禤培录
DOI: 10.3969/j.issn.1003-1650.2024.04.003
水稻是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米是碳水化合物、钙和锌等常量和微量营养素的主要膳食来源之一,大米是大多数人的重要主食。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稻谷生产国。但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是我国民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种植技术是解决民生的基本措施。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水稻的种植质量与产量的提高,尤其在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开始变得愈加严重,病虫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一、我國水稻种植分布情况
我国稻区分布辽阔,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东至东南沿海地区,西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低至海平面以下的东南沿海潮田,高达海拔2600m以上的云贵高原,均有水稻种植。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流域的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带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此外,云南、贵州的坝子平原,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海滨平原,也是我国水稻的集中产区。各地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水稻生产状况都有明显差异。我国水稻主要有六大产区分别为:华南双季稻作带、华东和华中单双季稻作带、西北干燥稻作带、华北单季稻作带、东北早熟稻作带和西南高原稻作带。
二、水稻种植技术
1、水稻选种
水稻经过长期的进化和不同生态条件的再塑造,出现了分化,我国栽培的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每个亚种又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三个群体,每个群体又可以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类型,每个类型又分为粘稻和糯稻两个栽培品种,我国栽培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这些水稻的种类种植时需要不同的生长条件,所以要想让种植的水稻丰收,在种植前应因地制宜,以种植地的气候温度、土壤条件等等来精准选择最适宜种植的水稻。在选择种子时,尽量挑选颗粒较大,籽粒饱满的水稻种子,除此之外,种子是否具有抗病性与抗高温、抗寒性也是选种时需要注意的。只有具备以上这些基础的条件,结出的稻谷才能高质量、高产量。同时,也可用吸粮器风选稻种,其能够以风的力量吹走质量较差的水稻种子,留下颗粒较为饱满的实心种子,这种做法能够提升效率。再利用盐水进行选种,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种子催芽
在选种工作结束后,要对被选的种子进行催芽工作。催芽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种子发芽的速度,减少水稻播种周期,避免播种紧急的问题。运用水稻催芽技术可以在实际催种过程中使种子快速萌发,为种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种子发芽率。水稻催芽技术的重要一步在于浸种催芽(见图1)。在进行催芽时,要提前对同一批品种的稻苗进行实验测算,若该批次稻苗萌芽率大于85%,则证明通过测试,可以进行下一步育苗。
图1 浸种催芽技术
3、苗床处理以及育苗
大部分水稻种子在处理前,都需要在其上方覆盖上一层塑料薄膜,不仅能防止因温度过高导致苗床受到影响,还可以在温度低时,塑料薄膜可以对苗床起到防寒的作用。基于此,苗床在放置时,应采用东西方向放置水稻苗,所以苗床的宽度不能比塑料薄膜宽,否则不易覆盖,并在苗床中间设置一条深度约22cm的排水沟。
4、科学合理控制播种量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生产已经大范围普及,水稻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大面积种植的,水稻种植者一般采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在部分面积较小或者种植地形不适宜使用大型机械时,水稻种植者将会采用人工的方式播种幼苗。在水稻进行播种时,播种量是关键,经过浸种催芽后每平方厘米仅能容纳最多4粒水稻种子,去掉边界溢出,实际也就能容纳3.5粒左右,如若控制不好播种量会给种植者带来巨大损失。培育壮秧,科学合理控制单位面积播种量是关键。一些农户担心自己的育苗技术不到位,后期出现出苗或者盘根不好,本田期插秧秧苗数量会不足,因此会加大播种量。播种量大,虽然苗出得厚、数量多,但秧苗生长空间不足,彼此之间争水、争肥,最终导致秧苗又小又弱,插到大田,缓苗慢、获得有效积温少、分蘖力不足,最终导致产量下降。
5、科学管理水稻幼苗
水稻播种后,下一步就要时常观察幼苗生长情况,科学管理幼苗。例如,如何科学地晒田。晒田应根据不同栽期、不同的土壤类型、水源条件、田间苗情,按 “苗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适时排水晒田(一般水稻移栽后40天左右)。晒田时间:5月15日前移栽的田间苗数已达最高苗,应立即排水晒田;6月1日前移栽预计在7月1—2日达到晒田标准;6月1日后移栽的无论田间苗数是否达到晒田标准都应在7月5日左右进行晒田。在晒田时需要注意以下四方面:
