,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同时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各方面结果均说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大家基本是认可的,是可行的。
2.1 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教师在共同讨论、挖掘教学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使教师对课程思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随着课程思政元素不断凝练的过程,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2 学生满意度高 线上线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同时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表2可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很高。调查问卷(表3)也显示:学生认为“不仅学到了免疫学知识,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表达等能力也都得到了锻炼”。
表2 满意度学生评价表统计结果(人数)Tab.2 Statistical results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table (n)
表3 关于课程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Tab.3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about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2.3 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对本思政建设改革的评价 该课程定位准确,素质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体系科学合理,坚持立德树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将课程思政与免疫知识深度融合,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明显,体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2.4 学生的教学评价 有同学认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领悟到自己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有同学表示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关爱生命、关爱患者;还有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锻炼了自己的预习自学能力,同时也因为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总之,大部分同学认为这种方式的教学教会自己如何应对现在及将来人生及职业中该面对的种种问题,同时也教会自己怎样成为一个真正有技术、有医德、关爱患者的好医生。
医学生不仅要在专业上医术精湛,更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免疫学检验对于目前缺乏目标感、易受网络影响、学习动力不足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因此,探索如何设计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一直是各种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教研组立足于专业知识,全方位切入,采用“案例催化法”“讨论总结法”“共情升华法”等方式,融入敬业、爱国、价值引领等多种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做人民信赖的好医生[9]。教师尽自己的力量,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与理论知识无缝衔接,尽量让思政教学嵌入学科知识,如盐溶于水,将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教师在建设中将思政元素贯穿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落实思政元素“五进”要求,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不能局限于教师的讲解引导,提倡学生多参与、多体验、多感受、多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去改变和提高精神境界[10]。思政教学时间比例科学合理,不影响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从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出发,从不同方向挖掘思政素材,避免价值主题、素材形式、媒介形式的单一、重复。选取的案例尽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意现实性和针对性,避免产生距离感和枯燥感。新鲜的案例激活课堂,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第一课堂是主战场,思政素材是粮草库,本文介绍的是本课程极具代表性的部分思政素材,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小组讨论、播放视频、小组汇报等方式,构建全方位育人模式。但也需要突围第一课堂,打造第二课堂的思政教学。通过学生社会实践、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融合,让思政教育更好地渗入学生心中。后续教师也要继续悉心分析学生普遍关注的典型的热点公共问题,重视案例库和视频资料库的更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