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助力安徽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

2024-03-19 07:24王阿静覃思怡汤玉晴干钰郑兰祥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8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

王阿静 覃思怡 汤玉晴 干钰 郑兰祥

摘要:绿色金融对安徽省农业绿色转型意义重大,是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分析了安徽省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在制度安排、资源配置、考核评估方面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发现安徽省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绿色金融空间分布不平衡、绿色金融发展不协调、缺乏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对不同农业主体的影响存在差异、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缩小安徽省内绿色金融地市差距、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绿色金融宣传力度、健全绿色金融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农业发展;农业绿色转型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而绿色农业就是其中重要一环。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减少农业碳排放,实现农业绿色转型的意义重大。绿色农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畜禽粪污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各种农机具能源清洁化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相较于传统金融,绿色金融对于绿色农业的支持恰到好处,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可以满足农业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有效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金融也可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是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活力源泉,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为农业生产者提供绿色融资渠道,从而降低农业经营者的融资成本。安徽省当前大力加强绿色金融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并探索绿色金融改革,推出了《实施活体资产抵押贷款业务若干意见》等政策规定,不断完善全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因此,研究安徽省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学者有关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整体经济视角出发,探究绿色金融如何发挥最大效用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杨世伟(2019)认为绿色金融可以助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因为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所以亟须绿色金融的介入;陈燕燕(2021)认为发展绿色金融能为绿色农业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助力绿色农业项目拓展,进而扩大农村绿色农业规模。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可以从农业、金融和科技金融三个角度推进绿色金融发展,促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胡滨,星焱,2017);Jeucken(2001)对全球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对比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发展程度;金融机构存在内部缺乏动力、绿色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等问题,可从政府、涉农金融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个层面推动农村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谭丹,2021),并通过完善信用体系、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优化金融系统,助力绿色农业发展(郑婷,金霜菲,2020);马骏,孟海波,邵丹青,朱亚珊(2021)认为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可有效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在此基础上发现中国在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中面临问题,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此外,还可以构建多层次的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机制和绿色普惠项目库,搭建绿色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人才培养(董立,2021)。

二是以地区为研究对象,探寻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的路径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张军伟,费建翔,徐永辰(2020)基于我国五省市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信贷、农业保险、价格支持、农业补贴对绿色农业发展具有激励效应;Smith和Goodwin(1996)的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对绿色农业具有正向作用,而Horowitz和Lichtenberg(1993)却认为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使用的化肥和农药量是增加的。马九杰和杨晨(2017)分析了北京市银行类机构在绿色农业金融服务创新实践中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银行发展绿色农业金融业务提出建议;杨恩艳,杨伟(2016)也认为商业银行对绿色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除了从银行角度提出建议外,她还认为政府需要完善有关绿色金融的配套措施和基础机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绿色化是实现绿色农业的重要途径,周丽,刘芬,余利雄,赖班班,胡迪(2017)以具有传统农业大市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双重身份的衢州市为例,发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和效率;贵州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缺少绿色发展理念,可借助国家绿色金融制度的支持,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旅游业(罗志平,2021);实证研究发现,黑龙江省的绿色金融创新对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证实了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能够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张淑丽,王会钧,2021)。

三是绿色金融助力农业碳减排、固碳的路径研究。以下学者主要从减少农业碳排放的角度来探究绿色金融促进绿色农业的方法。李沛晢,陈思,孙俊芳(2020)在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有效抑制农业碳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等均有利于降低农业碳排放。宋艺和杨林(2022)从农村金融机构实施绿色金融的重难点角度分析,认为一般农业生产技术、低碳农业技术是减少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子,因此,要减少农业碳排放就要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农业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要完善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强化政策引导(雷曜,项燕彪,杨之韵,郑雯,2021),从而使绿色金融更好地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从减少碳排放源、增加碳汇两个层面入手推进低碳绿色农业发展(施懿宸,朱彦幸娃,任玉洁,2021)。

上述学者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的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建议,为本研究提供借鉴。但当前的研究视角仍存在着一些不足,首先,上述学者有关绿色金融对绿色农业的作用分析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内在机制,对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缺乏针对性;其次,对地区性的绿色金融和绿色农业的研究不够完善,关于安徽省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的研究较少。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安徽省绿色金融和綠色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搜集和数据分析,找出了安徽省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安徽省推进农业绿色转型指明方向。

