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波,王 宏,谭翊能,苏博源
(1 铜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 贵州 铜仁 554300)
(2 东莞市中医院足踝外科 广东 东莞 523005)
踝关节为人体重要承重关节,其在承担人体重量、维持脚部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关节组织较为脆弱,一旦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易出现骨折现象,引起踝部肿痛、活动受限等多种症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目前,该病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早期确诊后尽快开展切开复位治疗,可创造良好的固定环境,便于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以减轻患者活动受限。X 线检查在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广泛,其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明确骨折位置等多方面信息,便于临床早期诊断工作。但长期应用发现,踝关节部位易出现隐匿性骨折,受限于局部组织重叠等影响,常规X 线难以检出隐匿性骨折,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3-4]。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均为临床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前者软组织分辨率高,可通过多个序列扫查,清晰、直观显示踝部情况及细微变化;后者借助多层螺旋设备也存在超高的分辨率,可在一次扫描下获得多层面图像,且借助后处理技术可实现三维立体成像,避免组织重叠对结果的干扰,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5-6]。但关于两者联合检查可否进一步提高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能仍需深入明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MRI 与MSCT 联合检查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6 月铜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疑似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83 例,其中男45 例,女38 例;年龄28 ~63 岁,平均(40.63±4.12)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 ~27 kg/m2,平均(23.41±1.25)kg/m2;受伤至就诊时间4 ~48 h,平均(12.35±1.42)h;文化程度:43 例初中及以下,40 例高中及以上;受伤原因:32 例交通事故,30 例运动摔倒,21 例高处坠落。
纳入标准:(1)均存在踝关节损伤史,且经X 线检查未明确骨折;(2)受伤至检查时间≤3 d;(3)认知良好;(4)均行MRI、MSCT 检查;(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肝肾衰竭;(2)存在精神疾患;(3)影像学资料缺失。
MRI 检查:选用西门子1.5T 磁共振仪器检查,取下患者随身金属物品,检查体位为仰卧位,协助患者充分伸直下肢,踝足跖屈20°左右,之后分别行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的T1WI(参数TE 20 ms、TR 500 ms、层 厚6 mm)、T2WI(TE 90 ms、TR 4 300 ms、 层厚6 mm)、DWI(TE 100 ms、TR 4 100 ms、 层厚6 mm,扫描36 层)、矢状T1WI 及FLAIR 序列(TE 110 ms、TR 5 340 ms、层厚6 mm,扫描22 层)轴位成像扫查;先行常规平扫,再行增强扫描,获得图像后均上传至后台系统开展后处理。
MSCT 检查:选用美国GE64 排多层螺旋CT 仪器,患者取俯卧位,先行患肢的横断面扫描,设定管电流为200 ~400 mA,管电压为120 kV,层厚2.5 mm,间距2.5 mm,螺距为1.375:1;获得图像后上传至后台工作站,开展后处理。所有影像学资料均由2 名高年资医师审阅,并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
(1)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检出情况:统计不同方法检出踝关节隐匿性骨折情况;(2)诊断价值:以关节镜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效能;(3)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不同方法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与金标准的一致性;(4)骨折分布情况:统计检出的骨折分布位置。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0.75 表明一致性高,0.4 ~<0.75 表明一致性尚可,<0.4 表明一致性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3 例疑似患者经关节镜确诊56 例,其中MRI 检出53 例,阳性率为94.64%(53/56);MSCT 检出52 例,阳性率为92.86%(52/56);联合检查检出55 例,阳性率为98.21%(55/56)。见表1。
