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必要性分析

2024-03-20 04:27张俊刚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灌溉小麦

张俊刚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49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产效率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当前的小麦总产量仅次于水稻以及玉米。在小麦种植以及田间管理过程中,种植户需明确不同气候条件对小麦种植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完成种植工作,提升种植效益。本文全面分析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旨在增强小麦整体产量,使种植户获得较高种植效益,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小麦种植中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必要性

农业信息化本质上是将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益。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农业经营管理、资源应用等全部纳入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生产、收获、仓储、销售的全流程管理模式,为种植户以及产业相关人员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实现农产品的高产稳产。从技术实际应用方面看,技术人员可以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将其与现代农业技术全面结合,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技术。

小麦是一种典型的农业作物,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小麦的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在进一步增加,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进步需求,工作强度较大且小麦作物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及时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首先,农业信息化技术可以降低种植人员的工作强度;其次,农业信息化技术具有智能化水平较高的特征,种植人员可以针对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展检测与分析,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最后,该技术在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分析历年的种植数据情况,开展灾害预测分析,帮助种植人员完成管理决策工作。因此,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可以推动现代农业转型优化,种植人员要运用该项技术获得良好种植效益。

二、农业信息化技术在小麦田间中的应用措施

1、优化种植环境

相比于其他农作物,小麦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利用集中管理的理念,增加小麦的种植效益。一方面,在小麦种植前,种植户需开展科学有效的土壤处理,确保种植区域内部通风良好,使小麦植株可以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养分,种植人员可以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展翻耕工作。避免土壤中留存的害虫虫卵对植株后续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为获得良好的翻耕效果,种植人员可以再进一步考量所种作物特点的基础上,选用科学合理的农业设备完成种植活动。在传统农业生产方案中,农业技术与农机设备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技术人员需在技术应用与设备研发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完善的技术迭代路线,明确当前地域最适宜的翻耕时间以及技术应用方式。例如,可以使用现代化技术,进一步控制翻耕深度。一般情况下,小麦的最佳翻耕深度为25—30cm。种植人员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将翻耕深度固定在此范围内,保证土壤整体疏松度,为后续种植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为增强田间管理效果,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土地规划,依据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完成种植区域地势以及地形的分析,为后续机械化翻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小麦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利用充足的光照推动植株内部叶绿体的转化,确保其能长期处于良好生长状态,使小麦颗粒整体较为饱满。基于此,种植人员可以在小麦田间种植管理过程中,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及时开展光照调控,确保其能满足小麦的生长要求。

2、选择合适品种

从实际情况看,小麦的品种会对种植效益有直接影响。因此,种植戶要在种植活动开展之前,选择合适的种子。一方面,技术人员要及时分析当前区域实际种植情况,不同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也会对小麦产量造成影响。例如,在我国的亚热带气候地区,由于其气候特点为雨热同期,气温较高。因此,在此环境下需选择半冬性的种子。该品种能良好适应长江地区的环境。在北方地区,由于该地区温度较低,应在选种过程中,选择耐寒的小麦品种。当前阶段,小麦品种数量较多,如果农户购买的种子质量不高,必然会对整体产量以及种植效益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购买时,需到正规的商店,选择合适的种子。例如,在山东地区,可以选用南粳66等品种,其成熟期每株高95cm,相比于其他品种的小麦,其成熟期较早,本身高度较为整体且亩产较高。此外,在传统的小麦选种活动中,大部分种植户由于受到农业信息匮乏以及自身教育水平的影响,对当前种子市场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无法实时获得最新的小麦品种情况,使得该区域的农业种植依旧使用原有较为落后的种子,无法实现种植水平以及种植效益的提升。针对此情况,技术人员可以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的种植信息,直接在网络平台完成小麦种子的对比工作,从品种的环境适应程度,病虫害抵抗能力以及产量等多方面开展分析,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另一方面,在小麦选种的同时,需完善小麦种子的处理工作,为后续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技术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在小麦选种结束后,要加大种子处理的力度,其主要包括种子精选、晾晒、浸种催芽等工序。精选主要是挑选种子,剔除其中的破损种子,保障后续种植质量。浸种本质上是指将种子浸泡于营养液中,激活小麦种子中存在的酶,提高种子出芽期,使其能更好适应当前地区的种植环境。在具体处理时,应将其在消毒后放入50℃的温水中浸泡20分钟后,对其进行10分钟的充分搅拌,而后再放入25—30℃的水中浸泡6—8小时。在浸泡后应使种子达到手摸不滑的程度。再将种子用湿纱布包裹,并在25—30℃之下进行催芽工作,当种子中有2/3已经开始露白时便可进行播种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化技术完成种子处理检测,确保所用的种子可以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