二、绿色金融助力安徽绿色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安徽省近些年不断加强绿色金融对绿色农业的扶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提高人民绿色发展意识。安徽省各级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扩大绿色金融对绿色农业的投资规模,全力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一)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增强

近年来,安徽省绿色金融政策不断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安徽省各级人民银行充分发挥政策工具作用引导绿色农业发展。2017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保险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以服务农业现代化为方向,以需求为导向,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坚持做到主要种植业全覆盖,为绿色农业风险防范再加一道屏障。2022年10月,人民银行联合5部门印发《安徽省“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行动计划试点方案》,明确要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粘合”功能,把信贷、保险、担保、期货、基金等金融资源紧密融合,实施“1+3+N”模式。加大对绿色农产品保险扶持。伴随着各金融机构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农业生产者逐渐开始接受绿色金融产品,并积极开展绿色农业生产。2022年,安徽省农业保险费规模达到61亿元,增幅达34.96%,保险深度约1.8%,保险密度约750元/人,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覆盖率约90%,高质量完成国家对农业保险提出的发展目标,在农业保险费补贴综合效绩评价中总分位于全国第一。

(二)健全考核评估机制,保障绿色企业健康发展

2018年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出台《安徽省银行业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试行)》,明确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内容,对金融机构增强考核约束,鼓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环保产业贷款力度。根据业绩评价实施细则(试行),设立绿色信贷考核评价指标,并将评价结果纳入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宏观审慎评估,实施激励约束措施,激励金融机构牢固树立绿色信贷理念,主动开展绿色信贷自查工作,確保绿色信贷持续有效开展。

此外,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与绿色信贷衔接试行办法》,对企业环境信用进行考核评估,以监测企业信用状况。通过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与企业的环境信用信息相结合,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优化信贷配置,有效降低信贷风险,这种做法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重效益。依据“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中绿色农业企业的信用评级,根据企业授信程度的差异实施不同的贷款方式。 针对环保诚信企业,金融机构可设立信贷绿色通道,提供简化贷款手续和优惠利率定价等优惠政策;对于环保警示企业,金融机构需谨慎授信并提供贷款;而对于环境不良或存在重大失信行为的企业,金融机构有权拒绝其贷款申请。

(三)统筹调配有利资源,绿色产业化稳步推进

2020年7月,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与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部门建立了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与24家银行保险机构签订了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了金融服务对接及相关工作调度机制。通过探讨多方协同合作的方式,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在交流过程中,交换相关业务信息和工作进展情况,统筹调配资源,从而提高金融机构在绿色农业资金配置上的效率。此外,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通过增加股权交易中心金融综合服务功能及扩大农业直接融资渠道,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绿色金融中,从而增加绿色农业的投资规模。在绿色金融政策扶持之下,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的现代绿色高质量产业稳步进行,该地区的秸秆工艺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国内外饱受追捧。

(四)创新金融产品设计,助力绿色农业持续发展

安徽省金融机构以满足绿色基建客户个性化需求为核心,创新贷款产品,侧重支持基础设施收益权,全面适应投资主体贷款期限错配和融资结构调整需求,有力地推动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例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分行支持长江经济带马鞍山雨山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全面参与了马鞍山市的绿色项目,并为其开辟了信贷“绿色通道”,帮助其复垦复绿,在促进了马鞍山市的农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马鞍山生态系统。除此之外,光大银行合肥分行也不断完善优化授信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行业特点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设计,丰富金融供给,助力补齐种业自主创新“短板”。首先,针对科技型种业企业,该行采用“银行+政府+担保公司+企业”的授信模式,创新设计“种业科技贷款”“专精特新贷”“阳光金种贷”等多款绿色信贷产品,有效解决了科技型种业企业所面临的创新阶段的“卡脖子”难题。其次,该行又不断探究并依次成功落地了光大银行合肥分行的多个首笔贷款,如“林权抵押类贷”“知识产权质押类贷”“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和“活体贷”等多样化贷款;最后,该行又深入市场中并切实进行走访调研,为种业企业量身定制了专属金融产品,如铜陵白姜产业的“科技贷”、宿州砀山酥梨“阳光徽果贷”等独特的贷款产品。

三、绿色金融助力安徽绿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绿色金融的发展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的规模体量不断增长,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为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能够推动绿色低碳农业技术创新,推广先进农业设备,普及优质绿色农产品,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和挑战。

