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牛养殖中口蹄疫病的综合有效防治措施建议

2024-03-20 02:59肖寒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4期
关键词:口蹄疫养殖业兽医

肖寒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33

猪、牛是我国养殖业中最主要的两种经济牲畜,然而,它们在养殖过程中常常受到口蹄疫病的威胁,因此研究口蹄疫的综合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口蹄疫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征出发,辨析了诱发口蹄疫病的几个影响因素,并在文末从预防对策和治疗措施两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旨在避免猪牛口蹄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口蹄疫病对养殖业和农业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猪、牛感染后需要隔离,导致养殖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时疫病的扩散也会导致牲畜数量减少,肉类、乳制品等产品供应减少,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旦口蹄疫疫病暴发,除了对养殖业和农业经济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外,还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综合防治口蹄疫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养殖业者、兽医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一、口蹄疫病概述

1、口蹄疫病的流行特征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有蹄动物,如牛、猪、羊等。该疾病主要有以下几个流行特征:

(1)高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排泄物、脓液、污染的饲料和水源等途径传播,经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其他动物。这种传播方式使得口蹄疫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并且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形成严重的疫病。

(2)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感染的动物在发病前就可以传播病毒,使得病毒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病毒在感染后会迅速繁殖,引起动物体内的免疫系统反应,从而引起病症。由于病程短,所以病毒在动物体内的繁殖与感染速度非常快,这也是口蹄疫疫病扩大速度快的原因之一。

(3)症状多样化,包括高烧、流涎、口腔和蹄子的疱疹、跛行等。口蹄疫的症状非常明显,且会对动物的健康和生存造成严重的影响。病毒会在动物的口腔和鼻腔中繁殖,引起口腔黏膜的破坏,导致口腔出血、流涎等症状。同时,病毒还可以感染动物的蹄子,造成蹄子疱疹,严重者跛行。

2、口蹄疫病的主要症状

猪是口蹄疫的易感动物之一,感染后病程短,易于传播。感染的猪会出现高烧、抖动、食欲不振等症状。病程短,发病后一般在3-4天内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猪的口腔会出现疱疹和溃疡,腹泻、流涎等情况,疱疹和溃疡主要分布在口、唇、舌、咽喉等部位,病变部位出现疱液和渗液,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口腔出血。猪的蹄甲也会在病毒的侵染下红肿脱落,继而破溃处感染脓肿,病猪站立不稳。除了蹄角,脓包、破溃还会遍布猪的皮肤,进一步侵染猪的内脏,尤其是心脏,引起猪的心脏停搏。因此,与牛相比,由于各种并发症的存在,病猪的死亡率更高。

牛也是口蹄疫疫病的主要发生对象。病毒的潜伏期一般在5天以内,病程短,发病后一般在2-3天内就会出现明显的症状。牛的口腔和咽喉会出现疱疹和溃疡,导致口唇、舌头、咽喉部等处出现破溃性疱疹、溃疡和出血。病变部位出现疱液和渗液,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流涎、口臭、呼吸困难等症状。牛的蹄子也会受到感染,出现蹄角脱落、蹄壳变薄、蹄底软化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牛的蹄子会变形,导致跛行或站立困难。一般来说,在没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成牛一般不会死亡,但是牛犊受该病影响较为严重,致死率高,常常因继发的肠炎、肠道出血、心肌停搏等病症死亡。

二、口蹄疫病的诱发因素

1、养殖管理不规范

养殖场的建设和规划不合理,动物的生活空间受限。这种情况下,动物的排泄物和呼出的气体积聚在一起,形成了有利于病毒繁殖的环境,从而增加了口蹄疫的传播风险。在过分拥挤的环境下,动物之间的接触频率增加,从而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此外,过度拥挤还会导致动物的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其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猪的集中养殖情况尤为突出,更容易因空间分配不合理产生口蹄疫集中暴发的情况。

2、养殖场人员流动管理不到位

随着政府对口蹄疫病的科普和宣传,各养殖户都已经加强病畜隔离措施,避免让病毒在猪、牛之间传播。但养殖场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频繁进出养殖场,难以避免病毒随着人员的流动在养殖区域等地扩散。再加上病毒存在潜伏期,猪、牛的潜伏期都在7天左右,养殖人员接触过携带病毒的猪、牛后,再去市场上进行采购等行为,增加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3、养殖环境脏乱

