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归因及对策分析

2024-03-20 07:55平亚洁唐海波
中国心理学前沿 2024年2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对策分析

平亚洁?唐海波

摘 要|近些年来,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频发,呈现出了虚拟性、多样性,以及广泛性的行为特征,已然成为大众视野中不可忽视的网络问题和道德乱象。这些道德失范行为不仅严重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构建中国特色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造成了不小的危机与挑战。本文立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状的心理成因探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和具体方法,为解决和处理大学生的網络道德失范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心理归因;对策分析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概述

1.1 概念

网络道德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网民数量激增、网络社会成型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兴道德领域。网络道德与传统现实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网络道德与传统现实道德有着共同的道德主体;另一方面,网络道德与传统现实道德有不同的道德环境,网络环境相比现实社会更加隐蔽和复杂,道德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与现实社会有不小的差别。由于这样的差别使得网络道德发展与现实道德发展并不同步,导致了诸多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网络道德失范就是指网络道德主体在虚拟隐蔽的网络世界中产生的违背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文明准则等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的现象与表现。在此基础上,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衍生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概念,即大学生网民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缺乏网络道德标准的约束或缺乏网络道德自律而产生的非常态现象与行为[1],具有单独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1.2 特点与表现

(1)特点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随意性。网络极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致使网络道德行为标准难以确立和执行,使得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不受约束,体现出言行随意性的特点。第二,匿名性。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网民以匿名的形式进入虚拟网络空间,道德失范行为产生时往往很难直接获取到失范大学生的真实信息,极易使其逃脱并产生二次失范。第三,广泛性。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广度大,加之特殊的记忆功能,一旦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产生,极有可能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形成舆论高潮,扩大恶劣影响,污染网络风气[2]。

(2)表现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的表现。第一,言语偏激,传播不良信息。例如发表过激不当的言论和观点,进行针对性或无差别性的言语攻击和“网暴”,未经查证核实的情况下不经意或故意传播虚假、色情、暴力的不良信息等。第二,利欲熏心,触犯法律边界。例如沉迷于网络非法赌博游戏无法自拔,浏览黄色网站和交易淫秽资源,通过社交平台直播“擦边”进行网络淫秽和诈骗等。第三,学术失信,剽窃他人成果。例如随意下载、盗用、抄袭他人论文,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进行网络代写和网络考试作弊等[3]。

2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心理归因

(1) 心理发育不成熟

霍林沃斯最早提出了“心理断乳期”的概念。当代大学生普遍年龄集中在18~25岁,正值青春期的后半阶段,是心理断乳的关键期,所以不可避免地体现出心理发育不成熟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智力水平处于人一生的巅峰状态,所以他们乐于接受新思想,探索新事物。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实践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面临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往往无法分辨是非,易受不良网络思潮的影响,呈现出认识片面性和行动盲目性的趋势,极易导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

(2)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巨大威胁,尤其是人格障碍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已然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具有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的人往往有这些表现:缺乏理性,行动受情感控制;固执偏激,敏感多疑;极端情绪化,冲动好斗,乃至出现反社会型表征......这些不健全的心理健康状态极易导致众多过激的、极端的网络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诱因。

(3)重大的挫折打击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进入大学大学生必然会遭遇各种挫折与打击。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们会经受痛苦的挣扎与蜕变,心理方面也会产生波动,表现为动机得不到满足后出现的空虚感和挫败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受挫,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的人对于挫折的反应程度也不同。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能很快从挫折情绪中脱离出来,总结经验,继续前进;而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人则可能从此一蹶不振,精神崩溃,甚至行为失常,对自己、他人和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当代大学生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呈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弱的现状,轻则因为一点小失败就“摆烂”“躺尸”,重则心理崩溃,伤人伤己。这种现象表现在网络空间则是部分大学生无视网络道德准则,随意挑战网络道德底线,助长网络道德失范风气。

