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
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从去年到今年,从广州到深圳,经济第一强省广东的“新春第一会”,持续吹响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2024年广东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春时节,岭南大地春意盎然、草木吐秀。京广线的列车满载着心怀梦想的人们,回到广东;港珠澳大桥的车流抵达珠海口岸,畅想湾区。击鼓催征、龙马精神,到处都是穿梭奔忙、播种希望的景象。
2月18日,龙年春节假期后的首个工作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2024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议在深圳设置主会场,在各地级以上市、各县(市、区)设分会场,并面向全省进行实况直播。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广东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能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会期一天,上午举办全体大会,下午围绕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粤港澳人才协作、发挥金融“活水”作用等主题展开分组讨论。来自政府、科技、教育、企业的各界代表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共商发展大计。
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建设新广东
人勤春来早。去年,广东首次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向全社会释放苦干实干、聚力前行的鲜明信号。今年,广东再度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就是要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要使命和重大责任。按照中央的指示要求,广东要做创新驱动排头兵,广东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等全面建设,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相继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密集落地,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积厚成势。广东具备了坚实的产业科技创新基础和创新优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全国第一,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驱动发展。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上表示,要堅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新的一年,广东将坚定不移把创新落在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发挥应用场景多、产业配套强、成果转化快的优势,加快构建全过程创新链,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将夯实产业发展源头根基。聚焦产品研发“根技术”,实施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增加源头技术供给,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将壮大产业发展动力引擎。在芯片、软件、显示装备、新型储能、海洋科技等领域实施一批旗舰项目。在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等领域布局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产业发展搭台赋能。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全球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助力“硬科技”企业快速发展。
时不我待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
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我国转向创新驱动、走向高质量发展历史性交汇,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扑面而来。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与变革,也是一场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比拼。
黄坤明表示,在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广东要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努力成为主要的创新策源地,赢得战略必争领域的胜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传统产业“萌发新枝”焕发新活力,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广东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构建梯次产业布局,聚力推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海洋牧场等产业。同时,瞄准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领域谋划打造一批未来产业集群。
在拥抱南国春光拥抱梦想之都深圳的过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湾实验室主任颜宁连说“honey”,坦言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创业的快乐和梦想成真的成就感,“我感到非常幸运,在粤港澳大湾区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不是旁观者,而是一名建设者。”
“我们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量身定制的筑梦台,正在吸引着更多的世界顶尖人才,实现双向奔赴。”颜宁表示,围绕着神经与精神类疾病、传染病、生殖发育与老龄化、神经生物学、系统与计算生物学等,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已吸引近70位优秀人才独立领导实验室。
拥抱科学的春天,需要抓实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介绍,目前国家在广东布局大科学装置10个、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29家,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羽翼渐丰,广东的科创“硬件”日益齐备,组成了广东科技创新的“王牌军”,着力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产业发展上。
拥抱科学的春天,需始终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广东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营业收入突破18万亿元。工业作为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为支撑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作出重要贡献。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表示,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制造强省建设全过程,推动广东工业经济“量”“质”齐升、大省真正挑起大梁。定目标,2024年将推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合理增长加厚经济底板。出政策,在落实“制造业当家22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基础上,出台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意见等政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打造美誉度高的产品矩阵。优环境,全力为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优越的服务保障,推动科技、人才、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向制造业倾斜配置,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投入制造强省建设。
势头良好快马加鞭“以新提质”
从“新发展阶段”到“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再到“新质生产力”,中央就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头良好。向空天探索,“鲲龙”AG600研制成功,大疆无人机畅销全球,量子通信、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如火如荼;向深海挺进,冷泉生态系统、大洋钻探船、深海科考中心加快建设,深海开发能力大幅提升;向微观进军,散裂中子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发展提供了新工具,微生物研究找到了新的热量来源、蛋白来源;向虚拟空间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竞相发展,数字经济方兴未艾。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必将是一场艰苦的竞速赛、耐力赛、接力赛。如何为之?黄坤明提出了四个“要”。
一要视人才为珍宝,让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二要与企业同奋斗,提出全力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推动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研发更多“根技术”。三要用市场育动能,要根据市场需求凝练科研问题,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四要向改革要活力,要持续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
展望2024年,各界代表围绕高质量发展,定方向谈思路,积极建言献策。“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表示,踏上新征程,广州要继续在高质量发展上发挥领头羊和火车头作用,就必须在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上走前列、作示范。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2024年,东莞将拼字当头,勇挑大梁,迎难而上,不断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底色,以“投资年”为主题,以扩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为重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汕尾市委书记逯峰表示,将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锚定“海洋强市、融湾先行”,紧盯深圳,协同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将大干一场,为广东“走在前列”贡献汕尾力量。
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关键。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谈道:“乡村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说乡村也要搞芯片、工业化,而是通过技术增加农业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单位附加值。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看,乡村振兴一定是要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作为专精特新企业,如何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催生新质生产力?深圳中科飞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张嵩说,自主创新是攻克“卡脖子”难题、锻造“撒手锏”技术的关键,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南粤大地吹响高质量发展号角
岭南春早,认真果敢地拼;日新“粤”异,步履坚定地闯。
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力拼创新的“风向标”清晰可见,全省上下纷纷亮目标比决心,亮思路晒方法,南粤大地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广东21个市委书记悉数亮相,通过现场发言或视频发言等方式,立下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军令状”。
过去一年,广州经济总量迈上3万亿台阶,内外贸连续三年过万亿,汽车产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科研城市排名跃升至全球第8位,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30%,独角兽企业增量全国第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征程上,广州要全力服务全国、全省大局,以“二次创业”奋进姿态大干12年,再造新广州,力争到2035年经济总量翻一番,朝着中心型世界城市阔步迈进。
深圳要坚持在经济运行中抓紧抓细抓实经济运行,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争取最好的发展成果;要坚持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构建高质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以大力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来培育增强活力动力,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努力创造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能。
佛山制造業当家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由现在的3万亿跃升到4万亿。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做3+1=4的简单加法,必须走产业与科技融合聚变的发展之路。珠海将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不放,着力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加速壮大城市能级量级,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又一重要引擎,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韶关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以“一天当作两天用、三年事情两年干”的劲头抓招商抓项目落地,以“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扫清所有发展障碍,全年GDP增长5%以上。过去一年,江门工业投资完成1000亿,GDP突破4000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江门将乘势而为,确保 GDP增长5.5%以上。肇庆将全力抓好肇庆高新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和肇庆大型产业集聚区“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两个千亿产业集群,抓好现代农业百亿集群千亿规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清远要建设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有序转移的主战场、首选地,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河源着力打造“三大样板”,今年GDP力争增长5%以上。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河源样板,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河源样板,全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