猪牛口蹄疫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能够在病畜的排泄物和体液中长期存活,并且可以通过飞沫、触摸、污染物等途径进行传播。养殖场环境中,如果排泄物和体毛不能及时清理,就会大量积聚在畜舍内,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特别是在高温、湿度大的环境中,排泄物会迅速腐烂,病毒集中繁殖,容易导致口蹄疫病的暴发。

4、养殖人员职业素质不达标

职业素质不达标的人员对养殖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要求的不了解或不重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忽略对动物的观察和检疫工作,也可加速口蹄疫病的扩散。如果养殖场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就可能无法及时识别和处理出现疾病症状的动物,从而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职业素质不达标的人员还会忽略卫生和消毒工作。在养殖场环境不卫生的情况下,病毒繁殖的机会更大,从而增加口蹄疫病的发生风险。

5、兽医人才数量匮乏

兽医在病畜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能够识别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同时,兽医还能够指导养殖者合理使用药物和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然而,我国兽医整体待遇低,从业人员少,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导致兽医队伍无法满足养殖业的需求。因此,政府应当加大对兽医队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提高兽医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兽醫工作。同时,加强对兽医队伍的监管,提高兽医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质量,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6、疫苗接种效果差

疫苗是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之一,部分地区没有科普到位,养殖户对疫苗的有效性了解不足,导致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受感染的风险增加。

此外,疫苗接种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接种人员具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如果接种人员不够了解接种部位和接种剂量,接种过程没有按照操作进行,那么疫苗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不佳、疫苗的生产质量不合格等,也都会导致疫苗失效。

三、猪牛口蹄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猪牛口蹄疫是一种急性、高传染性疾病,对养殖业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措施需要从“防”、“治”两方面入手,具体可以加强养殖场的管理,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牲畜进行疫苗接种,及时隔离和治疗发生疫病的牲畜等等。在防治口蹄疫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兽医、养殖户等各方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打赢这场防疫战。

1、猪牛口蹄疫病的预防措施

(1)养殖场内清洁到位

养殖场要做好周密的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养殖场内的垃圾、粪便和残料等,保持场区的干净卫生。在清洁之后,要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处理,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彻底杀死病毒和细菌,减少病毒的传播。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对不同的养殖设施、器具和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尤其是下水道等阴沟处要额外喷洒除虫剂,避免大量蚊虫细菌滋生。养殖场内安装通风扇,全天通风,确保场地内空气流通。

(2)猪、牛疫苗接种到位

要确保疫苗的质量,选择优质的疫苗,并在正规的兽医指导下进行接种,确保疫苗的活性和防护效果。及时开展疫苗接种,对养殖场内的所有猪、牛进行全面覆盖,确保养殖区域的疫苗接种率达到100%。同时,要对接种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及时更新疫苗并加强疫苗接种的监控。尤其在过往疫病暴发期的前一个月,要对久未接种的猪、牛个体补打疫苗,确保个体内抗体浓度达标,在口蹄疫病来临时有足够的免疫能力。

政府和养殖业相关部门也要长期宣传疫苗的作用和口蹄疫病的危害,加强对疫苗接种情况的监督。同时,为了避免养殖户节约成本不愿接种疫苗的情况,政府也要拨款予以疫苗补贴,降低疫苗的价格,提升养殖户的接种意愿。

(3)合理、健康的喂养

合理的饲料配制可以提高猪牛的营养水平,增强免疫力。同时,饲料的选择和质量也是很重要的,应选择优质、营养丰富的饲料,提升猪、牛整体免疫力。在梅雨季节、夏季高温期间要经常检查饲料质量,切忌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充足干净的饮用水是猪牛健康的保证,应定期更换水源、清洗水槽,避免水源受到污染。此外,还可以在饮用水和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疫病的发生和扩散。

(4)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

口蹄疫病的疾病特征和传染性脓包病较为相似,不熟悉二者区别的养殖人员很有可能把口蹄疫病当成单纯的脓包来治疗。为了更好地区分这两种疾病,需要专业人员上门对患病家畜的病变部位取样,在实验室中进行病原学监测。一旦发现是口蹄疫病,必须根据病毒种类和实际症状对症下药,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区分基础疾病的能力,提升养殖人员整体的应对能力。

