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探究

2024-03-20 20:07:01徐茹莹
山西青年 2024年1期
关键词:院校教育就业指导管理人员

邱 宇 黄 葵 徐茹莹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2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持续提升优质就业率的重要媒介,承担着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使命担当[1]。所以,在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战略期,高职教育管理应认识到要培养具备精湛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工匠精神等素养的人才重要性,不断在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政策有力指导下主动革新理念[2],依据自身学校定位和发展方向进行提质纾困,优化专业结构,对标国家政策目标,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切实实现职业教育的培优提质。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的时代之义

(一)产业优化升级驱动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

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而高质量人才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所以,制约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不仅只是科技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也受到从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中仍旧存在着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奇缺的瓶颈,以及从业者供求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日趋严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人力资本不匹配的矛盾凸显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需高职职业教育管理革新纾解。所以,产业优化升级驱动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呼唤高职教育持续培养具备精湛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工匠精神等素养的人才。

(二)政策导向驱动高职教育管理实现高位运行

在“十四五”规划有序推进的过程中,我国对高等教育体系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关键部署,要求高职教育管理应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就业导向,不断助推改革创新,切实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真正实施高职教育教学的提优计划,真正构建高水平、高质量优质专业。尤其是在2019 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院校应做好质量型扩招工作,主动适应扩招后学生学业水平的多元化、发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形势[3],全面考量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创新能力等,将实现优质就业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由此可见,国家颁布的系列政策为高职教育管理的革新、优化给予了保障、指明了方向,确保了高职学生的职前教育与职后发展的流畅衔接。

(三)高职内涵发展驱动教育管理革新

2021 年4 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坚定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效能价值[4]。所以,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管理应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载体优势,将制造业深度融合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作为着力点,优化配置应用型创新型技能人次。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经济的发展类型多样、差异鲜明、行业细分日趋明显。所以,为精准对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管理应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清晰定位于人才的特色培养,以全面满足经济产业岗位,切实将技能与岗位精准对接、人才培养标准与一线岗位最新标准精准对接,从而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特色式发展。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的瓶颈分析

(一)教育管理目标与就业的关联性不强

就业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有序、严密组织的教育管理,否则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逻辑起点,密切联系专业技能教育,将就业融入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之中[5]。但是在对9 所高职院校的调研中发现,有88.7%的高职教育没有形成链条式、一体化教育管理目标,没有将就业教育的目标与技能教育目标有机契合。同时,在课程体系的系统育人目标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缺乏整合意识,只集中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就业意识的通识式教育,没有凸显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专业特色,导致就业领域狭窄的专业,学生就业机会偏少、优质就业率低下。

(二)教育管理人员参与就业教育的积极性较弱

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期不长,占很大一部分的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尚且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完全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系统明确的育人体系,致使在教育管理师资投入方面不足[6],存在着就业导师团队建设薄弱、管理人员的就业教育动力不足、意识不强等突出问题。在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教育没有专任的就业指导教师,多以校内教育管理人员承担“兼职型”就业指导师。这部分教师行政任务繁杂琐碎,工作任务较重,无法确保指导大学生就业,无法实时关注显现企业的最新行业标准。加之,在教育管理人员的量化绩效考核中没有体现就业指导工作量,导致教育管理人员对就业指导的动力不足,极大降低了大学生就业效率。

(三)以就业为指导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平台是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有效支撑,是促使大学生将职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媒介。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就业教育平台搭建不健全[7],仍停留于传统的就业培训、就业理论学习、就业场地搭建与扶持等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健全的就业教育体系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以一线企业建立产业孵化园、创客基地等的依托意识不足,无法为大学生提高较高水平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服务举措单一化问题严重,对充分利用一线企业服务平台、国家优惠导向政策、积极社会力量等资源的意识不足,所以整体而言教育管理服务就业的体系构建,仍旧停留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设层面,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流于形式。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策略

