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复配基质对红宝草莓高架育苗的影响

2024-03-18 03:50林晓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2期
关键词:匍匐茎原种草莓

林晓红

(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福建宁德 355017)

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为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果树,有“浆果皇后”的美称。 近年来,我国草莓产业发展迅速, 在2009-2018 年近10 年间,草莓种植面积从7.41 万hm2增长至11.11 万hm2[1-3]。虽然我国草莓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但莓农获取草莓苗的方式还是以自繁自育为主,且90%以上是露地育苗[4],加上连续多年种植重茬问题日益严重[5],使草莓苗木质量下降。 优质种苗供不应求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首要问题, 使用脱毒种苗和基质育苗是解决草莓连作障碍的2 个重要手段。

关于草莓育苗基质的报道很多, 但多以草炭作为主要原材料[6-9]。 草炭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无土栽培基质之一,但因其为不可再生资源,长期开采会破坏自然环境[10]。因此本试验以农业废弃物椰糠和菇渣为主要原材料,以珍珠岩、蛭石为辅料,按不同体积比复配成4 组基质与生产上常用育苗基质进行对比, 筛选出更适合的草莓育苗基质来代替草炭的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所用草莓苗为2022 年红宝脱毒原原种未产果的越冬二代苗,选取生长一致、无病虫害、直径在10 mm 以上的原种苗。

1.2 试验设计

本试验在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组培苗试验智能温控大棚内进行。 事先对材料中单个基质的理化性质进行预先测定, 根据测定结果进行不同比例和种类的混合,形成4 组复合基质(表1),并以草莓生产常用育苗基质 (草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4∶3∶1)为对照。 每个处理40 株,重复3 次,共15 个小区。

表1 不同基质配比(体积比)

1.3 栽培方式及管理

本试验采用高架基质育苗,栽培槽离地0.65 m,中间为直径0.25 m、深0.22 m、长8 m 的圆弧形塑料栽培槽,两侧为放置育苗穴盘的平架。 原种苗单行种植,株距20 cm,两侧摆放32 孔的育苗穴盘。 定植后统一等量施肥,进行常规管理。 匍匐茎长出后向两侧蔓延, 并将生长的子苗用U 形塑料压苗叉固定在湿润的穴盘孔中间位置。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基质理化性质测定 用环刀法测定基质的容重、 总孔隙度、 气水比。 复合基质试样50 g 加入250 mL 蒸馏水,充分搅拌3 min,浸泡8 h,过滤,用雷磁PHS-3E 测定pH, 用哈呐HI98331 手持式电导率测定仪测定电导率[11]。

1.4.2 草莓原种苗存活率、 生物学特性及植株鲜(干)重的测定 草莓原种苗定植30 d 后测定植株存活率、生物学特性及植株鲜(干)重。 植株的株高、冠径、叶柄长、叶长、叶宽用直尺测量,叶柄粗、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测定方法均参照《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12]进行。 叶面积按长×宽×0.73 计算[13]。用电子秤测定植株鲜重, 将新鲜植株放置在70℃恒温下烘干48 h, 称量,4 h 后再测量一次质量,2 次结果相差小于0.1 g 即为最终植株干重。

1.4.3 草莓原种苗的匍匐茎数和子苗数的测定 定植60 d 后分别统计各处理红宝草莓植株的匍匐茎数、子苗数,每15 d 统计1 次,连续统计5 次。

1.4.4 数据分析 使用SPSS 18.0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使用Excel 进行数据分析、图表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

栽培基质作为植物生长的媒介,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栽培基质容重为0.1~0.8 g/cm3,总孔隙度>54%,气水比为1∶(1.5~4.0)时作物能良好生长[14-15]。 由表2可知,复配基质的容重在0.14~0.30 g/cm3,总孔隙度在62.51%~77.97%,气水比在1∶(1.24~2.50),均符合理想基质的要求。

表2 不同复配基质的理化性质

在生产中基质的酸碱性、 电导率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尤为突出。 草莓喜弱酸性环境,一般认为基质的pH 在6.5~7.0 能满足绝大多数作物的生长[16]。草莓定植后栽培基质的EC 值不超过0.8 mS/cm,土壤EC 值应控制在1.5 mS/cm 以下,EC 值过高会影响植株对养分的吸收[17-18]。 由表2 可知,复配基质pH 6.0~6.9(T4 处理的pH 7.1),EC 值均在0.22~0.64 mS/cm(T2处理为1.04 mS/cm,T4 处理为1.32 mS/cm), 其余指标均符合优良基质的要求。

