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杨孝余 申敏 袁雪梅 罗丰 熊鸿 马武开 姚血明
【摘 要】 侗醫药来源于侗族人民的生活及医疗实践活动之中,其常用治疗方法简便,对生活中常见疾病疗效确切。强直性脊柱炎为临床中常见的风湿病之一,以腰背部疼痛为主要特征,属于侗医“腰痛”(给奎)或“腰腿痛”(啃奎霸刚)范畴。侗医药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认识,其特有的熏蒸疗法就包括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疗法正变得日益丰富。通过查阅大量侗族医药古籍藏书,走访侗族民间医药人员,广泛收集现代侗医药文献及侗医药资料后,对侗医特色熏浴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常用方药等进行论述,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治疗新思路及新方法。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侗医药;熏蒸疗法;侗医腰痛
侗医药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侗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侗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繁衍,在各个时代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与自然灾害、各种疾病的斗争,积累了丰富的民族特色侗医药经验,创立了宝贵的侗族医药学文化。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腰背部疼痛为主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属风湿病常见疾病之一,根据其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于侗医中“腰痛”(侗语idsuis,给奎)或“腰腿痛”(啃奎霸刚)范畴。侗医熏蒸疗法是侗族人民在生活医疗实践中所创造,对众多风湿病疗效显著。在《理瀹骈文》一书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2]。所以,通过药物熏洗作用,也可达到很好的治疗作用。由于侗族医药缺乏完整的通用文字,侗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受到严重影响[3]。所以,深入研究侗医药资源及其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
1 侗医对AS的认识
1.1 对AS病名的认识 侗医病名是侗族民间在医疗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概念。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知识主要靠口传心授,以歌谣、故事、神话传说为载体或者以原始宗教的仪式传播,从这些载体中可得知侗医病名的来源。在侗医中,关于疾病概述的词主要有“Ids”“Biingh”两个词,“Ids”常用于表示“痛”和“病”的意义,“Biingh”则常用于表示“瘟疫”及“病”的意义。在侗语中表达“得”病的词主要包括“douh”“lis”及“yaemh”,与日常生活中的“着、遭、受、得”等含义相近。如“douh liagp”(感冒、着凉)、“Ids lem”[风湿痛(病)]等[4]。侗医疾病的命名主要有取类比象法,正如宋朝张杲《医说·疾症》所谓:“古之论疾,多取象比类,使人易晓。”另外,有根据疾病症状及发生部位等方式进行命名。对于AS,侗医中目前尚未有一个明确的记载认识,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或伴下肢疼痛不适,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及发生部位,归属于侗医“腰痛”(给奎)和“腰腿痛”(啃奎霸刚)范畴。
1.2 对病因的认识 对于AS的病因,侗医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侗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自然界的各种邪风、毒气、毒虫伤害等侵害人体。在《侗族古歌》中有“呃偻叽构呃病,佟病都系逗亮、闷敦、漾冷、淋霖、抖仑、优喉、瘟、蜥、猛、厉、娘、毒随、吆判妞、斗奈相害庚”,凡食都会生病,生病主要是着凉、湿水、淋雨、受风、饥饿、发瘟、毒虫等所致[5]。这些认识虽然从感性的形象思维出发,但从中医学发展过程分析,侗医提出这种对人致病因素的认识,是具有依据的。此外,侗族民间有“种肥苗就状,身强病不伤”之说,强调体质的强弱在疾病发生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果人体体质强壮,气血旺盛,就不容易生病;反之,则容易受到病邪的侵入,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与中医学中“两实相逢”“两虚相得”同出一辙。在侗族民间有“骨连结、骨连接,骨连之处常受邪,骨节风、骨折风,风邪之根血不通,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认为关节处易受风邪侵袭,从而导致关节疾病的发生。如著名侗医蒲庆新结合中医学对风湿病的认识认为,风湿病属“病风气”和“痹证”范畴,根据人体偏寒及偏热体质,将其分为风寒湿及风寒热两型[6]。中医学根据AS临床特征,将其归属于“痹病”范畴,而“痹病”的发生与风、寒、湿等外邪及机体正气不足等原因密切相关。总体而言,侗医对AS的认识与中医相似,症状上以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治疗上以祛邪或对病邪的“打赶”为主要方法,具有非常朴素直观的认知特点。但目前侗医对AS的理法方药缺乏完整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的挖掘及整理。
