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彬,杨春丽
(1·黄冈市中心医院,湖北 黄冈 438000;2·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此病患者逐渐年轻化。脑卒中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调查显示,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约占半数以上,治疗期间应给予针对性的康复护理,以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存质量[1-2]。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该技术是由计算机模拟的一种现实生活环境,可明显增加患者康复训练的乐趣,具有沉浸性、构想性的特点,患者的参与度较高[3-4]。为了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系统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特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9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0 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3 月至2022 年9 月期间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10 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各55 例。对照组中,男性32 例,女性23 例;年龄50 ~75 岁,平均年龄(64·39±1·03)岁;病程26 ~52 d,平均病程(39·65±5·02)d;其中脑出血患者12 例,脑梗死患者43 例。研究组中,男性33 例,女性22 例;年龄51 ~75 岁,平均年龄(64·89±0·69)岁;病程27 ~52 d,平均病程(39·63±4·95)d;其中脑出血患者14 例,脑梗死患者41 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病情进入稳定期,且后遗认知功能障碍;(2)脑卒中后未失语,理解能力正常,可配合训练;(3)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认知功能障碍非脑卒中引起;(2)配合度差,中途退出研究;(3)精神异常或存在沟通障碍;(4)合并严重的心肺疾病。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执行能力训练,训练方式为符号划消游戏、短文复述、算数、堆积木等,每次训练0·5 h,每天1 次,每周6 次,持续4 周。研究组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系统,方法如下:仪器采用STB-110 型号虚拟现实系统,首先在虚拟环境下评估患者的听觉、视觉、记忆力、执行能力等。例如,在听觉、视觉及记忆力评估中,利用语言识别系统记录患者针对特定场景的回忆时间(即时、5 min、20 min 等);在执行力评估中,指导患者完成特定游戏(射击、切水果、打地鼠等);在语言流畅性评估中,指导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说出特定水果、物品的名称,根据语言识别系统采集患者的语言信息。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计算训练:屏幕中出现一道计算题,上方为答案填写方框及备选数字,指导患者在答案填写方框中填上正确数字。图片配对训练:指导患者观看屏幕中出现的图片,在规定时间内配对相同图片。障碍跑道训练:指导患者通过踩动感应板使屏幕中的小狗图像移动,帮助其躲开跑道障碍。采摘水果训练:指导患者将屏幕中的水果从树上采摘下来,并移入屏幕下方的果筐中。每次训练0·5 h,每日1 次,每周6 次,持续4 周。期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并随时调整。
(1)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5],其中包括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力、定向力8 个认知领域,检查项目共11 个,总分30 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2)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 指标,包括潜伏期时长(单位ms)、波幅高度(单位μV)[1]。应用Key point 脑电诱发电位仪测定上述指标,潜伏期时长体现大脑对外界刺激的识别情况,波幅高度则表示大脑分析和编码的反应速度。(3)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采取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四个标准,对应分值分别为>90 分、70 ~90 分、60 ~69 分、<60 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康复护理前,两组MoCA 中的注意与集中、执行功能、记忆、语言、视结构技能、抽象思维、计算力、定向力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两组MoCA 中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康复护理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MoCA 评分(分,±s)
表1 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MoCA 评分(分,±s)
组别 时间 注意与集中 执行功能 记忆 语言康复护理前 1.25±0.20 1.24±0.18 1.18±0.16 1.24±0.13对照组(n=55)康复护理后 2.01±0.19 2.16±0.15 2.52±0.21 2.69±0.25康复护理前 1.26±0.22 1.23±0.16 1.20±0.12 1.26±0.14研究组(n=55)康复护理后 2.89±0.23 3.05±0.31 3.05±0.22 3.10±0.18 t 值/P 值(对照组康复护理前后) 20.432/<0.001 29.119/<0.001 37.642/<0.001 38.163/<0.001 t 值/P 值(研究组康复护理前后) 37.981/<0.001 38.691/<0.001 54.749/<0.001 59.841/<0.001 t 值/P 值(组间康复护理前) 0.249/0.803 0.308/0.759 0.742/0.604 0.776/0.439 t 值/P 值(组间康复护理后) 21.876/<0.001 19.166/<0.001 12.924/<0.001 9.870/<0.001
续表
表1 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MoCA 评分(分,±s)
组别 时间 视结构技能 抽象思维 计算力 定向力对照组(n=55)研究组(n=55)康复护理前 1.15±0.21 1.24±0.15 1.16±0.21 1.23±0.16康复护理后 2.87±0.26 2.56±0.19 2.68±0.16 2.67±0.17康复护理前 1.16±0.24 1.25±0.16 1.17±0.23 1.24±0.18康复护理后 3.10±0.14 2.98±0.17 2.97±0.15 2.95±0.22 t 值/P 值(对照组康复护理前后) 38.167/<0.001 44.440/<0.001 42.698/<0.001 45.745/<0.001 t 值/P 值(研究组康复护理前后) 51.781/<0.001 54.958/<0.001 48.615/<0.001 44.614/<0.001 t 值/P 值(组间康复护理前) 0.233/0.817 0.338/0.763 0.238/0.812 0.308/0.759 t 值/P 值(组间康复护理后) 5.776/<0.001 12.217/<0.001 9.806/<0.001 7.469/<0.001
康复护理前,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潜伏期时长、波幅高度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潜伏期时长均短于康复护理前,波幅高度均大于康复护理前,且研究组的这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 指标(±s)
表2 对比两组康复护理前后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 指标(±s)
组别潜伏期时长(ms)波幅高度(μV)t 值 P 值康复护理前 康复护理后 康复护理前 康复护理后t 值 P 值对照组(n=55) 369.26±15.32 336.35±12.04 12.526 <0.001 4.30±0.15 5.32±0.25 25.946 <0.001研究组(n=55) 368.99±15.68 315.25±11.02 20.795 <0.001 4.31±0.16 5.89±0.31 33.586 <0.001 t 值 0.091 9.587 0.338 10.615 P 值 0.927 <0.001 0.736 <0.001
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例(%)]
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使用户和虚拟对象在虚拟的空间里完成互动[6]。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适用于注意力、肢体协调能力、记忆力、空间感知能力出现障碍的患者[7]。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MoCA 中的各项评分均更高,P<0·05。提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其康复[8]。P300 指标在事件相关电位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发现,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P300 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主要表现。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潜伏期时长、波幅高度常用于诊断、评估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9]。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护理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P300 的潜伏期时长均短于康复护理前,波幅高度均大于康复护理前,且研究组的这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传感器等创建虚拟世界,并指导患者亲身体验,使之处于视、听、触觉一体化的虚拟世界中,此模式可增加康复训练的趣味性,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游戏训练期间通过感官、思维等良性刺激,可提高正常脑细胞的兴奋性,促使局部神经网络功能重建,改善认知功能。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中应用也较为广泛。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P<0·05。提示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中应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系统,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故其对护理也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认知能力评估与康复系统应用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