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浅析逍遥散治疗闭经 *

2024-03-14 06:12杨茹梦张英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外轮周流黄元御

杨茹梦 张英杰※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一气周流理论内涵

“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人与天地相参也”[1],黄元御言天有六气、人有六经,人与天地之间密不可分,知天道方可知人理,是谓“天人合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言:“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黄元御据此提出一气分阴阳,清气浮而升属阳,浊气沉而降属阴,阴阳不断地升降运动,使一气随之周流转化,形成环周不息、如环无端的“一气周流”运转模式。而“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1],阴阳气交而生中气,中气为阴阳升降之枢纽,己土左升、戊土右降,升降之间而化生四象,即水、火、金、木。土合四象则为五行,“五行之理,有生有克……皆气化自然之妙也”[1]。一气升清降浊而分阴阳二气,阴阳升降之枢纽谓之中气,中气升降变化带动气之周流,“土者,四象之母”[1],土合四象为五行,中轴枢转与外轮四象畅通,方可“一气周流”顺畅[3]。见图1。

图1 一气周流的内涵

2 一气周流的生理病理模式

黄元御认为,人之“一气”就是人体内正中的核心,即中气,也即脾胃之气。在人体中,脾胃居中州,为一气之轴,脾气主升而左旋,胃气主降而右转。脾土上行,肾水之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半升为肝,再升于上则为心火,因心火中含肾水之阴,为阴根;胃土下行,心火之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半降为肺,再降于下则为肾水,因肾水中含心火之阳,为阳根。后世彭子益直接将这种人体气机的变化称之为“圆运动”,即以中土脾胃为中心,心火在上,肾水在下,左为肝木,右为肺金,中土为轴,四象为轮,通过中轴动力带动外轮顺时针周转,从而影响全身气机的有序升降[4]。刘志梅等[5]认为,《四圣心源》一气周流理论是对人体生理本质的高度概括,以“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为基本框架结构,重点在于阐述人体一气如环无端的气机循环和周流不息的运行状态,并从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皮肉、孔窍、精神等的生理和病理方面归纳阐释。见图2。一气周流理论贯穿中医学发展的始终,是对中医学整体观念特点的继承与创新。

图2 一气周流的生理模式

黄元御《道德悬解》[6]云:“降不由上,升不由下,升降之原,皆自当中”,指出中轴土气升降功能是一气周流是否能正常运行的决定因素。导致中轴斡旋失调的病机主要是中气虚弱,治疗应以补益中气为大法。中气旺盛则脾胃升降枢转正常,燥湿调平;反之土气虚衰则枢转失常,燥湿不能保持平衡,燥湿失济而生内湿。而且最易受外来湿邪所伤的脏腑就是脾胃,“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1]。土气不运则升降失常,中轴升降芜杂则会影响外轮肝心肺肾的气机升降,使百病丛生。“中气衰则升降窒,肾水下寒而精病,心火上炎而神病,肝木左郁而血病,肺金右滞而气病。神病则惊怯而不宁,精病则遗泄而不秘,血病则凝瘀而不流,气病则痞塞而不宣”,故黄元御曰“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1]。土虚湿盛,枢轴不升或不降,斡旋不利,皆致四象病生,气血、精神、脏腑、经络、皮肉与五官诸窍不利,百病皆起。

3 闭经病机浅析

闭经[7]是一种临床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的常见妇科症状,病理性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指年龄超过13 岁,第二性征未发育,或年龄超过15岁,第二性征发育成熟2 年以上,仍无月经来潮;后者指妇女曾有规律的月经来潮,但出于某种原因月经停止6个月以上,或依据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7]。随着现代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女性所承受的职场、家庭压力逐年增加,易养成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易发生情志失调。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易造成女性月经来潮失常情况,因此闭经在妇科临床上较为多见,多呈进行性发展,甚者可致不孕症。西医治疗闭经多采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以调整月经周期及促排卵,短期效果较好,但存在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长期用药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等风险[8],且对一些不明原因及心理因素导致的闭经,尚无有效干预方法。