(5)养殖场人员流动管理

养殖场应该禁止非养殖人员的非必要流动,只有必需的情况下,才允许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养殖场应该加强安全防护工作,为进出养殖场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并加强消毒工作,保证养殖场的环境卫生,避免病毒通过工作人员传播。同时,应该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身份核查和登记,以便追溯和控制病毒传播。此外,还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疫病防控意识和技能。养殖场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口蹄疫病暴发地区,避免在暴发地区活动,一旦养殖场内出现病情需要及时向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通报疫病信息。

(6)疫病防治还需政府参与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责任,规范养殖业的管理和运营。相关部门应加强疫病监测和调查,对可能传播口蹄疫病的区域和养殖场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疫病病畜,减少疫病的传播。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防疫意识,加强兽医人员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口蹄疫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养殖业的宣传教育和科普,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疫病发生的可能性。定期进行培训和宣传,提高养殖人员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2、口蹄疫病的治疗措施

(1)及时隔离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口蹄疫病病畜,应立即将其隔离。隔离病畜的目的是防止疫病的扩散,减少病毒的传播。隔离病畜的时间通常为3-4周,直到病畜痊愈或死亡,确保病毒完全被清除。護理措施包括提供充足的水和饲料,保持环境干净卫生,防止二次感染。隔离病畜的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杀死病毒和细菌,防止疫病的扩散。消毒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如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等。如有病死的牲畜,需要即刻对其活动区域进行消杀处理。病畜的尸体也要深埋或焚烧,禁止堆放,尤其不要堆积在养殖场内或丢弃在河流等地,避免病毒随流水大面积扩散。

(2)正确清洗感染部位

正确清洗感染部位需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等。对于化脓处的蹄甲、深度溃烂的皮肤等部位,必要时还需要采取灌洗措施。清洗工具应干净卫生,保证一畜一用,避免交叉感染。清洗感染部位后,应及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杀死残留的病毒和细菌。消毒剂应充分覆盖感染部位,并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确保消毒效果。在清洗和消毒后,应随时观察病畜情况,及时检查、发现并处理感染部位的异常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中药口服治疗

①配方:山豆根、甘草、桔梗、赤芍、大黄、连翘、生地、贯众各取10g。

②研磨:将以上中药材研磨成细粉末。

③混合搅拌:将中药粉末加入适量的开水,搅拌均匀,加入少许蜂蜜,再次搅拌均匀。

④服用:将混合液体分别喂给患病动物饮用,每天3次,每次10-20毫升,连续服用7-10天。

中药治疗口蹄疫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其中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甘草可以增强体质、调节免疫系统;桔梗可以清理呼吸道、促進呼吸;赤芍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大黄可以泻火通便、清热解毒;连翘可以清热解毒、凉血解毒;生地可以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贯众可以清热解毒、祛风祛湿。

四、西药肌注治疗

口蹄疫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疾病,西药治疗是治疗口蹄疫病的一种常用方法。以下是西药治疗口蹄疫病的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1、地塞米磷酸钠注射液:具有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状。用法为每日1次,肌肉注射,剂量视动物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1毫升。

2、盐酸异丙嗪注射液:具有镇静、止吐、抗惊厥等作用,可以缓解患病动物的疼痛和不适。用法为每日1-2次,肌肉注射,剂量视动物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2-0.4毫升。

3、双黄连注射液:具有抗病毒、解毒、消炎等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用法为每日1-2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剂量视动物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5-1毫升。

4、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具有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等作用,可以缓解呼吸困难、增加心脏收缩力。用法为每日1-2次,肌肉注射,剂量视动物体重而定,一般为每千克体重0.1-0.2毫升。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西药治疗口蹄疫病需要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剂量、用法等应根据动物的体重、病情和药物的特点进行调整。同时,在使用西药治疗时,应防止药物过量或不当使用,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总之,口蹄疫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病程短、症状多样化并严重影响畜牧业经济的病毒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关键在于加强动物卫生管理,及时报告和隔离病例等措施。同时,加强科学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人们的防疫意识和动物卫生意识,也是防控口蹄疫疫情的重要措施。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猪、牛等牲畜的健康,维护农业生产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125200 辽宁省绥中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猜你喜欢
口蹄疫养殖业兽医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我是兽医志愿者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
口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