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强
(青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河北 沧州 06265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导致的心肌结构及功能损伤,是临床心内科的常见病,以呼吸困难、肢体无力、运动功能下降、腹部水肿等为典型症状,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征[1-2]。以往临床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该病,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本病的致死率仍居高不下[3]。卡维地洛是一种口服降压药,可通过阻滞肾上腺素受体释放肾上腺素而降低外周阻力,促进毛细血管扩张,避免心肌细胞受到损害,保护心功能[4]。沙库巴曲缬沙坦具有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可通过扩张血管有效缓解心力衰竭,抑制心室重构[5]。基于此,本研究对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我院收治的110 例CHF 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评价上述两种药物联用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
2021 年3 月至2022 年3 月为本次试验开展时间,以110 例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CHF 患者为试验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并采用抽样检测法分为两组(各55 例),其中常模组男性23 例,女性32 例,52 岁是常模组患者中最小年龄数据,76 岁为该组中最大年龄数据,根据所有患者年龄计算出该组平均年龄为(63·51±3·45)岁;1 年是常模组患者中最小病程数据,6 年为该组中最大病程数据,根据所有患者病程计算出该组平均病程为(3·89±1·12)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28 例、23 例、4 例。讨论组男性28 例,女性27 例,53 岁是讨论组患者中最小年龄数据,77 岁为该组中最大年龄数据,根据所有患者年龄计算出该组平均年龄为(64·18±3·72)岁;1 年是讨论组患者中最小病程数据,5 年为该组中最大病程数据,根据所有患者病程计算出该组平均病程为(3·25±0·85)年;NYHA 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有25 例、27 例、3 例。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与CHF 的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并经相关检查确诊[6];近1 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任何相关治疗;NYHA 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可正常沟通,意识清楚,无精神疾病;知晓研究内容,愿意承担医疗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沙库巴曲缬沙坦或卡维地洛过敏史;伴重度血栓、肺功能异常等严重疾病;临床资料不全。
给予两组吸氧、强心等常规治疗,并保持低脂低盐饮食。在此基础上,常模组口服卡维地洛片,初始剂量10 mg/次,1次/d,2周后可适当增加剂量,达到10 mg/次,2次/d。讨论组在应用卡维地洛片(用法用量同常模组)的同时,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初始剂量为10mg/次,1 次/d,2 周后可改为10mg/次,2 次/d,并继续维持。治疗4 个月后评估两组的疗效。
(1)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Ⅱ级或达到Ⅰ级,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Ⅰ级,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2)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游离脂肪酸(FFA)。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置于两支抗凝管中,离心处理,转速2500 r/min,离心半径10 cm,离心时间15 min,提取上清液,检测仪器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FFA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TnT、cTnI、NT-proBNP、BNP 水平。(3)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HP5500 型心脏超声仪检测。(4)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消化不良、低血压、头晕、心动过缓等。
统计学软件选SPSS 21·0,计数资料(%)检验用χ²,计量资料(±s)检验用t,P<0·05 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相较于常模组,讨论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上获取的数据呈更高水平表现(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两组治疗前心肌损伤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相较于常模组,讨论组在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cTnI、NT-proBNP、BNP、FFA)上获取的数据呈更低水平表现(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比(±s)
表2 两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比(±s)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NT-proBNP(pg/mL) cTnT(pg/mL) cTnI(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55) 4552.96±506.38 4218.86±432.23a 87.06±11.56 76.97±9.84a 1.27±0.22 0.36±0.09a讨论组(n=55) 4537.82±497.55 3972.86±463.31a 86.45±9.73 67.53±8.64a 1.28±0.16 0.23±0.08a t 值 0.158 2.879 0.299 5.346 0.273 8.007 P 值 0.875 0.005 0.765 <0.001 0.786 <0.001续表BNP(pg/mL) FFA(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55) 353.76±28.95 189.35±20.56a 0.71±0.22 0.54±0.08a讨论组(n=55) 354.68±27.45 147.63±18.36a 0.73±0.18 0.42±0.07a t 值 0.171 11.225 0.522 8.372 P 值 0.865 <0.001 0.603 <0.001组别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相较于常模组,讨论组在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VEF)上获取的数据呈更优表现(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s)
注:a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LVEDD(mm) LVESD(mm) LVEF(%)组别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55) 60.88±5.86 53.23±4.85a 56.78±3.96 50.66±4.83a 38.75±5.75 45.32±4.76a讨论组(n=55) 61.16±5.75 49.75±3.51a 56.93±3.42 45.21±3.45a 38.66±4.75 48.65±4.81a t 值 0.253 4.311 0.213 6.810 0.090 3.649 P 值 0.801 <0.001 0.832 <0.001 0.929 <0.001
治疗期间,讨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7%(4/55),其中发生低血压2 例、头晕1 例、心动过缓1 例,常模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5%(3/55),其中发生低血压2例、头晕1 例,组间差异不明显(χ2=0·899,P=0·343)。
CHF 是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易导致患者的心肌收缩力下降及心肌功能和结构改变,具有危害性大、致死率高的特点[7-8]。当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的治疗以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重构、预防病情加重为主要原则[9-10],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其中卡维地洛应用较为广泛。卡维地洛可对肾上腺素β受体产生阻滞作用,抑制肾上腺素释放,从而起到扩张血管、减缓心率的作用,避免因心肌缺氧而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同时,此药还可拮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从而保护心肌细胞[11]。
心肌损伤标志物中NT-proBNP、BNP 是心脏压力负荷增加时刺激心肌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可用于评估心肌功能;cTnT、cTnI 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受损时,cTnI、cTnT 就会被快速释放到血液中;FFA 是一种具有“心肌毒性”效应的游离脂肪酸,当FFA 含量增加时,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12]。本研究中,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与常模组相比,讨论组在治疗总有效率、cTnT、cTnI、NT-proBNP、BNP、FFA、LVEDD、LVESD、LVEF 上获取的数据呈更优表现(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提示在卡维地洛的基础上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改善CHF 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可抑制AT1 受体,从而扩张血管、抑制心室重构[13]。其治疗CHF 的具体作用机制主要是降低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rP1)、转化生长因子水平,抑制线粒体分裂,从而降低心肌边缘纤维化的发生风险,避免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受阻,保护心肌系统,达到有效抗心力衰竭的目的[14-15]。沙库巴曲缬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使用,可在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伤程度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治疗CHF,促进心功能的恢复[16-18]。
综上,在CHF 的治疗中,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能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样本量小、研究时间短,未对患者远期疗效展开分析。针对这些不足,今后有待开展更高质量的研究,进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