2.2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原种苗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3 可知,T3 和对照组处理下草莓原种苗的成活率分别为98.07%、95.67%, 显著高于T1 和T2处理;T1 和T2 处理下草莓原种苗成活率分别为92.67%、92.27%,显著高于T4 处理。 可能是由于T2、T4 处理的EC 值分别是1.04 mS/cm 、1.32 mS/cm,均超过定植前要求,故前期的成活率偏低。 表明对照组和T3 处理更有利于草莓成活。

表3 不同复配基质对植株成活率的影响

2.3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由表4 可知,T2、T3 处理植株株高显著高于T1、T4 处理, 但T2、T3 处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2 处理植株冠径显著高于T1 处理,但T2 处理与对照组、T3、T4 处理差异不显著;T2、T3 处理植株叶柄长显著高于T1、T4 处理, 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2、T3 处理植株叶柄粗显著高于T4 处理, 但与对照组、T1 处理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由表4 可知,T2 处理植株叶长、叶宽、叶面积显著高于T4 处理, 但与对照组、T1、T3 处理无明显差异;T2、T3 处理植株茎粗显著高于T4 处理,且T4 处理显著高于T1 处理, 但T2、 T3 处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结果表明, T2、 T3 处理、 对照组的配方基质下生长的植株比T1、 T4 处理的配方基质下生长的植株健壮。

2.4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植物物质分配的影响

由表5 可知,各条件下生长植株全株鲜重、地上部鲜重无显著差异;T1 处理植株地下部鲜重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且其他各处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各条件下生长植株全株干重、 地上部干重无显著差异;T2、T3 处理植株地下部干重显著高于T1 处理,但与对照组、T4 处理差异不显著。 结果表明,T1 处理的草莓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小,T2、T3、T4 处理和对照组基质配方更有利于草莓干物质积累。

表5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植物物质分配的影响(单位:g)

2.5 不同复配基质对植株匍匐茎数和子苗数的影响

2.5.1 对植株匍匐茎数的影响 由图1 可知, 草莓原种苗在对照组条件下生长的匍匐茎数最多,为9.88 条/株;其次为T2 处理,为9.36 条/株;T3 处理为8.4 条/株;T1 处理为7.8 条/株;T4 处理植株的匍匐茎数最少,为5.22/株。

图1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匍匐茎数的影响

2.5.2 对植株子苗数的影响 由图2 可知, 原种苗在对照组条件下生长子苗数最多, 为40.4 株/株;其次为T3 处理,为39.7 株/株;对照组、T3 处理子苗数均高于T2 处理。 T2 处理前期子苗增长快,后期增长速度变慢, 截止到7 月19 日测量平均子苗数为35.35 株/株,T1、T4 处理子苗数均低于T2 处理。 结果表明,T3、对照组比其他处理更有利于子苗数的增加。

图2 不同复配基质对草莓子苗数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草莓穴盘苗具有起苗方便、 不伤根系、 便于运输、苗情一致、可提早花芽分化等优点,是栽培种植的首选[19]。 但草莓基质育苗要经历夏季,夏季环境高温高湿,植株极易感染炭疽病,故育苗基质较栽培基质的理化性质应更稳定。

T1 处理以草炭和椰糠为主要原材料, 理化性质均符合草莓种植要求,但植株生物学特性、干物质积累和对照组差异显著, 匍匐茎数和子苗数均低于对照组; T2、T4 处理的基质以菇渣为主要原材料,前期EC 值大,不利于定植存活,故这2 个配方前期成活率较其他配方低, 但由于菇渣有机质含量高, 故T2处理植株健壮、有利于干物质积累,这与于红梅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 菇渣作为育苗基质时替代比例不能超过50%, 定植后前期少施肥有利于提高草莓的成活率;T3 处理基质轻,总孔隙度较大,持水力好,定植后成活率较对照组提高2.51%,植株健壮,干物质积累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虽然匍匐茎数低于对照组,但子苗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综合分析可知, 优选处理T3 配方基质即椰糠∶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2∶1∶1 作为草莓高架育苗基质配方。

猜你喜欢
匍匐茎原种草莓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草莓
马铃薯匍匐茎糖类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草莓不同节位匍匐茎子苗的光合特性
空腹吃草莓
海滨沙地单叶蔓荆匍匐茎对沙埋适应的生长对策
海岸单叶蔓荆沙埋胁迫下碳水化合物变化与其耐沙埋的关系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