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铮 朱红卫 胡青 陈建平 魏叶红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为特征,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且排除尿路感染或泌尿道局部病变的下尿路临床症候群[1]。近年来,该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明显上升,目前,国内女性OAB 发病率约为11.3%[1],而在国外,这一数据则高达12.8%~16.9%[2]。OAB 虽不致命,但其引起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致使多数患者产生焦虑情绪,而焦虑与OAB 形成恶性循环,目前已成为泌尿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急需要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选用了经皮穴位电刺激肾俞、膀胱俞、会阳、次髎穴进行辅助治疗,疗法安全、简单、费用低廉,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9月30 日在门诊就诊,符合OAB 的诊断标准[1]即有尿急症状且OAB 评分(OABSS)>3 分女性患者100 例,按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纳入标准:女性,年龄18~70 岁;无严重心脑肾及泌尿系疾病者;无精神疾病,能配合治疗及采集临床资料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恶性肿瘤者;不能正确表达者;下尿路感染者;患有其他急性或危及生命疾病者。中止、剔除标准:治疗过程中突发严重的急性疾病者;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完成治疗或接受其他治疗者。本研究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酒石酸托特罗定片[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519(X-451)-2000]口服2 mg/次,2 次/d 治疗。行为干预:包括进行膀胱训练,使用排尿日记,记录排尿时间、每次尿量,是否伴有尿失禁;定时排尿,逐渐增加排尿的间隔时间,最终使每次尿量达到300 mL。盆底肌锻炼:每日坚持行提肛运动5 组,提肛与松弛间歇锻炼,5 s/次,10 次为一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采用北京宏波科技发展公司生产的HD-99-VB 治疗仪)刺激肾俞、膀胱俞、会阳、次髎穴,将治疗仪贴片置于相应的穴位,输出强度:30~80 mA(可以根据患者最大限度耐受而定),频率为1 次/s,治疗时间30 min,1 次/d,3 周为1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观察指标:泌尿外科门诊护士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 周、6 周、9 周结束后通过OABSS评分表和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问卷(OAB-Q)对两组患者进行OAB 症状及生活质量的评估,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3 个疗程后使用焦虑量表对患者进行焦虑评估,并进行尿流率的检查。①OABSS 评分:从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发生频率、急迫性尿失禁发生频率这4 方面展开,分为轻、中、重三度,总分最高15 分,≤5 分为轻度,6~11 分为重度,≥12分为重度。得分越高,病情越严重。②生活质量评分:OAB-Q 是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曾因某些症状感到困扰而展开,总共19 项,每项调查从没有困扰、有点困扰、有些困扰、相当困扰、非常困扰、极其困扰,或者从来没有、很少有、有时有、很多时候、大部分时间、每时每刻这几方面打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③最大尿流率:正常值是>15 mL/s。④焦虑自评量表(SAS):共计有20 项,每项根据症状分别记1、2、3、4 分,<50 分为正常,50~60 分显示轻度,61~70 分显示中,>70 分为重度。(2)疗效评估:OABSS 评分<3分,临床症状消失、排尿间隔>2 h,24 h 排尿次数<8次,无尿失禁;显效为症状缓解,排尿间隔延长,尿失禁次数下降50%,24 h 排尿次数减少;无效为临床症状无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结果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资料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AB 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措施和时间在OAB 的OABSS 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措施和时间在OAB 的OABSS 评分上主效应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AB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OAB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利用OAB-Q 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比较 治疗措施和时间在OAB 的OAB-Q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措施和时间在OAB的OAB-Q 评分上主效应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AB-Q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AB-Q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1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尿流率均有提高,治疗后,观察组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率的比较[(±s),mL/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率的比较[(±s),m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均下降,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s),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评分的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
2.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
OAB 是一种常见的女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综合征,研究显示[3],在盆底诊疗过程中,OAB 患者人次占女性患者的1/3。OAB 可分为神经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两种类型,均与膀胱过度活动相关。虽然OAB 不会危及生命,但其产生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常会使患者产生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当前,M 受体阻滞剂的药物疗法是OAB 的主要治疗方案,膀胱药物灌注、骶神经刺激治疗、手术治疗也可用于OAB 的治疗。上述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仍有不足:长期服用药物会引起认知缺损、心动过速等副作用,患者依从性低;膀胱药物灌注有诱发急性炎症反应的风险;骶神经刺激治疗的疗效还有待考证;手术治疗是去中枢支配,技术要求严格,且有较高的复发率[4]。故如何有效治疗OAB,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女性OAB 在中医属“淋症”中“遗溺”、“小便不禁”范畴,病位在肾与膀胱,发病机制为肾气亏虚、固摄无权。而肾俞、次髎、会阳、膀胱俞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祖国医学博大精深,认为膀胱经上各处穴位对肾膀胱等泌尿系统有指向性的调节作用,其中,肾俞穴可益肾固精;会阳、次髎穴则可通调水道;膀胱俞穴能宣调下焦气机,故通过联合刺激上述穴位,可调整膀胱的开阖失度,气化失司,从而改善OAB 的症状。张海涛等[5-6]研究显示,针刺膀胱俞、肾俞证实了对降低膀胱压、改善尿流率有积极作用。杨梦伊等[7-8]学者通过针刺大鼠的肾俞、会阳穴发现,大鼠膀胱压下降,膀胱的亢进作用降低。本研究也证实了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肾俞、膀胱俞、会阳、次髎穴,患者的OABSS 评分逐渐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临床症状的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亦可得到缓解。
有学者证实[9],针刺次髎穴、膀胱俞有助于调节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实现膀胱对排尿的控制。这种作用除了基于经穴与脏腑膀胱相关性途径外,穴位的神经生理结构是这种特异性的基础。研究显示[10],穴位主治功能的特异性是有其神经节段规律可循的。穴位刺激后可调节神经兴奋性,不同穴位的刺激调节的神经阶段不同,故功能各不相同。陈妮妮等[11-12]学者认为,次髎穴等穴下神经的部分节段与骶部排尿中枢有重合部分,即骶部穴位下神经的传入支与膀胱尿道的神经支配有一定程度的重叠。故刺激次髎等穴位有助于调整膀胱机能。本研究也证实了通过对骶部穴位的电刺激,患者的OAB 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患者的尿流率得到有效提升。这是由于排尿受到神经及膀胱处各组肌肉的支配,副交感神经对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抑制副交感神经可协助逼尿肌的松弛以及膀胱内括约肌的收缩,降低因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尿频、尿急症状,而副交感神经始发于骶2-骶4 神经,骶2 神经主要分布在影响排尿的骶部,故穴位电刺激肾俞、膀胱俞、会阳、次髎穴等骶部穴位后,通过神经反射调节了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的影响,膀胱逼尿肌自发肌源性活动得到控制,膀胱敏感减弱,膀胱容量也可随之变大,改善了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既往尿频、尿急症状亦可缓解[13],表6 的结果也证实,经过穴位电刺激的治疗,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用了经皮穴位电刺激肾俞、膀胱俞、会阳、次髎穴进行辅助治疗OAB,疗法简单、安全可靠,既降低了手术风险,又减少了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本研究中,由于人力成本的限制,本次研究只选取了100 例OAB 样本,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倚,且部分衡量指标为问卷调查,受患者主观因素影响。下一步研究,可增设客观衡量指标,以期进一步确定疗效,优化诊疗护理方案并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最终应用于临床,多途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造福于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