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
沧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000
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继而发生于牙龈、牙周膜以及牙骨质等的口腔慢性炎症性疾病,若不及时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会引起牙齿松动[1]。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等为临床治疗牙周病的重要疗法,然而单纯机械干预后在牙本质小管、牙周上皮等组织中仍会存留细菌,尤其对牙周袋较深、根分叉感染等相对复杂的情况,局部用药能有效弥补机械治疗措施的不足[2]。临床采取抗菌药物治疗CP,虽能发挥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会引起口腔菌群失调,导致细菌耐药[3]。中医药治疗CP疗效确切,中药与西药相辅相成,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4]。复方黄柏液涂剂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成药制剂,可清热解毒、消肿祛腐,临床广泛用于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治疗中[5]。本研究在超声龈下洁治术基础上使用复方黄柏液涂剂辅助治疗CP,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CP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40.4~59.2岁,平均(47.33±5.91)岁;牙周袋深度(4.07±0.51)mm;病情分度[6]:中度33例,重度14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41.3~58.5岁,平均(47.40±5.92)岁;牙周袋深度(4.03±0.50)mm;病情分度:中度35例,重度1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1ky162)。
1.2 诊断标准参考《临床牙周病学》[6]相关诊断标准,轻度:牙龈有炎症和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4 ㎜,附着丧失1~2 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可有口臭。中度:牙周袋深度≤6 mm,附着丧失3~4 mm,X线片显示牙槽骨水平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牙齿可能有轻度松动,多根牙根分叉区可有轻度病变。重度:牙周袋深度>6 mm,附着丧失≥5 mm,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有松动。
1.3 纳入标准1)具备CP诊断标准,且病情为中度与重度;2)年龄20~65岁;全口有≥20颗牙齿;3)加入本研究前半年内未接受牙周系统治疗;4)牙颈无龋坏和充填体;5)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1)存在牙周炎外的其他口腔疾病;2)3个月内服用抗生素;3)长期吸烟或酒精药物滥用史;4)合并心、肝、肾等系统严重功能不全;5)口内有不良修复体影响检查;6)妊娠或孕期或哺乳期患者;7)正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8)口腔手术史;9)对本研究干预药物过敏。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接受超声龈下洁治术;采用PT5型牙周无痛治疗仪(湖北瑞眼洁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UDS-K)于超声低挡输出功率下去除较大龈下牙石,采取P型工作尖刮除剩余牙石,再对根面进行平整、抛光,采取3%过氧化氢溶液(山东利尔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190828A,规格:500 mL)龈下冲洗;共治疗2次,中间间隔1周。
1.5.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山东汉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97,规格:150 mL)冲洗,将患牙隔湿,针头伸入牙齿距袋底约2 mm处冲洗15 s,冲洗剂量为5 mL,再用吸唾器将冲洗液吸走。共治疗2次。
1.6 观察指标6~8周后复查,观察各指标。
1.6.1 指数牙选取[7]在患者上下颌各选取符合要求:探诊深度>4 mm,附着丧失≥3 mm,X线吸收超过根长1/3,牙颈部无龋坏及充填体,根尖无炎症,并且牙周炎症最严重的磨牙各1颗为指数牙。
1.6.2 牙龈指数选取四个象限中最严重患牙评价牙龈病变程度。0分:生理性牙龈;1分:轻度炎症,牙龈有轻度颜色变化和水肿,探诊不出血;2分:中度炎症,牙龈红肿,探诊后出血;3分:严重炎症,牙龈充血肿胀显著,自发性出血。
1.6.3 牙龈出血指数采用探针轻缓插入牙周袋底部,记录取出探针30 s后出血情况。0分:生理性牙龈+无出血;1分:牙龈颜色伴炎症样变化,未见出血;2分:点样出血;3分:出血沿牙龈缘扩散;4分:出血量多,溢出龈沟;5分:自动出血。牙周袋深度:测量游离龈缘到牙周袋底的长度,以颊舌面的近中、远中、中央6个位点进行检测,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附着丧失程度:游离龈缘至牙周袋底的距离与釉牙骨质界至龈缘距离间的差值。
1.6.4 主要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患者口臭及牙龈肿痛改善时间。
1.6.5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牙周袋深度低于4 mm;好转: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探诊深度减少2 mm;无效:症状体征等均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牙周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评分减少,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标比较(±s)
注:*表示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附着丧失(mm)3.77±0.47 1.73±0.27*3.67±0.46 0.95±0.18*△例数47治疗组4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牙龈指数(分)2.55±0.36 1.49±0.25*2.59±0.36 1.14±0.21*△牙龈出血指数(分)3.39±0.44 1.74±0.27*3.33±0.43 1.28±0.33*△牙周袋深度(mm)4.07±0.51 2.22±0.31*4.03±0.50 1.47±0.25*△
2.2 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患者口臭、牙龈肿痛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口臭、牙龈肿痛改善时间比较(±s) d
表2 两组患者口臭、牙龈肿痛改善时间比较(±s) d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牙龈肿痛4.87±0.64 2.47±0.40△例数47 47口臭7.40±1.65 3.37±0.55△
2.3 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7%(46/47),高于对照组的82.98%(39/47)(χ2=4.424,P=0.03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CP主要由细菌侵袭与宿主防御之间维持的动态平衡被打破而引起,其以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壁炎症及牙齿松动等为主要症状。牙龈洁治、根面平整等手段为CP的常规干预措施,但对牙周袋过深等患者,疗效欠佳且易复发,主要原因可能与病原微生物作用于牙周组织的单核巨噬细胞有关,后者产生多种炎症因子,而这些炎症因子与牙槽骨的吸收联系密切[9]。牙周基础治疗可除菌,但效果短暂,且对炎症因子消除作用局限[10]。目前临床治疗CP多采取局部给药方法,即龈下冲洗辅助其他方式干预,以达清除细菌效果[11]。
CP属中医学“牙宣”“齿衄”范畴,病位在牙周,而发病与胃联系密切,胃火上炎是重要病机之一。手足阳明经循行于牙龈,阳明经火通过循经上犯,风热相搏,热蒸肉腐使牙周组织发生炎症,反复发作,日久可引起龈缩根露[12]。CP的发生多由患者饮食不节(洁),饮食生活不规律等因素,伤及脾胃,水谷精微运化障碍,脾胃蕴郁化热,火热循经上蒸齿龈,气血壅滞,引起牙龈充血肿胀等[13]。
复方黄柏液涂剂由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制成,其中黄柏性味苦寒,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连翘、金银花均为寒性清热药,前者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后者可清热解毒、散风热,二者合用,透热达表,亦可清里热、解毒;蒲公英性味苦寒,可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擅于清解火毒之邪;蜈蚣辛温,取其攻毒、通络、止痛功效。诸药相伍,可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通络止痛。现代药理学表明,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具有抗炎、抗菌效果;黄柏能改善组织微循环;金银花、连翘能消除黏膜水肿;蜈蚣能降低血液黏稠性,有助于疏通局部微循环[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龈出血指数评分减少,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程度降低,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口臭、牙龈肿痛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较单纯超声龈下洁治,复方黄柏液涂剂辅助超声龈下洁治有助于患者牙周指标好转,促进症状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未进行远期疗效随访观察,故复方黄柏液涂剂辅助超声龈下洁治治疗CP的疗效有待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