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艳
(安徽省濉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安徽 濉溪 235100)
在我国有限的耕地面积下,大豆与玉米种植一直存在“争地”的矛盾。因此大豆与玉米的复合种植技术快速发展起来,利用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的生长特点,采取带间作套种的方式进行大豆及玉米的种植,将植株的边行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一季双收[1]。
濉溪县地处安徽省淮北市的南部,降水量及光照资源充足,四季分明,适合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2022 年安徽省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濉溪县积极响应政策,2022 年带状复合种植大豆与玉米的面积达到了3333.33 hm2,在当地农业的增产、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濉溪县大豆与玉米种植的实际,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及推广的效益简单总结如下。
1.1 科学选择大豆及玉米品种。濉溪县的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选择耐密性好、抗逆能力强、适宜开展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如安农218、农大372、隆平638、中玉303、安农591、豫单9953 等;大豆品种要求耐密植、耐阴能力强、产量稳定,如皖豆33、宿豆051、洛豆1 号、皖黄506、齐黄34 等。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玉米种子均为包衣种子,而大豆种子未包衣的比例居多,播种之前结合大豆品种的实际以及种植地块常发病虫害实际等多种因素,针对性选择20.5%多菌灵·福美双·甲维盐悬浮种衣剂等专用大豆种衣剂进行拌种。
1.2 科学整地。在前茬作物收获结束后抢墒进行玉米、大豆播种,以节约农时[2]。前茬作物的秸秆需要进行粉碎,均匀还田,如果未粉碎则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后才能播种。如果前茬作物秸秆还田覆盖厚度超过3 cm,秸秆长度在10 cm 以上,田间留茬高度达到15 cm 以上,则需要用打捆机先将还田的秸秆打捆后移出,之后选择灭茬机灭茬。如果前茬作物秸秆还田量不大,但是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留茬高度达到15cm以上,则直接选择灭茬机灭茬。如果秸秆量不大但是在田间分布不均匀,留茬高度在15 cm 以内,可采取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均匀抛洒秸秆即可。几种情况下均将前茬秸秆按照小于10 cm 的长度进行粉碎,均匀撒在田间。
1.3 适时适量播种。濉溪县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一般先进行玉米的播种,在玉米处于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时再进行大豆的播种。可选择生产上玉米、大豆单作常规的播种机分别进行播种。玉米播种时,如果每穴播1 粒,穴距控制在8 ~11 cm,如果每穴播2 粒,则控制穴距在16 ~22 cm,播种密度至少7.5万粒/hm2;大豆播种时,如果每穴播1 粒,则控制穴距在7 ~10 cm,如果每穴播2 粒,则控制穴距在14 ~20 cm,播种密度至少在18 万粒/hm2。大豆如果为青贮品种,则可适当缩小穴距,如果为鲜食品种,则适当扩大穴距[3]。
1.4 水肥管理。播种结束后,为了避免渍害,及时机械开沟,遇到干旱的气候及时浇水灌溉[4]。玉米进入到大喇叭口期后结合田间植株的生长情况酌情追肥,可选择尿素225 ~300 kg/hm2,要求深施。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推广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大豆刚开花时,施入尿素75 ~112.5 kg/hm2作为追肥,进入到花荚期后选择磷酸二氢钾750 g/hm2兑水450 kg/hm2,混合均匀后叶面喷施1 ~2 次。
1.5 化学控旺。水肥条件好、田间种植密度大、农作物长势旺、作物品种抗倒伏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化学调控措施,避免植株旺长。结合不同的化控药剂适时适量施用,严格控制药剂的浓度。化控药剂要对准叶面喷施,确保不出现漏喷、重喷等问题。化控药剂喷施结束后6 h 内如果遇到降雨,则雨后酌情再喷1 次,喷施量较雨前减半即可。喷药时如果有风,则应该顺着风的方向施药,并戴上口罩,以免误吸[5]。常用的化控药剂有玉米健壮素、乙烯利、胺鲜酯等[3]。
1.6 病虫草害防治