(一)绿色金融与绿色农业发展水平空间分布不平衡

2022年11月26日,安徽省首次举办全国性“绿色金融”主题峰会,并发布《安徽绿色金融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分布上,南部较高,北部较低;然而,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却显示北部较高,南部较低。绿色金融与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对等的现象。在绿色农业的发展中,由于空间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安徽省南部地区对绿色金融产品的需求产生供大于求的情况,北部则会出现绿色金融产品及服务供不应求的状况。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无法与绿色农业的发展水平相匹配,从而导致安徽省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时呈现空间上的不平衡。

(二)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不协调

安徽省的绿色金融主要供应方是商业银行,但他们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较多约束。此外,绿色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为主,相较之下,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及绿色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相对滞后。总体来看,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其中,安徽省绿色金融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为国家农业财政投入和政策性金融,这使得绿色金融的资金渠道相对狭窄,进而限制了对绿色农业的投资规模。为了促进安徽省绿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扩大绿色金融的资金来源,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驱动绿色农业发展的模式。

(三)缺乏统一的地方性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完善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能够为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提供规则和指引,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绿色金融涵盖的产品丰富多样,安徽省各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发展水平及实施能力存在差异。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四川成都、浙江衢州、江苏泰兴、重庆等地区均建立了地方性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实现了地方特色发展的需要与国家标准的有效衔接,但是目前安徽省仍然缺少相关地方绿色金融标准文件,标准不统一、不完备、业务发展先于标准制定等因素也会影响相关金融机构在为农业经营者提供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时,由于缺乏界定依据,容易出现程序烦琐,效率低下等问题。

(四)绿色金融对不同农业主体的影响存在差异

近年来,安徽持续提高资源倾斜和产品创新力度,让金融产品成为“新农具”。安徽农行的 “惠农 e 贷”;安徽建行的农信贷、村集体经济组织抵押贷;安徽工行的“振兴快贷”“兴农快贷”等数字融资产品及“种植e贷”等绿色金融产品,为安徽省内从事种植产业的农户、企业或其他经营主体提供了个性化、多样化的融资支持。但是深入了解可知各个金融机构的服务与合作对象多为农村合作社、承包种植商、农场主等大规模农业经营主体,而一些小规模经营农户,由于存在产品与服务宣传不到位、对绿色金融了解较少、抵押负担及利率压力过大、“不愿借钱”“金融产品风险大”等观念的问题,导致这一类农业经营主體受到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较少。

(五)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投资农业的企业和个人相对较少。此外,由于当前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社会闲置资金难以投入绿色农业领域。因此,完善绿色金融的风险分担机制也是当前阶段的重要课题。在投资绿色农业领域前,投资者须考虑农业机械购置租赁费、科技研发费用及农产品市场潜力等投资风险。若风险累积超过预期收益,投资将变得低效。只有当风险远低于收益时,投资才能有效。因此,提高农业收益率或降低投资风险,才能让绿色金融资金更易参与。但是农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对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可能会打破农产品市场的均衡。所以,绿色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关键在于降低农业投资风险,让更多资金进入绿色农业领域,促进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有效推进绿色金融助力安徽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对于绿色金融助力安徽省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根据国家及省政府对绿色金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不断缩小省内地市差距

安徽省各地区要不断扩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以便将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理念传播到各地区。首先,对发展落后的地区,要加大对绿色金融的补贴力度,政府和金融机构应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贷款补贴、信用担保等。其次,要缩小地市差距还要解决信息差的问题,政府和绿色金融主体应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机制,打破金融机构和绿色产业相关企业的信息壁垒,以便金融机构对绿色企业的资产需求做出及时积极回应。最后,应根据绿色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由于各个地区农业发展存在差异,绿色金融现有的产品种类无法满足所有农业主体的需求,因此,要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各地区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打造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农业主体多样化需求,推动安徽省各地区绿色农业平衡发展。

(二)拓展绿色金融资金渠道,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在巩固现有绿色金融产品的同时,激励金融机构融入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绿色消费金融等新兴业务,创新运用各类融资工具,以推动绿色金融不断发展。要拓宽绿色融资渠道,可通过提高对绿色农业公募产品的创新力度、支持理财资金投入绿色农业领域、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居民教育工作等方式实现社会资本介入并引入农业生产中,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为绿色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绿色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政府应加大绿色农业补贴力度,激励绿色环保农业技术研发和绿色农业设备普及,以提高社会资本在绿色农业领域的投资积极性,真正实现“政府 + 社会”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三)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