(一)走出价值迷思,重塑高职教育管理理念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价值取向和教育管理理念是融合于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决定着高职院校教育办学的方向、厘定着人才培养的路径。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倾向,一味将优质就业率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指标。所以,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应反思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重塑教育管理理念,将大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与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的坐标,不断融合人文关怀,以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准则、以提升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为基本方面、以提升优质就业为落脚点,持续畅通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路径,将大国智造、大国制造背景的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等价值取向全面融入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过程。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理念的革新体现在“现代职业人”的培养目标之上,如何将毕业生供应与一线企业完美对接成为“头号工程”来抓,将人才培养链、一线产业链、创新创造链进行“三位一体”的有机衔接[8],避免出现重技能轻品质、重效率轻教育的就业指导,将“现代职业人”与“完整声明人”有机契合,促使工具理性教育管理与人文价值教育管理的协同共生,在宏观与微观上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回应企业呼唤,精准定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

当前,大国制造助推着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和升级,加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催生着新产业、新职业、新业态,更是呼唤着高职教育管理应着眼于培养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应锚定“一流大学”办学前沿动态,打靶区域特色支柱产业的新态势,理性分析新兴产业集群的上、中、下游,从而将大学生就业与产业最新发展需求精准匹配,订单式输送高质量“现代职业人”。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应将逻辑出发点定位于市场紧缺型人才,真正做到提质纾困。所以,首先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应组建“就业指导共同体”,共同分析研判区域经济发展新趋势,科学预判人才市场的新需求,从人才的供给端高效解决人才培养资源与市场资源转化率之间的问题,为专业的优化、调整提供现实依据,亦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三)立足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育管理人员的水平直接反映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水平,其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面向高职扩招的时代,高职院校应立足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标准。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厘定队伍建设思路,不断健全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发展机制,通过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结合的方式,以“四有好老师”为准则,以立德树人为抓手,在师德师风、职教知识、职教理念、职教服务等方面进行培训,持续提升教育管理人员职教素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强化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养,将人工智能与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契合,有目的地培养教育管理人员的数据管理意识、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以便于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教育中能够紧扣时代洪流,精准服务。

(四)落实“三级网络”,搭建就业教育平台

高职院校的“三级网络”包含就业指导团体、就业实验管理人员、就业教育管理团队。第一,就业指导团体管理队伍由高职院校副校级领导担任,对就业质量、就业问题的主体方向进行精准把握,具有最高决策权。就业指导团体管理队伍应在理念和目标上融入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核心要求,创建科学合理的就业教育目标体系和就业管理目标体系,做好大学生就业的引路人。第二,就业实验管理人员,主要由学生处、人事处、就业中心等教育管理人员组成,主要在纵观层面上把控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落实工作,注重对就业教育的数学化平台建设、就业专项资金、就业教科研项目的落地。第三,二级学院的就业教育管理团队,主要由辅导员、教务人员等承担教育管理工作。就业教育管理团队职责在于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常识性问题,为其搭建校外就业实训基地、校外就业孵化园、创客基地等,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和品质。

(五)及时追踪,构建就业教育管理的反馈机制

在实施就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应依据专业特色和学校实际建立系统的评估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教育进行全过程动态评估,以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效果。第一,科学合理地评估应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识是否塑造。就业具有长期性、持续性等典型特征,所以大学生应具备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意识,才能适应快节奏、瞬息万变的行业发展态势。第二,衡量大学生是否具备了就业思维和就业能力。通过开展就业教育,高职教育管理人员应合理评估大学生的就业思维和就业能力,并通过结果反馈促使大学生客观批判自身就业优劣势。

四、结语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具有战略性地位,高职院校应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为出发点,慎思考量教育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并走出价值迷思,重塑高职教育管理理念;回应企业呼唤,精准定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立足内培外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落实“三级网络”,搭建就业教育平台;及时追踪,构建就业教育管理的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院校教育就业指导管理人员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论美术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丝路艺术(2017年5期)2017-04-17 03:13:24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评价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浅谈Mooc对我军院校教育的影响
学习月刊(2015年24期)2015-07-09 03:42:10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