1.6.1 病虫害防治。濉溪县玉米生产中的病害以叶部病害(如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等)、玉米穗腐病等为主;虫害以桃蛀螟、玉米螟、棉铃虫、草地贪夜蛾为主。大豆生产中的病害以炭疽病、根腐病等为主;虫害以大豆食心虫、斜纹夜蛾、烟粉虱、点蜂缘蝽等为主[4]。防治上以提前预防为主。结合各类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时间,在播种前针对性选择药剂进行拌种,或者选择包衣种子。出苗后发生的病虫害尽量选择具有兼治效果的药剂开展防治,或者采取综合防治手段。病害综合防治的药剂有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虫害综合防治的药剂有氟苯虫酰胺以及复配剂、氯虫苯甲酰胺及其复配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科学施用。大豆与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时间如果一致可开展热雾飞防、微雾滴飞防等方法,如果防治时间不一致可采取微雾滴飞防等方法。喷药器械需要结合田间大豆与玉米带之间的距离适当调整喷头,确保喷幅合理、精准施药。
1.6.2 杂草防除。与单作玉米、大豆模式相比,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杂草的总量分别降低29%、41%左右,丰度也较单作平均降低20%左右。但是由于杂草出苗比大豆、玉米植株早或同时进行,在田间存在较长的时间,且萌发高峰期在作物生长期间有多个,存在危害大、一次性防除难度大等问题,因此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防除,一般杂草出苗后的1 ~2 周防除效果最佳,具体的结合田间实际情况而定[6]。玉米播种后到出芽前,可选择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900~1200 ml/hm2等对准地面喷施。如果玉米行间杂草较多,可在大豆播种前的5 d 左右先灭茬,之后选择41%草甘膦水剂1500 ~2250 ml/hm2与50%乙草胺乳油2250 ~3000 ml/hm2混合均匀后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要求对准地面喷施,不可溅到玉米茎叶上。大豆长出复叶1 ~2 片时,选择除草剂在大豆行间进行定向喷施[5]。玉米植株处于5 ~6 叶期时在玉米带内选择茎叶除草剂进行定向喷施。喷药的时间过早或过晚,不仅可导致药效降低,还易导致药害的发生。具体药剂类型及用量:75%噻吩磺隆10.5 ~15 g/hm2、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500 ~2250 ml/hm2+4%烟嘧磺隆悬浮剂1125 ~1500 ml/hm2等,兑水量600 kg/hm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喷药器械建议选择自走式双系统分带喷雾机,也可选择常规的自走式喷雾机。
1.7 收获。大豆与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年份大豆与玉米成熟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收获的顺序会有所调整。濉溪县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收获方式有2 种:先收大豆、同时收大豆及玉米,其中以前者居多。如果大豆比玉米成熟的时间早,则可先收获大豆,选择窄型大豆联合收获机先进行大豆的收获,之后待玉米成熟后再选择玉米收获机进行收获。收获机械的选择,大豆收获机的宽度≤玉米种植带之间的距离。若大豆与玉米的成熟期一致则可同时进行收获。
2.1 经济效益。2022 年,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濉溪县推广后,在确保玉米稳产的同时实现了大豆增加一季收入的目标。与单作玉米相比,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下成本增加2400 元/hm2左右,利润增加6000 ~19500 元/hm2,其中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为鲜食时效益最高,平均增效19500 元/hm2,大豆品种为青贮饲用时效益居中,平均增效16500 元/hm2,大豆品种为粒用时,平均增效6000 元/hm2。
2.2 生态效益。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与传统的单作玉米相比,土壤水土流失量减少10.8%左右,地表径流量减少85.1%,有机质含量增加20%,总有机碳含量增加7%以上;且大豆植株根系的根瘤固氮菌固定氮元素的量提高9%以上,与单作玉米相比,可使氮肥施入量减少60 kg/hm2以上。复合种植模式下,田间通过高低秆作物的交错搭配,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病虫害发生程度降低,减少了农药用量及次数,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少,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
2.3 社会效益。大豆与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有限的耕地上增加了大豆的种植面积,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还给周围农户带来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其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且随着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对缓解农村地区劳动力缺乏、进一步推广机械化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