相比西医,中医治疗该病则具有独特的见解。古称闭经为“不月”“经水不通”“经闭”等,指女子年逾16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中断6 个月以上[9],以月经周期延长、经期缩短、经量减少等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两胁不舒、脘腹胀满、大便时干时稀、面色淡黄、烦躁易怒等症状。《黄帝内经》[2]中已对闭经的病因有了明确的描述,即“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金匮要略》[10]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指出该病与气滞有关。《景岳全书·妇人规》[11]曰:“经血为水谷之精气……凡其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指出脾胃亏虚是闭经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傅青主则认为,闭经乃“心肝脾气之郁者……倘心肝脾有一经之郁,则其气不能入于肾中,肾之气即郁而不宣矣”[12]。简述之,闭经的病因病机主要分虚实两方面,虚者主要由于肾虚、脾虚、精血亏虚,实者主要因气滞、寒凝、外湿等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产生瘀血、痰饮等病理产物[9]。而黄元御“一气周流”是一个以中焦土气为轴,在阴阳二气的升降运动下斡旋四象之轮的结构。因此黄元御在治疗上重视脾胃的作用,不单独辨证某一脏腑。中气健运,阴阳有序运动,四象安位,百病不生。其一气周流学说思想在临床上都有印证,且同样适用于妇科疾病[13],对提高临床辨识治疗闭经有重要意义。刘莉莉等[14]在临床中运用加减逍遥散治疗继发性闭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卵巢功能及内分泌情况。

《四圣心源·妇人解》[1]云:“经脉者,风木之所化生也”。黄元御认为,经血不畅缘于肝木郁陷,木气郁结,使外轮停转,为闭经病机的关键。“未有脾阳健运,木陷而血瘀者”[1],木气郁结与中土气虚有直接相关,中气健运为一气周流的核心,中土气虚则核心动力不足,外轮转动也不会持久。

3.1 木气郁陷外轮莫转黄元御认为,肝木作为一气周流运动的起点和重要助推器,体阴而用阳,是调经理血的重要靶点[15]。经血藏于肝木,为木之津液。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木性条达,外轮正常运转,则经脉顺畅,无结涩之虞;反之则疏泄失调,外轮莫转,经脉经血运行不畅呈滞涩状态,甚则经闭。木分肝胆,肝木郁陷,则胆木必逆。肝木陷则温气不扬而生下热,胆木逆则相火不归而生上热。木郁生风燥,肝胆燥热日作使阴血日耗,易引起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加重病情。

3.2 脾土气虚中轴不灵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受纳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成经血。若中土气虚,健运失职,则经血化源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无血可下,月事停闭。黄元御认为“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乙木之温……中气莫运,故四维不转”[1]。土气充盈,一气周转,清气上升,浊气下降,阴阳相接,四象有序,木气疏泄正常;土气亏虚,一气停滞,升降阻格,阴阳不接,四象不运,木气郁陷,则致经脉不通、疏泄不行,肝木陷于脾土不升,胆木逆于胃土不降,“中气莫运,故四维不转”,故见月经闭结。

4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探讨逍遥散治疗闭经

根据闭经病机,治疗上应提倡升木达郁,肝木升达则经脉畅和,启动月经来潮;重视培补土气,脾气健运则恢复阴阳升降之权,轮轴枢转,使木达血畅。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6],原方甘草半两,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各一两。

4.1 升木达郁推动轮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7]言:“四维升降,则中气旋转……补肝经,使其上升,即是调理四维之升降,四维之运动圆,则生中气”,升木达郁,恢复动力,运轮复轴。逍遥散方中用柴胡为君药,其性微寒、味苦辛,归肝、胆经,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解木气之郁滞,具有疏肝解郁、气机调畅的功效。升肝木之郁陷,清胆木之相火,木疏土则解湿土困脾,疏畅气机,以升发左路肝气来带动整个外轮的转动,助一气周流。当归,味甘、微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行气调经以畅木气,补血和血以养木体,滋阴润燥以润肺金,使外轮周转有序而补中土之血;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归肝、脾经,可清敛胆经相火,清润肝经燥热,养血清风散郁。当归、白芍合用,寒温互制,敛散并举,养血和营而养肝木,滋养肝体而助肝用,以复升降之机、疏泄之能,二者共为臣药。佐以薄荷少许,薄荷性凉味辛,与柴胡合用能疏舒达郁遏之气,透散肝经郁热;烧生姜性温味辛,温养脾土,和胃降逆,辅助木气左升以达郁滞。二者共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功。