3、科学合理播种

当前阶段,小麦播种是小麦种植管理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可以针对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完成种植规划工作,选用合理的适宜的播种技术。而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拥有了较多小麦种植经验,但随着气候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人员需积极分析不同气候以及环境条件下小麦发芽率,把握当地种植环节,选择合适的播种技术。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整体降水较少。因此,在小麦播种时,需选择耐寒的冬小麦,利用较深的播种深度为种子提供更好的保护,尽最大可能降低严寒气候对小麦种子的影响。此外,原有的小麦播种主要是使用人力的方式完成,其工作强度较高,在种植数量以及种植密度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技术人员可以运用农业信息化技术以及现代播种设备,在设备内部预先设定相关参数,确定当前区域实际播种数量、密度等情况,利用机械化设备高效完成小麦播种活动。例如,山东省诸城市在全面分析当前农作物种植情况的基础上,利用规模化耕种方式严抓粮食生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小麦种植效益。相关部门利用现场督导的方式,优化农作物秸秆利用方式,带动周边县区小麦种植。

4、合理浇灌小麦

在田间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为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可以在日常种植过程中,提高小麦灌溉的关注程度。对于灌溉工作而言,如果灌溉量较大,则会出现洪涝等严重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可以在分析当前土壤实际情况后,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喷灌、滴灌等灌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分析各类灌溉技术,选择适合该区域的灌溉方式。在当前阶段,可以在小麦种植区域内,安装足够的传感器,实时分析种植区域内部情况。如果发现土壤内部出现缺水的情况,可以使用喷灌+管道灌溉的方式,确保其能处于良好生长状态。此外,为提高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效果,可以在田间管理过程中,依据当前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小麦灌溉间隔计划。一般情况下,小麦的灌溉间隔为30天,但由于受到种植区域风速、温度等参数的影响,需及时调整小麦灌溉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灌溉的价值。

在小麦播种前,需提前开展土壤灌溉管理,确保内部水分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需求,优化种植土壤性质。在小麦快速生长时期,要将农田灌溉管理作为工作重点,确保土壤整体含水量在70%—80%之间,如果其含水量在50%以下,则会对植株生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在冬小麦的种植工作中,要为其提供足够水分。为避免植株冻害问题的出现,种植人员可以使用地下管道灌溉的方式。其中,要保证灌溉时的外界温度在3℃以上。

5、完善肥料管理

为保证小麦可以健康成长,技术人员要开展科学施肥,为其提供生长所需各类养分。首先,在小麦播种前,技术人员要科学分析种植区域实际情况,调整各类肥料的比例。从实际情况看,种植人员要按照钾肥、磷肥10kg/亩,氮肥15kg/亩,有机肥2000—2500kg/亩的比例完成基础施肥工作。在施肥工作结束后,要利用深耕的方式,使肥料可以与土壤进一步融合,为后续播种以及植株生长打下坚实基础。为避免化学肥料污染等问题,要使用农业信息技术开展进一步分析,全面管控小麦的生长情况,技术人员要按照当前种植规范,落实化学肥料应用,并将实际用量记录在案。在传统的肥料管理过程中,种植户都是利用自身经验分析土壤内部实际营养情况,无法科学控制具体的化肥使用量,极易出现化肥用量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要。因此,技术人员可以有效运用遥感监测技术,明确该区域小麦作物的实际施肥需求,确保其可以长期处于稳定生长状态中。在田地施肥过程中,种植经验较少的农户也可以利用实际遥感检测数据分析小麦各生长阶段的实际情况,完成土壤肥料管理工作。