(1)在晒田程度上,要看田、看苗、看天气灵活掌握。一般叶色浓绿、生长旺盛的肥田,以及低洼冷浸烂泥田要重晒;叶色青绿、长势一般、施肥不多的瘦田,以及灌水困难的旱田要轻晒。
(2)对保水性能差的沙土田,晒后土质易变硬、复水后难泡软的胶泥田,以及缺乏灌水条件的“望天田”,就不宜晒田。
(3)晒田一般控制在5—7天,以晒至田面出现鸡爪裂纹、秧苗叶色转淡、叶片挺直如剑、进田站立不陷脚、新根现田面、老根往下扎为宜。
6、有效施肥
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
施肥量及比例:
(1)在亩产550—600kg的情况下,粳稻氮肥用量14—16kg/亩,籼稻氮肥用量10—14kg/亩;磷肥3.5—5kg/亩;钾肥4.5—6kg/亩。缺锌土壤施用硫酸锌1kg/亩;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
(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7、灌溉管理
大部分稻苗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但由于灌溉密度较大,所以水分不能过多。当稻苗快速生长时,需要吸收大量水分,此时需要大量水分灌溉,避免脱水而影响水稻产量。水稻抽穗阶段是水稻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水量最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尤为注意水稻灌溉,减少因缺少灌溉导致水稻产量下降的事件发生。
8、除草
影响水稻生长的客观因素很多,其中杂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影响最大,对稻谷的生长与营养吸收有很大影响。杂草会影响水稻吸收大量养分和水分。基于以上原因,清除杂草工作势在必行。清除杂草首选除草剂,根据稻田中生长的不同杂草选择适宜的除草剂,这样可以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还可以将杂草清除干净。
三、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随着我国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革新,水稻产业也迎来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有一个问题始终不容忽视,即水稻病虫害。特别是在现如今全球气候不断变暖的情况下,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愈演愈烈。为保证水稻正常健康生长,促进水稻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需大力加强防治措施。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分析造成水稻病虫害多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具体防治对策。
1、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基本原则
在对水稻进行病虫害防治前,应充分了解每一个病症或虫害的基本情况,对症下药,不可盲目对水稻进行药物防治,因为药物不仅对病虫害产生威胁,还会对水稻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因此,病虫害防治必须充分考虑病与虫对水稻的威胁。
2、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1)纹枯病
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水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植株和其他寄主作物或杂草的残体上越冬。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
防治措施:在水稻处于分蘖期,应加强栽培管理,追肥早施,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在前期不披叶、中期不长叶、后期不泛青,在种植过程中灌水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的原则,做到分蘖浅水,苗露充足,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
在水稻分蘖末期即水稻封行后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用药时,应掌握在水稻纹枯病始病期喷施。每亩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00g、25%多菌灵200g、72%叶枯灵50g、50%甲基硫菌灵、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g、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g或5%田安水剂200g加水75kg喷雾,喷药时一定喷水稻基部。在孕穗前使用应注意用药量,防止產生药害。
(2)稻曲病
水稻稻曲病是水稻后期普遍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发生于穗部,主要危害水稻谷粒,在一个穗上通常会出现1—5粒,但严重时多达10粒。病菌在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并逐渐生长扩大导致稻粒开裂,菌丝体最终呈现龟裂状并散发出墨绿色粉末。患病后的稻粒会消耗整穗营养物质,导致其它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整体品质大幅度下降。
防治时期:想要防治水稻稻曲病,施药时间得选对。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7天,也就是水稻叶枕平后侵入谷粒,水稻开花后,花丝凋谢,病菌不再感染水稻,所以稻曲病最迟用药时期需要在破口抽穗之前,在扬花之后药剂防治起不到效果。