MRI、MSCT 联合检查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灵敏度、准确率高于两者单一检查,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 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MRI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53),MSCT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30),联合检查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18)。见表2。
表2 不同方法诊断价值对比[%(n/m)]
56 例隐匿性踝关节骨折主要分布在腓骨下段、胫骨下段、距骨、跟骨等位置。见表3。
表3 骨折分布情况
MRI 与CT 检查图像见图1、图2。
图1 MRI 图像
图2 CT 图像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段及距骨组成,是人体负重的重要关节,能够承受全身重量及维持身体平衡。但踝关节较其他部位的关节更为细小,加之踝部、脚部骨头相对脆弱,也缺乏肌肉保护,若受到交通事故、运动摔倒等直接或间接暴力冲击,极易导致骨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诱发踝关节骨折[7-8]。而踝关节骨折后对下肢活动能力限制大,会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一旦治疗不及时,还可累及周围骨组织及生理结构,甚至可影响关节功能的复常,故早期快速诊疗尤为重要。既往,踝关节骨折多以X 线检查为主,具有简便、快捷特点,可快速检出该部位骨折,便于临床及时针对性治疗。但踝关节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加之骨折后易伴软组织损伤、血肿等现象,使得X 线检查常出现重叠与失真,导致漏诊、误诊事件发生。因此,还需更为精准地检查方式,以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确保患者得到良好救治。
MRI 为无创检查技术,在检查时获取到体内电磁信号,可直接重建人体信息,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MRI 检查原理为对静磁场状态下的人体释放射频脉冲,可对体内氢质子进行刺激,产生磁共振现象,当射频脉冲停止后,在弛豫过程中,氢质子会出现MR 信号,重建人体信息,从而获得高质量的影像学图像[9-10]。同时,在检查早期则可直接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多序列成像,图像类型多样,以从多角度、多方面显示踝关节内组织结构及病变情况,且MRI 软组织分辨率高,便于临床察觉细微的变化,从而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在踝关节骨折检查过程中,MRI 影像学上可表现为T1WI 低信号、T2WI 高或略高信号,抑脂序列可呈高或混杂高信号,便于临床明确踝关节内部出血、水肿、骨折移位等多方面情况,以增强诊断效能。但长期应用发现,受限于骨折后周围细胞液增多、骨髓水肿、肌腱损伤等影响,仍会出现一定漏诊风险。MSCT 也是先进的影像技术,相较于传统CT,其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使用锥形线束扫描,采用阵列探测器及数据采集系统获取成像数据,不仅扫描过程中可不间断采集投影数据,还可增宽每次扫描线束的覆盖范围,实现多排探测器并行采集多排图像功能,进一步扩大CT 诊断范围。同时,MSCT 具有扫描时间短、Z轴分辨率高、成像质量高等多种优势,可更为清晰地展现踝关节部位情况,并能够发现微小的骨折情况,提高隐匿性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MSCT 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踝关节处为中心重建图像,实现三维立体成像,避免组织重叠对结果的影响,更好察觉平扫过程中难以发现的细微骨折,且经多平面重建技术处理后,可于任意一个角度对同一部位进行观察,进而更为全面地显示踝关节损伤处信息,以便于检出细微结构的变化,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11-12]。但该技术对于骨折线走向及骨折平面透亮度低,骨内骨折成像、骨局部挫伤显示效果有限,也会出现一定漏诊、误诊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83 例疑似患者经关节镜确诊56 例,其中MRI 检出53 例,阳性率为94.64%(53/56);MSCT检出52 例,阳性率为92.86%(52/56);联合检查检出55 例,阳性率为98.21%(55/56);MRI、MSCT 联合检查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灵敏度、准确率高于两者单一检查,阴性预测值高于MSCT 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MRI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53),MSCT 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30),联合检查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18);提示MRI 联合MSCT 检查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价值高,可更好发现隐匿性骨折,便于早期治疗工作开展。分析原因为,MRI 与MSCT 成像原理不同,在诊断结果的侧重点上也不尽相同,故两者联合检查可从不同方面展现踝关节部位结构及骨折特点,从而进一步丰富影像学信息,综合两者优点下可更好察觉出细微的骨折病变情况,以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
综上所述,MRI 与MSCT 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高,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减少漏诊、误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