4.2 培补土气轴运轮行《黄帝内经》云:“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中气是“一气周流”的轴。虽使用柴胡、当归、白芍等使外轮转动,若轴心动力不足,外轮终将停转。故用白术、茯苓、甘草去培补土气,保持轴运轮行。逍遥散方中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主升,可培补中气、燥湿运脾,升清阳以促进水谷运化,降浊阴以促进气血生成,复中气之枢轴。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脾胃、肾、膀胱经。黄元御在《长沙药解》[18]中言茯苓“泻水燥土,冲和淡荡,百病皆宜,至为良药”,温阳燥湿以培土,土湿去则木气畅,则木气得升、相火得降。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黄元御认为其为培补中气的代表药物,“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固运中焦。白术、茯苓、甘草同用,健脾益气,使中土气旺,轴运而轮行,气路畅达,营血化生有源,共为佐助药,同时甘草在方中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又可作调和药。见图3。

图3 逍遥散的一气周流模型

综上所述,逍遥散诸药合用,共奏疏木气、补土气之功,使斡旋失调得以纠正,“一气”周流恢复正常运转,则气血调和、冲任通畅,经血以时下,月经恢复正常。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

5 逍遥散的临床应用

刘某,女,25岁,未婚,2021年4月17日初诊。患者14 岁月经初潮,之后月经一直不调,至今已10 年余。常2 个月左右一行,甚至半年一行。2020 年7 月,节食减肥后自觉月经量明显减少。末次月经为2020 年10 月10 日,3 d 后经净,月经量少,色暗,如酱油色,有血块;时有痛经,块下痛减。患者口干、口苦,平素急躁易怒,病后精神忧郁,失眠,经前胸胁、乳房胀痛,大便溏薄,舌质暗、苔少,脉沉细。其病因病机属木气郁滞而血瘀,脾土亏虚生湿热,治疗原则为疏肝活血、培土燥湿。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味治疗。组方:柴胡20 g,当归15 g,白芍15 g,干益母草15 g,白术15 g,黄芪10 g,茯苓10 g,薏苡仁10 g,丹参10 g,川芎10 g,甘草10 g。共5 剂,每日1 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温服。

二诊:诸症有所好转,仍便溏、口干,并感头晕眼花;继续调理肝脾兼补血,一诊方去薏苡仁、丹参、川芎,改当归20 g、白芍20 g,加人参10 g、枸杞子15 g。共5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00 mL,早晚温服。

三诊:服用二诊药后,于5 月2 日来经,4 d 后净,量仍偏少,质偏稠,无血块。偶有头晕眼花,但较前有所好转,便溏、口干症状明显好转。原方改黄芪15 g,白术20 g,加党参15 g,赤芍15 g。续服5 剂,服法同前。

四诊:其他诸症消失。继续调理肝脾,三诊方加益母草15 g。续服5剂,服法同前。

五诊:6月3日来经,经色鲜红,量正常,质不稀不稠,无痛经等伴随症状。停药观察,7 月经期正常。随访至今,每月经期而至基本正常。

按语:本例患者因节食减肥日久,气血乏源,不能有效维持脏腑功能。土虚脾失健运,轴心不转,抑遏肝木升发之气,木郁肝陷、外轮失转则经血不畅。脾虚无源化血,木郁肝不藏血,土愈虚则木愈郁,使经量逐渐减少,精神忧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最后导致闭经。故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活血,培土燥湿。逍遥散中加用益母草、黄芪、丹参、川芎等,加强肝气升发之性,使木气通畅,推动轮转;重视养土健脾,轴运轮行,养血活血,气行则血行,一气周流运动正常运转,故经来如常。

6 结语

以一气周流理论为根,将闭经核心病机概括为“肝木郁陷、外轮莫转,脾土气虚、中轴不灵”。肝木郁陷可变生血虚、血瘀,脾土气虚日久可挟痰、挟饮,“一气周流”运转失常,可导致心、肺、肾等其他脏腑受损,加重病情进展。因此,在闭经的治疗中,以逍遥散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旨在升木达郁、培补土气,令肝木条达,中焦通畅,轴运轮行,一气周流,气血调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复发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外轮周流黄元御
一种基于新型橡胶组合物结构的防劣化轮胎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
黄元御苦读医书成大器
不附和名医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气周流新释
矿用自卸车断开式转向梯形设计与运动仿真分析
曹雪芹的杀卿之笔
2013年修船完成产值表、修船销售收入表、修船艘数表、修外轮创汇表
从一气周流学说浅析中风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