2 侗医特色熏蒸外治疗法治疗AS及注意事项
2.1 特色熏蒸外治疗法 侗医特色熏蒸疗法来源于侗医张碧华,即通过热烤的方法发汗,从而达到祛邪活络止痛之效。此种熏蒸疗法热力强,可以更好地打开毛孔,透达效力好,可以更好地将药力透于肌肉、关节及脏腑,使深留于机体的寒湿、痰瘀等邪气通过皮肤随汗液排出。通过此种方法,药效达于脏腑,可调节机体免疫,恢复并提高机体功能。此外,熏蒸可疏通腠理肌表、调合营卫、调畅气血、疏通经络,可快速缓解风、寒、湿性AS的疼痛。此外,通过此种方法治疗AS,可调节机体免疫,从而达到较好的功效。具体操作方法:首先,在黄泥地的土坎上挖一个深约几尺的长型土坑,在上面搭上适量的树干并放上竹席,再放上一层马尾松叶(也称松树毛);然后,在坑前燃烤,待松树毛烤热之后,让患者躺上去,用薄被条盖好,直到患者发汗,四肢大关节感觉发热后即揭开被条,医师立即用药酒擦拭患者全身皮肤,反复5次,穿好衣服即可。对于治疗冷寒风湿病,效果显著[7]。这就是侗医最早发明使用的药物熏蒸疗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熏蒸疗法正逐渐变得丰富化。
侗族人民在历史上就有注意自身卫生的生活习惯,知道良好卫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在侗族民间有“解凉”习惯(即盆浴,烧热水盛于大木盆里,用浴巾帕擦洗周身),这也是熏浴疗法能在侗族人民中传播的一大原因。此外,在侗族有些地区现在还保留着传统的洗澡节,在贵州锦屏一带地区,侗族人民每年都会举行洗澡节。即在立夏日,老人们会让子孙上山采集九里光、伸筋草、蛇倒退、刺老包、三角风、艾叶、乌泡根、银花、接骨草、海金沙藤、红禾麻、葛麻藤、石菖蒲、大血藤、透骨香等中草药,几户共熬一大锅,分给家人洗浴。另外,在其他侗族聚居区也有端午节上山挖中草药洗浴的习惯。在如今镇远地区有一项名为“侗族药液定位冲淋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将采摘的药物用灶锅加水反复熬煮,把煮好的药液倒入木桶(盆)里,然后将患者抬放到一个大木桶里,接着用药液从头顶(即百会穴)开始,沿着颈部、背脊、腰部,反复冲淋,一边用药液冲淋,一边用手法从上到下推按。侗族药液定位冲淋疗法治疗风湿腰痛病等痹痛具有很好效果[8]。由此可见,特色熏蒸与药浴相似,都是侗族人民用于预防、治疗及保健的重要方法,主要通过肌表吸收药力及排邪,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现代侗医在农村仍通过药物熏蒸治疗疾病,但是操作方法有所不同,较前已经有很大改进。比如有的用自制木质熏蒸床,有的则用大木桶进行熏治;而在城市中则已经用更高科技专用熏蒸医疗器具,可通过调节熏蒸温度,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体验感及舒适度[9]。由此可见,熏浴法对AS患者的治疗保健具有很大潜在研究价值,同时对于侗医药的挖掘开发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笔者认为,運用熏浴疗法治疗AS时,应对病患部位针对性地实行熏浴,可重点对腰背部进行熏浴以及延长对腰背部的治疗时间,可更好地针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达到补肾强督、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效。
2.2 注意事项 在应用熏浴方法治疗AS等风湿病时应注意,如果有严重高血压病、表皮有创面者、严重皮肤病者、妊娠及月经期妇女,应禁用熏浴疗法。传染病患者应单独使用浴盆或者单独的竹席,做好消毒等防护措施,以防传染病的传播。此外,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医院进行熏浴的患者,都应该有人照看,防止烫伤、昏迷等不良事件发生,老年人更应该注意。如果有昏迷、过敏等发生,应及时停止熏洗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
3 侗医熏浴疗法治疗AS常用方药
侗医药是由侗族祖先在长时间的生活实践及同疾病的斗争中总结发展而来,从初尝植物、认识草药,再到识别动植物毒性及药效,最后形成侗族药物学的雏形。侗族祖先通过这种生活和治病实践,不仅能不断发现新的治病药物,还能发现和创立许多治疗病症的方法。凡属药物,都具有药性与药味,侗医主要通过咀嚼和品尝药物的味道进行鉴别。在长期临床应用及观察总结中,侗族的“药匠”认识到侗族药物有冷寒、温热、平和3种药性,按药味可分为酸、甜、苦、麻(辣)、香、涩6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侗医不仅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取得良好疗效,同时创造了很多单方及经验组方,这些药方多为内服配合外洗共同治疗。在侗医龙运光《中国侗族医药》[7]中就记录了150个常用的侗医单方,外用治疗风湿病的有16种,包括动物类单方3种,植物类单方13种,在用量上只记录了内服用量,对外用剂量尚无记录。笔者根据对侗族民间的走访及以往的调查研究认为,外用剂量必然大于内服用量。在单验方中动物类有随素(Suic sup,竹叶青全体)、隋咯季(Suic lol jigx,乌梢蛇全体)、隋王侯(Suic wangc houp,五步蛇全体)。