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观察

2024-03-13 13:2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浮针二头肌肌群

林 权

福建省仙游县总医院康复科 3512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会影响肢体运动功能,是引起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西医临床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以康复锻炼为主,其疗效受脑卒中部位和严重程度、康复干预时间、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康复锻炼后仍遗留较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2]。中医学理论认为,脑卒中属于“中风”“偏枯”之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气血两虚、肝肾亏虚。治则以补益肝肾、益气活血为法[3]。针刺法是中医特色外治法,浮针疗法是其中的特殊类型,通过将特制针具沿皮肤刺入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行一定手法操作,对各种痛症、脑卒中偏瘫等具有一定的疗效[4]。本研究观察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9.86±6.58)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6例,脑梗死2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9.92±6.51)岁;疾病类型:脑出血17例,脑梗死24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40~76岁,病程≤3个月;(2)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5]且经MR或CT确诊;(3)患者伴有不同程度感觉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4)患者无精神疾病;(5)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异常者;(2)患有严重并发症、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4)合并其他内科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伸肌群电针刺激进行治疗,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群。连接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输出频率:2Hz,疏波,治疗时间30min/次,隔日1次,疗程为8周。

1.3.2 观察组采用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进行治疗。于患侧肩、肘、腕关节周围的肌肉群浮针治疗,根据疼痛程度选取1~3根针。首先消毒一次性浮针针具,在上肢患侧肩、肘、腕关节压痛感最明显位置6~10cm处进针,进针不跨越关节、针尖朝向病灶的疼痛位置。进针后行左右扇形摇摆扫散,完成后拔出针芯,采用胶布固定针座。隔日1次,浮针与电针交替进行。疗程为8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断:①治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70%;②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下降45%~70%;③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18%~44%;④无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18%,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比较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表面肌电分析系统检测。患者取仰卧位,将表面电极贴于上臂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最隆起处,沿肌肉走行贴敷三极电极片。每块肌肉测量3次,每次间隔5s。检测后由本机自带肌电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各肌肉RMS平均值。(3)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6]:包括洗澡、进食、转移等10项,满分100分,分数与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4)比较两组简化Fulg-Meyer量表(FMA)评分[7]:上肢33项,每项分值2分,共66分,下肢17项,每项分值2分,满分34分,得分与运动障碍成反比。(5)比较两组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8]:对患者手、腕、肘及肩进行评分,分数高表示功能好。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9%(χ2=4.467,P=0.035<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的RMS对比 治疗前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的RMS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肱二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的RMS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的RMS对比

2.3 两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FM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分)

2.4 两组MS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M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半个月及1个月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MSS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脑卒中后有30%~60%的患者遗留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础研究认为,脑卒中后偏瘫与脑组织缺血后引起的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数量减少有关,大脑皮层的自主运动指令传递路径损害,从而限制随意运动的范围,导致患侧出现刻板样运动模式[9]。目前西医临床对于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并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治疗中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景岳全书》对中风的病机作出如下描述:“不能营养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总属阴虚证”。针刺法可调和气血、补益肝肾,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法。浮针法是一种特殊的针刺法,由符仲华教授所创。与传统针刺不同的是,浮针法是将针刺到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通过扫散动作达到治疗作用。戴梦圆等[10]采用浮针结合三位一体肌肉激活术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小腿三头肌痉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发现其可改善异常肌力,纠正不良步态。

本研究将浮针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患者更高,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FMA评分及M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上述结果提示,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肢体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表面肌电检测是临床评价肌力的常用技术,通过检测肌肉的肌电信号、波幅变化等数据,通过时域频域分析对肌力、肌张力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估,从而评价肢体功能。本文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肱二头肌、腕伸肌及腕屈肌的RMS较对照组更高。这一结果客观证实,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这是由于多靶点浮针疗法的扫散手法可对肌肉产生牵张,达到与牵张反射训练相似的作用,改善患肢肌张力、缓解痉挛。伸肌群电针刺激可通过微电流改善局部肌力,缓解关节僵硬、肌紧张、肌痉挛等病理状态。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上肢肌力。

综上所述,多靶点浮针疗法结合伸肌群电针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肌力,提高上肢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康复的辅助手段。

猜你喜欢
浮针二头肌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右侧肱二头肌变异一例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双侧肱二头肌副头伴右侧肌皮神经变异一例*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