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霞 王 元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1)
实习生培训是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有力措施[1-3],对提高实习生的业务能力、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4]。尤其是对于中医科实习生来讲,约有2/3 的实习生毕业于西医院校,缺乏中医相关教育背景,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辨证思维能力等均较为欠缺[5,6]。因此,对中医科实习生进行中医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中医理论及技能水平,为其今后工作奠定中医基础十分必要[7]。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对实习生的培训以理论讲授和操作示范为主,受训者的参与度并不高,加之中医知识较为抽象,致使实习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实践脱节现象,进而使得培训效果欠佳[8,9]。模块化教学最早由加拿大学者提出,是指以某个知识模块为教学内容,构建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6 个模块,形成师生互动、理论实践结合、系统连贯的教学,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主动性[10,11]。本研究将模块化教学模式用于中医科实习生培训,以期通过模块化教学发挥其引导、启发实习生的作用,提高培训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2022 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0年入院的实习生作为对照组,2021年入院的实习生作为观察组,对照组23 人,观察组20 人。其中对照组男7 人,女16 人;年龄22~25 岁,平均年龄(23.62±1.05)岁;本科16 人,专科7 人。观察组男6 人,女14人;年龄22~26 岁,平均年龄(23.28±1.14)岁;本科14 人,专科6 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完成学校理论学习;(2)轮转中医科1 个月以上;(3)在校期间未接受过中医相关课程学习;(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未完成课程学习者。
1.3 教学方法培训包含理论课和实践课,每周4 学时,共4周,其中理论课8学时、实践课8学时。教学内容包含中医基本理论辨证施护原则及方法,实践课主要为中医技术。
对照组采用常规集中理论培训,科室总带教根据培训计划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技能操作以“带教演示-实习生练习-带教指导”的形式进行授课。观察组采用模块化教学,主要包括:(1)前期准备:成立模块化教学小组,小组包含1 名主任中医师、1 名主任护师和4 名中医科工作5 年以上的带教老师。主任护师任小组组长,负责拟定教学计划;带教老师负责带教工作的实施、督导教学方案的落实;主任中医师负责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管理。(2)带教师资培训:正式开始教学前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时长为6 个学时,培训内容包含模块化教学的概念、模块化教学的方法等。(3)教学设计:①导入:每周培训前3 d,小组成员制作培训课件,围绕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在开始教学前引入与本次教学相关的故事,导入教学内容。②教学目标: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临床案例、知识点、教具等,实习生知晓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并能活学活用。③前测:教师在教学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2~3个问题,并将问题随课件一起提前2 d 发放给实习生,了解实习生课前预习情况,知晓实习生掌握内容的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④参与式学习:利用模拟演练、病案汇报、技能操作工作坊等方式,使实习生积极参与培训,同时通过互动培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引导,使实习生主动参与培训。在教师授课结束后,实习生自由分组进行练习,小组成员互相观察,各小组进行资料讨论,并在讨论后准确判断和汇报结果,教师进行点评。(4)后测:在培训后公布2~3道题进行随堂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实习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教学成果。课后公布1道分析题,实习生在规定时间内对试题进行分析解答并提交。(5)总结:授课结束后,实习生对自身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查找不足。教师对培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对实习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
1.4 观察指标
1.4.1 出科考核成绩在入科1 个月后实习生进行中医知识理论考试,理论考试试卷满分100 分。同时,对实习生的中医技术操作进行考核,操作考核满分100分。
1.4.2 综合评价实习生入科1 个月后,进行自评。评价采用实习生综合评价问卷,该问卷是在参考相关文献[12]的基础上自制的,问卷包括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中医思维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中医操作能力、中医健康教育能力5 个方面的25 个条目,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为5 分、“比较满意”为4 分、“满意”为3 分、“不满意”为2 分、“极度不满意”为1分,总分为25~125 分,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的综合评价越好。
1.4.3 中医技能采用实习生中医技能评价问卷对实习生出科时的中医技能进行比较,该问卷包含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实践、常用中医技术、中医康复实践4 个方面共计16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很好”为5 分、“很差”为1 分,得分越高表示实习生中医技能掌握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实习生综合评价得分比较观察组实习生的综合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科实习生综合评价得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中医科实习生综合评价得分比较 (± 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人数23 20理论联系实践能力17.82±2.42 23.41±1.08 5.468<0.001中医思维能力16.65±1.72 20.04±2.15 5.106<0.001沟通协调能力19.86±2.71 22.35±1.62 3.213 0.024中医操作能力16.81±3.72 19.96±2.25 5.271<0.001中医健康教育能力16.65±2.71 19.75±1.84 5.262<0.001总得分90.76±3.62 106.65±2.85 5.831<0.001
2.2 两组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观察组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科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s,分)
表2 两组中医科实习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人数23 20理论考核成绩90.71±1.34 95.38±1.62 2.423 0.036操作考核成绩82.07±2.45 92.68±1.06 2.052 0.042
2.3 两组实习生中医技能得分比较中医技能得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科实习生中医技能得分比较 (± s,分)
表3 两组中医科实习生中医技能得分比较 (± s,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值P值人数23 20中医基础理论12.38±2.71 15.25±1.06 3.063 0.028中医临床实践11.82±3.21 14.37±2.42 2.821 0.031常用中医技术12.82±2.73 16.63±2.10 2.342 0.038中医康复实践11.63±2.41 15.26±3.06 2.063 0.040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理论出科考核成绩和中医操作出科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模块化教学在中医科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实习生的中医理论和操作水平。分析原因为,传统的实习生培训也有培训前测试、互动式讨论和培训后考核等,但其内容未形成客观体系。模块化教学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组织学习-教学评价-教学目标”为一体的完整闭环的教学过程,该模型为实习生培训提供了规范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带教老师围绕该模型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构建规范的带教体系。通过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此外,带教老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实习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对整体教学进行系统把控,有助于实习生更好地接收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习生综合评价自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模块化教学能够帮助实习生提升对自我中医知识、技能的认可,进而提升实习生的中医学习积极性和信心。在传统的临床带教中,往往以带教老师的单方面授课为主,容易使学生对所授内容兴趣度低、学习积极性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模块化教学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中医操作和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可度,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有研究[13]表明,中医内容深奥、晦涩难懂,中医技能又包含阴阳五行、穴位、辨证施护等,多数实习生在出科时能够基本掌握中医操作流程,但是对穴位所属经络、位置、功效等并不熟识。模块化教学中各模块相互关联、承上启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评价及时,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带教中教学反馈获取不及时的缺点。通过模块化教学,带教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实习生的中医技能情况,了解学生的操作薄弱点,进而围绕薄弱点给予重点讲解,通过临床训练,促进学生中医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提高学生的中医操作技能。本研究中观察组中医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模块化教学在实习生中医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在中医科实习生带教中运用模块化教学,能够提高实习生的中医操作技能、综合评价自评得分和出科考核成绩,同时也能为临床带教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此外,本研究仅验证了模块化教学在中医科实习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其在其他专科中的可用性仍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