防治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实行宽窄行种植,提高田间通风透光。②稻曲病的防治药剂可以选择: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三唑类杀菌剂。这类杀菌剂广谱杀菌,不仅对稻曲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其他病害同样也有预防作用;也可以选用复配剂吡唑醚菌酯氟环唑,由两种不同的杀菌剂复配,二者作用机理不同,复配之后可以大幅度增加防效。
(3)稻瘟病
稻瘟病是危害我国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南北地区每年都有发生,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别。
防治措施:①富土一号也是(稻瘟灵)该药剂药效长,耐雨水冲刷,对人畜无害,对水稻也不产生药害和毒副作用。②三环唑、拿敌稳、咪鲜胺等其药剂防治效果也很好,这几种药剂可复配28表芸苔素、有机硅、橘皮助剂、能提高防控效果。③要精准施药,喷施要有足够的水量,每亩必须用30~40kg水兑药,打药时一定细雾喷施,面面俱到,从上层打到下层,叶子从正面打到背面,喷到不流失,浓度和水量要适量,药浓度越高防效越好是一种误区。④40%丁香菌脂戊唑醇+25%吡唑醚菌酯+40%稻瘟灵+植物调节剂进行使用,如果想让作物同时增产,可以使用磷酸二氢钾+酣客益生菌一起使用。
3、水稻虫害防治技术
(1)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种植的一种常见害虫,体形小,像微小的蝉,口呈针状,成虫有半透明的2对翅,头部一般较尖,触角粗短并在末端有1根刚毛,后足胫节末端的内侧有粗刺。成虫、若虫在稻丛下部刺吸汁液为害,其唾液腺分泌有毒物质,能阻塞输导组织或引起稻株萎缩,会造成水稻减产和质量下降。
药物治疗:可用45%吡虫啉1500倍液或25%噻虫嗪3000倍液均匀喷施。施药时田间保持浅水层,药液量足,喷施稻株基部。
防治措施:①生物防治:使用寄生性天敌、病原菌等进行防治。②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③物理防治:使用黄板、虫情测报灯等设备进行监测和防治。除了以上措施外,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田间的虫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遵守农药使用规定,保护环境和自身健康。
(2)病毒病
病毒病发生的主要症状有植株矮化,心叶抽伸缓慢,分蘖增多,节间缩短,叶片短阔僵直,叶片皱褶,叶色浓绿等。该病发生具有范围广、突发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危害隐蔽等特点,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防治措施:①抓好稻飞虱、叶蝉的防治工作。稻飞虱、叶蝉等害虫是水稻病毒病的传毒虫源。如果早稻稻飞虱发生严重,特别是早稻后期稻飞虱的虫量居高不下,这些虫源在早稻成熟期将迁移到晚稻秧苗和中稻田为害,必须采取“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治策略,通过治虫达到防病目的。重点用好晚稻秧田送嫁药(移栽秧前3—5天)和返青期保护(移栽后7天内再用一次)。②抓好栽培管理。在水稻秧苗期,通过追肥,喷施叶面肥、促进秧苗生长旺盛,减轻病害发生。在分蘖期、拔节期稻株出现病状,及时拔除病株,对发病田要及时排水晒田,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提高水稻抗病抗虫能力。③选用药剂:防治稻飞虱、叶蝉等,可选择25%吡蚜酮20—25g/亩、18%吡噻嗪酮30g/亩、26%噻·异乳油100—150ml/亩、10%吡虫啉20—30g/亩、吡虫·毒死蜱30—45g/亩或噻嗪酮20—30g/亩,以上药剂亩兑水45kg进行喷雾。对已经发病的田块,在发病初期及时用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病毒A等加入叶面肥和杀稻飞虱、叶蝉的药剂混合喷施。
(3)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成虫喜食稻叶,長度一般不超过3cm。幼虫啃食稻根,造成断根,形成浮秧或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水稻减产。稻水象甲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有害生物,该虫繁殖速度快,传播扩散途径多,疫病控制难。2020年仅湘乡市就有8.3万亩禾苗受害,其中680多亩稻田出现不同程度的死苗;2021年又有9.6万多亩禾苗受害。湘乡市开展公共区域稻田防控稻水象甲,为大面积防治推广提供借鉴。
防治措施:秧田期带药移栽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次数、降低防治成本最有效的措施,同时也是防治稻水象甲成败的关键。一是在秧田揭膜后移栽前3—5天用福戈 4g兑水15kg进行喷雾。二是确保本田期挑治和兼治到位。本田期第一代幼虫的挑治和成虫的兼治是防治稻水象甲的重要环节。在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水稻出现明显的叶片发黄、弱苗、僵苗、烂根等(类似“坐兜”)现象,拔出根部发现幼虫,便立即使用颗粒剂进行幼虫防治。
综上所述,在农民种植水稻的过程当中,要对种植的每一个过程深入了解并加以重视。认真对待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加强对水分与土壤质量的控制,并采取相对简单有效的方式预防病虫害,促进水稻健康成长。既能提高水稻整体品质也能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向上发展。
(作者单位:532405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下冻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