(4)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缺失

在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职能不同的重要角色,所以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与这三个主体的教育缺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问题的根源。不少大学生的原生家庭氛围并不健康,不良的家庭关系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教育缺失不仅会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而且为大学生后续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重大的隐患。第二,学校教育的缺失是问题的关键。目前学校教育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主战场,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学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实际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学校教育的缺失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教育问题陷入困境,亟待改革与创新。第三,社会教育的缺失是问题的重点。当今社会的教育环境纷繁复杂,不健康的文艺作品、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腐蚀和荼毒十分严重,不仅没能促进大学生教育事业的开展,还削弱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力量,成为教育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

(5)网络盲目从众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的盲目从众现象是尤为普遍的。追究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弱,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难以建立自我特有的思考模式,也难以维护内心的想法和声音。长期不由自主地被大众牵着鼻子走,以大众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来判断对错,大学生会逐渐对大众气氛形成依赖,会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努力方向,最终走向失落和迷茫。浩瀚的网络世界信息良莠不齐、纷繁复杂,其诱导性和迷惑性相较现实世界更加明显。大学生为了试图彰显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独特价值,以期获得更多类别的人的欣赏和认同时,往往会不加选择地接受外来事物,此时的大学生盲目从众心理就会表露得空前显著。所以,害怕落伍、盲目从众已然成为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4]。

3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分析

(1)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网络与当代大学生的联系日益密切,正是这种紧密的关系使得大学生逐渐丧失对网络的警戒感和边界感,导致了一系列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所以,突破当前困境的第一步就是重塑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

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的产物,为我们提供大量便利的同时也暗藏着诸多风险。大学生要清晰地认识到网络的阴暗面,时刻保持对网络的戒备心理,不能掉以轻心。另一方面,要把控好使用网络的时间和限度。学习工作之余利用网络消遣休息未尝不可,但是花费大量的时间沉迷于网络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大学生要自觉控制网络使用的时间,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此外,大学生更要学会分辨网络信息和资源的优劣,避免不良网络因素的侵蚀。

(2)加强网络道德的自我管理

首先,要尊重网络道德规范,树立网络道德意识。大学生要认识到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摒弃轻蔑不屑的价值观念,自觉通过各种渠道学习网络道德知识。其次,要讲究网络礼仪和网络文明。进行网络交往时要尊重他人,认真倾听他人言论,不上纲上线,不语言攻击;发布网络信息时要注意社会影响,不传播有损国家形象和社会风气的不良信息;要保护他人知识产权,未经同意不可恶意转载或二创他人信息,不恶意举报或者禁言他人。最后,要自觉承担网络责任,守好法律底线。大学生要明确网络世界责任和法律的边界,坚决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3)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除却大学生自身努力之外,政府方面也要强化网络道德监管,创设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一方面,要加强网络监管的体系建设。根据我国网络监管的现实情况,要建立“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网络监管体系。从纵向来说,中央的各大相关部门要恪尽职守,从顶层优化网络监管的设计,建立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条线网络监管体系,有效规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从横向来说,各个中心部门要起好领导带头作用,与其他的相关部门单位加强协作和配合,消除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為发生的盲区,形成网络监管合力[5]。另一方面,要丰富网络监管的途径手段。首先,相关部门要制定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审查和网上信息监督的完善机制,使网络实名制成为必要,通过监控的方式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其次,相关部门要净化网络信息环境,保留有益无害的言论信息,去除污秽有害的谣言糟粕,减少诱发道德失范行为的因素;最后,相关部门要完善网络的举报和投诉制度,鼓励网络群众自发地充当“网络监督者”的角色,及时地举报和投诉不良网络言行[6]。

参考文献

[1]王丽亚.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3.

[2]曲瑞洁.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及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4):46-48.

[3]陈英英,马燕坤,郭云飞,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引导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3):47-49.

[4]王贤卿.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心理困境与道德教育[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8).

[5]张青嘉.网络空间中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的表现及解决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6]唐小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2).

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Anomie

Ping Yajie Tang Haibo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students moral anomie behaviors in cyberspace occur frequently, showing virtuality,diversity and extensive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have become network problems and ethic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public field of vision.These moral anomie behaviors not only seriously hinde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give rise to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alist s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caused no small crisis and challenge. Based on the psychological cau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anomie,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and deal with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anomie, whi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moral anomie; Psychological attribution;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对策分析
浅析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浅析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优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一见钟情》现实意义简析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