在冬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如果发现该种植区域较为干燥,应科学调控灌溉水量,确保其能正常生长。并且,在次年的3—4月份,要依据当前种植区域内植株的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追肥工作。为获得良好的种植效益,种植人员要严格管控肥料中氮元素以及磷元素的含量,避免小麦出现倒伏等问题。种植人员可以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分析种植区域土壤水分、温度、肥力等情况,利用智能控制系统开展灌溉施肥等工作,获得良好管理效果。

此外,可以使用水肥一体化管理设备,将智能管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数据运算平台等进行有机结合,分析土壤内部实际情况,并针对性地设置水肥施用计划。在该设备具体应用过程中,可以依据当前灌溉数据,对化肥应用水量,pH值等进行自动管理,进一步增强化肥使用效果,优化种植区域整体环境。例如,在小麦抽穗期,该阶段为小麦种植的重要时期,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尿素5—10kg/亩,氮肥1.5—2kg/亩进行追肥。

6、有效防治病害

种植人员要在小麦植株的日常管理中,开展科学合理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小麦而言,当前常见的小麦病虫害有白粉病以及锈病等。为提高小麦整体栽植效益,种植人员需科学开展小麦病害防治工作。其中,白粉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老化,叶片表面出现斑点。与此同时,白粉病会随着风的传播而进一步扩散。该病一旦发现不及时,将会造成小麦病害的大量出现,对小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白粉病防治过程中,应重点运用物理以及化学防治结合的手段,保证其能长期处于良好生长状态。对于已经遭受病害的植株,应及时进行焚烧,阻断病害的传播途径。首先,技术人员可以使用农业信息化技术获得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效果,例如自动监测、病害预警等技术,其中,在病害预警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拥有定位、数据收集存储功能的设备,对农田环境进行分析。在实际管理中,技术人员可以在预警系统中针对性设计病害预测模型,完成病害分析预警工作。例如,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可以对当前区域内部病害风险进行预测,一旦其预测结果超过正常标准,系统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为管理人员病害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技术人员可以预先将病害药剂放置于无人机内,使用远程控制的方式开展药物防治工作,获得良好防治效果。例如,在小麦吸浆虫防治过程中,可以将西维因、50%的辛硫磷乳油混合液放置于无人机内完成药剂喷洒工作。其次,种植人员可以在种植区域,合理设置监测点,利用传感装置、数据分析装置等,完成区域监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检测系统可以全面收集种植区域实际情况,完成数据处理反馈。种植人员可以利用平台内部的数据交互功能获得准确数据,提高田间管理质量。最后,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结合历年气候、小麦产量、小麦种植收益等数据,完成病虫害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技术人员可以在种植区域布置智能摄像头,一旦发现虫害情况,可以启用彩色平板,完成诱杀工作。

7、优化仓储体系

在小麦管理过程中,其产品的仓储效果将会对种植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如果仓储管理不到位,便有可能出现小麦大批量发霉等问题,对种植收益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种植人员要在小麦仓储场所内,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系统,全面分析当前储存条件,明确小麦产品的储存质量影響因素,保证小麦储存效果。从实际情况看,小麦储存场所内的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微生物含量等数据都会对储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仓储监控系统应用过程中,要利用传感器等装置,实时收集内部实际数据,利用传输设备将数据信息传递至客户端,可以实时分析当前仓储区域内部状态,保证内部环境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良好的农田信息化技术能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的小麦品种,科学处理当前土壤,完善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升小麦的种植效益,种植人员应积极应用与推广优质农田信息化技术,使小麦种植业能在当前环境下持续健康进步。

(作者单位:262200山东省诸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灌溉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