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莎莎 宋恩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湖北 武汉 430060)
中医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程,但是由于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学生在学习中医学时常感到困难,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使学生对中医学失去兴趣。针对该教学问题,我们提出应用PDCA 循环模式联合西医病案教学对中医学进行教学改革。
PDCA 循环模式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计划(Plan,P)、执行(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病案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病案为基础,引导、启发学生围绕病案开展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运用所学医学知识进行思考及讨论,再由教师指导后作出正确的临床诊疗,提高学习兴趣、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本研究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在病案教学过程中加入PDCA 质量管理过程,在病案分析过程中不断进行PDCA 循环以解决上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完善病案分析思路,准确地做出诊疗方案,掌握中医临床知识。
笔者将PDCA 及病案教学同时融入中医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中医学开课时学生已掌握西医临床知识,作为西医临床课程的必讲内容,学生对CBL 教学法完全接受且感兴趣,为了让学生接受中医理论及其科学性,我们以西医病案为切入点。教师组织学生从西医的角度分析病案,得出正确的诊疗方案后进行中医分析,加上舌苔、脉象等四诊内容,再引导学生进行中医诊疗方案的确定,在病案分析中加入PDCA 循环模式不断解决上一循环未解决的问题,直到得出正确的诊疗方案。在西医病案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学习中医诊疗知识及中西医知识的差异,使其能够平稳地从一种医学体系过渡到另一种医学体系。
1.1 一般资料选择210 名2021 年9 月—2022 年7 月在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学习中医学课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2017 级八年制(42 人)和2018 级五年制(59 人),共101 人作为对照组;2018 级八年制(35 人)和2018 级5+3 年制(74 人),共109 人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生45 人,女生56 人,平均年龄(22.15±0.48)岁。实验组男生50 人,女生59 人,平均年龄(21.37±0.62)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教学,按中医学教学大纲知识点进行课堂讲解。实验组学生进行PDCA循环模式联合西医CBL 教学。两组教学内容、课堂测试、课后考试、调查问卷内容相同,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实验组PDCA 循环模式联合西医病案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2.1 计划教学计划包括病案选择和课程设计。根据中医学教学大纲,选取“内科常见病证”章节作为本研究的授课内容。以“感冒(外感风热)”教学内容为例,选取合适的西医病案是教学的关键。该病案对感冒(外感风热)的描述需兼具西医和中医对病史采集的要求,西医诊断感冒为上呼吸道感染,以病史(诱因、呼吸道症状、分泌物)、查体(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肺部听诊、扁桃体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胸片)为诊疗依据,而中医则以望诊(面色、舌象、分泌物颜色)、闻诊(分泌物味道)、问诊(症状)、切诊(脉象)为诊疗依据。病案的选择由中医学和内科学教师共同确定,并根据教学大纲将重难点知识通过问题分析的方式设计到病案中。
课程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增加学生积极性为导向进行设计。将学生分为10人一组,共11 组。课前将分组情况及病案通过学习软件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程内容,按分组进行病案分析讨论。课中根据病案分析过程讲解重难点知识。课中和课后进行知识考核及问卷调查。
1.2.2 执行每组推荐1 名组长,各小组进行病案分析讨论,最后组长从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角度向全班学生讲解病案分析的过程,由教师进行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记录下每组病案分析存在的问题。教师分别从西医和中医两种体系进行病案分析,让学生在两种医学体系切换的过程中进行对比,以鉴别中西医诊疗过程的不同,加深对中医诊疗的认识。最后由学生提出病案分析过程中的疑问,由教师进行解答,总结该课程的重难点内容。
1.2.3 检查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应用的能力,分为三个方面:(1)课堂考核: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完病案分析后,将病案中涉及的知识点以选择题的方式通过在线答题进行考核,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2)课后考核:课后通过学习软件推送病案分析,通过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分析病案的思路及对中医和西医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的理解情况。(3)期末考试:课程结束后对中医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以了解总体的教学效果。(4)教学满意度调查:课程结束时利用教学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满意程度,同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1.2.4 处理根据学生课中、课后、期末考核和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结合教学大纲,从教学设计、病案选择、授课方式、考核形式进行调整和改进,尤其对学生提出的课堂改进意见要认真思考,提炼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加到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在本轮PDCA 循环中出现的问题将在下一轮PDCA 循环中解决,如此往复的过程可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病案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理论考核成绩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分为三部分:课堂考核、课后考核、期末考核。总成绩=20%×课堂考核成绩+30%×课后考核成绩+50%×期末考核成绩,成绩为百分制。比较两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及总成绩。
1.3.2 教学满意度调查根据教学内容、方式、互动、效果进行调查问卷设计,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类整理,比较两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课堂成绩、课后成绩、期末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 s,分)
表1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 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人数109 101课堂成绩95.71±3.91 90.60±12.34-3.987 0课后成绩89.96±2.48 89.00±2.32-2.902 0.004期末成绩86.97±7.77 84.02±10.39-2.318 0.022总成绩89.61±3.84 86.82±6.41-3.780 0
2.2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实验组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互动、教学效果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人(%)]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因独特的理论体系一直作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但其理论较难理解,故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理想。目前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以及中医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中医药。因此,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学传统教学法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中医学授课时间安排在大四或大五,此时学生已经接受了完整的西医知识体系,对中医知识体系不易接受,甚至排斥及不认可。中医理论知识涉及多学科,其中哲学思想最难理解,对于临床医学生而言具有较大的挑战,因此教学质量不甚理想。
本研究采取西医病案教学以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选择西医病案是考虑到学生为临床医学专业,能熟练掌握西医病案分析,从熟悉的领域进行学习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堂以西医病案分析为主导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置身于临床诊疗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病案分析过程中学生主动寻找解决临床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培养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并通过对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临床知识的应用,在对比学习中找到中西医的不同,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中医临床知识。
本研究还应用PDCA 循环模式管理教学过程,在不断的循环过程中对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PDCA 循环也被称为“质量环”,是一种管理模式,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PDCA 应用于多种工作领域,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可提高教学质量[1-3]。PDCA 循环的四个环节“计划-执行-检查-处理”体现了教学管理的内在运行逻辑,整个教学过程构成一个大循环,而每个教学步骤又可以构成一个小循环,大循环和小循环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每个循环完成一次后可发现该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在下一个循环进行时将其改进,如此反复不断改进教学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学改革持续贯穿于教学过程中[4-6]。
PDCA 循环模式结合西医病案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成绩和对课程的满意度。实验组学生课堂、课后、期末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课堂成绩差异最明显,可见西医病案教学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显著。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的评价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将PDCA 循环模式结合西医病案应用到中医学教学中,能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值得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