植物类有教素昆(Jaol sup kuedp,威灵仙根)、定隋类(Dimv suic nuil,雪里见)、教瑞林(Jaol siik lemh,茜草)、教应挂(Jaol iingv guac,常春藤)、娘麻药(Nyangt mac yao,乌头根)、教闹(Jaol naol,薯莨块茎)、腊俄虽(Lagx ngoc seit,光叶海桐根)、美下孩(Meix xap haic,八角枫根)、骂的鸦(Mal dinl al,毛莨全草及根)、美庞(Meix bangs,臭牡丹根茎)、伞利轮(Sank lip lemc,狭叶落地梅)、美登屑(Meix demh xeec,滇白珠茎叶)、岁把额悟得(Siik bay ngueex ul dees,及己草)。据侗药相关研究发现,侗医应用的药物共计734种,种类主要为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3类[10]。侗药与中草药其实为同一物种,但对于药物的炮制、加工以及煎煮方法存在差异。在侗药中多采用鲜药,这样使药性更偏芳香,同时炮制过程更为简单,使药力更加峻猛,且外用药物常比内服药用量更大,使透达肌表之力更为强劲[11]。
侗医药组方配伍常按“主药”“帮药”及“配药”进行分配,相较于中医“君、臣、佐、使”的中药配伍,其组方配伍更加简单。侗医更加强调“对病对症”进行配伍[12]。在治疗风湿病组方中较为常用的有“赶风烫洗方”(Eros fangh liuuk lemc xugs xenp,翁方馏轮修蜃),其组成药物主要包括八角枫、五角枫、石南藤、大风藤、大血藤、三角风等,将煮出的药液进行药浴或熏洗腰部,可通筋止痛、打赶风湿毒,但在配伍及用量上都没有详细说明[13]。侗医在用药方面具有一个鲜明特点,即根据病名投药,侗医在对风湿病认识中认为“风”为主要病因之一,与李成吉[14]总结常用单方多含“风”字相吻合,如九节风、箭杆风、葆树风、半边风、巴台风、三角风、五加刺风、光棍风等。当然,在实地走访中也发现,侗医治疗AS在传承过程中,不同地区用药经验各异。
4 小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侗医特色熏浴疗法治疗AS有很好的疗效,但缺少有效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在方法上并不系统,有些药物缺少毒理学研究,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各地区及师承方面用药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很多有记录的方药未能广泛运用,不利于推广使用。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古籍文献挖掘、实地走访侗族地区与侗医、临床研究观察的过程中分析,然后进行相关动物、临床药理试验,相信结合现代科技技术,一定能挖掘出侗医药治疗AS的宝库,为更多患者的治疗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黄烽,朱剑,王玉华,等.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8):893-900.
[2] 吴师机.理瀹骈文[M].赵辉贤,注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9.
[3] 欧立军,曾汉元,周红灿,等.民间侗医药资源现状调查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47-2048.
[4] 袁涛忠,郭伟伟,龙冬艳.侗医病名辨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2(11):39-43.
[5] 龙运光.中国侗族医药学基础[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20:60.
[6] 蒲庆鑫.侗医治疗风湿病的探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0):19.
[7] 龙运光,萧成纹,吴国勇.中国侗族医药[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4:104.
[8] 龙运光.中国侗族医药学基础[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20:414
[9] 杨汉梅.民间侗苗族熏疗法简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1):33.
[10] 龙运光,袁涛忠,杨晓琼,等.侗族药用物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1):39-46.
[11] 欧世洪,欧德金,欧德银.侗医药与中医药差异之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11):70-71.
[12] 龙运光,袁涛忠,杨晓琼,等.侗医方剂的组成与变化[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13(6):38-39.
[13] 余欣然,陈云志,吕冰清.侗医特色熏浴法治疗风湿骨病及常用方药的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2,28(9):24-26.
[14] 李成吉.侗医验方单方治疗风湿瘫痪症[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Sl):224-225.
收稿日期:2023-07-19;修回日期: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