首先,政府要对安徽省现有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进行完善,整合修改安徽省现有的关于绿色金融的政策性文件、规章制度和政策,根据国家有关绿色金融的政策法规和安徽省实际情况,并对其他省市的优秀范例进行借鉴,因地制宜地完善绿色金融框架,从而对金融机构绿色业务的开展提供规范性指导。其次,要建立地方性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安徽省政府应根据国家制定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并结合安徽省的地方特色,加快制定适合安徽省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省政府应明确绿色金融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清晰可执行的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完善绿色项目数据库,从而为绿色金融业务提供明确的界定依据,为绿色金融行业业务开展提供明确的指向。

(四)加大绿色金融宣传力度,扩大绿色金融受益群体

中国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直接对接“三农”领域的金融机构应加大有关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将绿色金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传达给小规模经营农户,提高农户对绿色金融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使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享受到绿色金融带来的好处。另外,还可以促进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由于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在服务对象上存在重叠性,因此,可以考虑两者融合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小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比较全面的金融服务,使资金实现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安徽省绿色农业的发展。

(五)健全绿色金融保障体系,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首先,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财政税收政策,提高财税政策对绿色金融领域投资的补贴力度,实施定向降准、再贴现与再贷款、信用担保等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对绿色农业领域的投资,通过提供绿色信贷风险补偿降低绿色金融的投资风险。其次,要搭建科学的绿色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环保部门、金融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利用共享平台对企业的绿色信贷状况进行信息披露,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金融机构进行投资提供风险评判,降低投资风险。最后,金融机构要完善关于绿色金融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投资时对投资客户和绿色项目要仔细筛选,根据客户绿色信贷评级和项目风险类别进行差异化授信和投资审批管理,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投资损失,提高投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世伟.绿色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内在逻辑、现实境遇与实践理路[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9(05):16-24.

[2]陈燕燕.绿色金融对农村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J].农业经济,2021(12):109-111.

[3]胡滨,星焱.金融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7(10):52-54.

[4]Jeucken J.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M].USA:The Earths Can Publication,2006.

[5]谭丹.农村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5):98-100.

[6]郑婷,金霜菲.农村脱贫攻坚背景下金融助力绿色农业发展研究[J].市场周刊,2020(04):29-30.

[7]马骏,孟海波,邵丹青.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与绿色农业发展[J].金融论坛,2021,26(03):3-8+20.

[8]董立.毕节市普惠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优化路径探索[J].时代金融,2021(21):44-45+56.

[9]张军伟,费建翔,徐永辰.金融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激励效应[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06):91-98.

[10]Smith,V.H.,Goodwin,B.K.Crop Insurance,Moral Hazard,and Agricultural Chemical Us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6(02):428-438.

[11]Horowitz,J.K.,Lichtenberg,E.Insurance,Moral Hazard,and Chemical Use in Agriculture[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3,75(04):926-935.

[12]马九杰,杨晨.绿色金融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17(12):13-18.

[13]杨恩艳,杨伟.商业银行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6(04):20-24.

[14]周丽,刘芬,余利雄,赖班班,胡迪.绿色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以衢州市为例[J].绿色中国,2017(20):4-11.

[15]罗志平.绿色金融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以贵州省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5):99-101.

[16]張淑丽,王会钧.黑龙江省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1(08):3-6.

[17]李沛晢,陈思,孙俊芳.试析绿色金融与农业碳排放的动态关系[J].市场周刊,2020(04):29-30.

[18]宋艺,杨林.绿色金融助力农业碳减排的实现路径[J].经济论坛,2022(01):22-24.

[19]雷曜,项燕彪,杨之韵,郑雯.农业碳排放问题的绿色金融对策[J].金融纵横,2021(01):18-23.

[20]施懿宸,朱彦幸娃,任玉洁.绿色金融助力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路径与对策[J].金融纵横,2021(05):17-22.

[21]张彩霞,杨寿信.安徽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21,36(08):28-31.

[22]陈燕玲,张娜.安徽省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10-14.

[23]朱民,郑重阳,潘泓宇.构建世界领先的零碳金融地区模式——中国的实践创新[J].金融论坛,2022,27(04):3-11+30.

[24]庞加兰,吕英男.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策略分析[J].现代金融导刊,2023,39(02):52-57.

[25]范应胜.绿色金融对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3,72(02):146-148.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
山东省绿色金融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绿色金融发展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议绿色金融的法律规制
浅析中国绿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